说说点“粪”成“金”这个稀罕事

2017-10-24 16:12何兴祥余运西
大众健康 2017年10期
关键词:供体菌群粪便

何兴祥++余运西

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

《自然》杂志日前发表一项研究,称将“年轻”非洲青鳉鱼的肠道细菌,移植到“中年”非洲青鳉鱼体内后,后者的寿命得到了延长。通俗点说,就是移植年轻青鳉鱼的粪便,让老青鳉鱼活得更久了。粪便竟有如此功效?这一粪菌移植抗衰老的动物研究引起医学界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而实际上,粪菌移植不仅是近年一个火热的研究方向,在现实中应用者也不在少数。

89岁的黎老伯四年前确诊患上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经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后,黎老伯反复出现腹胀、胃口差、乏力等症状,精神状态也不怎么好,甚至一度患上抑郁症。这些年,家人带着他辗转多家医院接受治疗,但其症状依旧反复。前段时间,他腹胀难忍,同时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来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在接受专业医疗团队评估后,通过移植志愿者的肠道“健康菌”,重建了肠道微生态。一周后,黎老伯腹胀、胃口差的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

超级微生态系统

肠道菌群是一个超级微生态系统,其数量高达10的14次方,是人体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以上。这些菌群通过特有的方式构成“生态链”,形成人体内的“稳态”。在人的各个年龄阶段、各种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均不尽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讲,肠道菌群是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器官,在机体的能量代谢、免疫系统的发生和功能调控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谓粪菌移植,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由于治疗人类肠道疾病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为治疗多种疾病带来了希望,粪菌移植被认为是近年来突破性的医学进展。目前,粪菌移植在一些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欠佳的疾病中已有应用,包括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疾病,乙肝、肝硬化等慢性肝脏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和癫痫等神经性疾病等。

修复功能强大

目前,粪菌移植主要应用在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和伪膜性肠炎中,有报道称粪菌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缓解率可以达到81%;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一月的临床改善率为86.7%,临床缓解率为76.7%。它可以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认知水平,降低复发性肝性脑病患者的住院率。粪菌移植诱导了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的清除,还可修复被破坏的肝肠轴功能以治疗梗阻性黄疸,对于非酒精性脂性肝病的治疗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陈先生是位成功白领,但平常运动不多,体形偏胖,五年前体检查出脂肪肝,化验肝功能转氨酶有时增高,曾经药物治疗多次,停药后转氨酶又增高,超声波检查提示脂肪肝一直没有消失。今年一月,陈先生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粪菌移植。一个月后,肝功能与超声波检查全部正常。半年后复查,肝功能依然稳定正常。

肠道微生物群失衡,还可产生各种神经递质,促进迷走神经兴奋,激活自身免疫系统,从而促进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对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有治疗效果。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及功能的改变及肠道屏障功能损伤造成的肠道微生物群失调,还常见于慢性肾病患者中。

用瘦人粪便减肥

肠道菌群的改变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相关。2006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就表明,与瘦人相比,肥胖人群中的拟杆菌明显减少。2013年《自然》上发表的研究证实,糖尿病病人与正常人具有不同的肠道菌群宏观基因组。另有一项研究表明,来自健康瘦人的供体粪菌移植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2013年,美国麻省总医院从体型纤细及肥胖的人身上萃取粪便中的微生物群,分别将其植入实验鼠体内。结果表明,植入了纤瘦者粪便萃取物的老鼠明显变瘦。因此,麻省总医院在2016年开始了一项临床试验,将身材纤瘦者的粪便急速冷冻后,制成胶囊给肥胖的受试者服用,然后跟踪第3、6、12个月时的体重与健康状况。

试想,小小一粒胶囊,轻松获得“吃不胖”体质,从此和小肚腩、大象腿说再见……想要轻松减肥的胖子们先不要忙着高兴,这项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需要拿出耐心等到梦想成真的那天。如果这项研究取得成功,粪菌减肥推向市场,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如此匪夷所思的方式呢?值得注意的是,粪菌移植转移的是“菌”,不是食物残渣。现有临床应用多以粪便稀释后提纯的菌液作为转移物质,网上所谓“吃屎减肥”之类的说法纯属噱头。

供体筛选“过五关斩六将”

虽然粪菌移植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但其安全性还得进一步探讨。即使在应用较多的美国,粪菌移植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时也有着严格的指征和粪菌供体筛选原则,病人也必须被告知粪菌移植仍处于试验阶段,需要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

不是任何人的粪便都可作为粪菌移植粪便的提供者,供体要进行血液、粪便及其他传染病的筛查。目前有关粪便供体的选择和筛检仍无统一标准,相关研究中的捐赠者包括家庭成员、志愿者、儿童等。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供体的筛选,就是层层把关的。第一关是问卷调查,不合格即出局。第二关是专业人员对志愿者的面试与各种心理测试,不合格即出局。第三关是临床医生对志愿者的体格检查,不合格即出局。第四关是应用各种医疗设备,如B超、胸片、心电图等对患者的心、肝、肺、肾等各个器官进行检查,不合格即出局;第五关是对志愿者的粪便、血进行全面的检查,不合格即出局。最后成为合格捐献健康菌的志愿者,还需要接受临床营养师的饮食指导。其健康菌供体筛选的合格率仅为2%到3%。

广东某高校的刘同学,通过层层筛选后,顺利进入合格志愿者的队伍,并成功捐赠了数次健康菌。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他和同学晚上去吃宵夜,后来出现腹脹、腹泻等症状。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态治疗团队了解相关情况后,暂停了他的捐赠资格2个月,直至复查各项指标完全正常后,才再次开放他的健康菌供体资格。

何兴祥,教授,主任医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整合肝肠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20年来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消化系肿瘤与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近5年在肠道微生态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正筹备设立“微生态治疗基金”,帮助贫困患者接受健康菌移植治疗。

猜你喜欢
供体菌群粪便
“我是一个小小的菌”
我国活体器官移植供体的民法保护
浅析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
出生环境影响肠道菌群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粪便移植”可治病
器官也可产业化生产
观察粪便 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