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封闭》中水的意象解读

2017-10-24 19:08韩笑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自由力量美丽

摘 要: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代表作《自我封闭》于1990年发表,它简单描述了女主人公卡勒不同寻常的一生。作为中心意象,水在这部作品中多次出现。水在这部作品中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而且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追求。

关键词:《自我封闭》;水;美丽;力量;自由

作者简介:韩笑(199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现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

一、引言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出生于1938年,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她的作品多次获得重大奖项。《自我封闭》是欧茨1990年发表的作品。这部小说从三部分描写了女主人公伊迪斯·玛格丽特·弗来茜特(Edith Margaret Freilicht)的一生。第一部分讲的是女主人公卡勒(Calla)的身世,以及之后的结婚生子。卡勒从小就与众不同,漂亮但古怪,爱四处游荡。她十七岁时被安排嫁给了一个丑陋的、年长的小农场主。然而,卡勒对黑人巡游探水员蒂勒尔·汤普森(Tyrell Thompson)的热情招致了闲言碎语。第二部分主要讲了两人的相爱以及人们的反对。最终,卡勒在他们的自杀行动中得以幸存。第三部分中主要讲了幸存后的卡勒55年闭门不出的生活。

意象是客观物质被赋予主观情感的产物。经过了漫长的文化积淀,它不仅成为了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意象,还被赋予了多重含义。《自我封闭》中水的意象融入了欧茨特有的情感和体验,具有深刻的内涵,对水的分析能加深对该作品的理解。

二、瀑布的意象

瀑布的意象有深刻文化内涵,褒义是指上帝之光、圣母之光等自然神的化身;贬义则指地狱等代表死亡的场所。在圣经中,上帝用来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就是“瀑布意象”的原型。洪水在最初的神话中就有“毁灭”的含义,而毁灭之后就是走向新生。洪水与瀑布意象相通,皆指浩大的水。

《自我封闭》的开篇就描写了卡勒和蒂勒尔乘坐小舟驶向瀑布的殉情场景,出现了“瀑布”的意象。黑人蒂勒尔认真专注、充满了力量,仿佛有目的性地划船,而卡勒则面对着他微笑着,充满了爱意,显露出一种严肃而又决绝的神情。两个人毫不慌乱,反而显露出了一种坚定的决心。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自杀,是走向毁灭。在人们看来,白人和黑人之间不能有爱情。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一直存在,卡勒曾暗示白人群体对黑人的歧视,“卡勒不想引起大家的误解,他是个黑人”。因此,人们不能容忍卡勒和蒂勒尔的相爱,可是他们惺惺相惜,不能忍受彼此分离。虽然在白人群体的眼中,卡勒是异类,黑人蒂勒尔也同样是异类,但人们不能容忍,更不允许两者的结合,更何况,卡勒已经是有夫之妇。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卡勒和蒂勒尔无处可逃,只有选择利用“瀑布”自杀来成全彼此。

瀑布在这里有两层含义,它既象征褒义“自然界的化身”,又象征贬义“毁灭与灭亡”。卡勒的妈妈在去世时就给她起了“Calla”的名字,而“Calla”是一种美丽的马蹄莲,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与纯洁。卡勒与其他小孩不同,喜欢四处游荡,从小就渴望自然、乐于亲近自然,而且他还有着一头马鬃似的浓密的红头发和深棕色的眼睛。欧茨将卡勒的头发比作马鬃毛,表明了卡勒的美与自然的美的密不可分,暗含了卡勒自身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和谐。卡勒虽然美丽,可她的外表却与父母毫无相似之处,以至于她的家人从心底里对她的出身产生了疑问,“如果她不是我们家的孩子,那会是谁的呢?”卡勒的外表虽然与其他人不同,可是她的美正表現了大自然的美,她的充满自然美的声音也同样会让蒂勒尔觉得“他绝不会相信这是人的声音”。而蒂勒尔自身也表现出了与自然的某种亲近。卡勒第一次见蒂勒尔是在秋天的野外,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被带到哪里”,她闻到了“香甜的苹果的味道”,而蒂勒尔当时在溪边钓鱼,之后他们的每一次见面也都是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除此之外,蒂勒尔的家族从祖辈开始就是巡游探水员,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解释说能找到水源不是因为闻到了它的味道,而是不知怎么的知道它就在那里”。卡勒和蒂勒尔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像是大自然之间的融合,自然而然而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他们所表现出的自然性加上瀑布的生机,仿佛正是大自然之间的完美融合,是“自然界的化身”。然而,最终他们乘着小舟驶向瀑布,此时的“瀑布”又象征着他们二人的毁灭。瀑布巨大的水流、飞快的速度足以使他们死无葬身之地,而卡勒和蒂勒尔也许正是看中了瀑布的力量,想用“自杀”的方式纪念彼此坚贞的爱情,想留下最终的美好。然而,结果却不如人意,卡勒被救,蒂勒尔却死在了瀑布下。

三、水流的意象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水在作品中通常被赋予神圣的意义。《圣经》中约翰洗礼的故事就使耶稣获得了新生。在新约中,约翰在约旦河为耶稣施洗后,圣灵从天上飞下,落在耶稣的身上。天空中传下声音来:“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就这样,耶稣褪去了凡尘俗气,成了救世主。由此可见,水能洁净身心,使人获得新生。欧茨在《自我封闭》中对水流的描述就可以看作是卡勒抛弃生活的束缚,重塑新我、拥抱自由的方式。

卡勒出生后特立独行,不接受家人的管教,被认定为是“麻烦的孩子”。“在那样的年代,只有‘管教孩子这一说,而没有‘虐待这一说”, “孩子不听话的话,大人就会被激怒。” 卡勒在家里根本无法感受到爱与尊重,而她的爸爸也总是不在身边,她的家人甚至不承认卡勒是家庭的一员,更不用说好好地照顾她了,他的家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卡勒也没有得到孩子应得的关爱与理解。家庭关爱的缺失造成了卡勒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她特立独行,不在乎任何人、任何事,正如文中她自己所说的,“对我来说,我自己就是一切。我不需要你们任何人。” 卡勒17岁时,在家人的安排下与年长的、丑陋的小农场主乔治见面了,而这竟决定了她的婚姻。年幼的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更别提如何做好妻子的角色。卡勒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排斥,她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她的生活充满了绝望的挣扎。“没有任何情感。除了知道这就是孤独外对婚姻没有任何情感。” 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排斥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她完全没有自我、没有自由、没有归属感。卡勒如同一个孤魂一般,成了生活的弃儿。然而,令人庆幸的是,即便在这样的境况下,卡勒却从未放弃自我,而是一直在大自然的水流中找寻自我。endprint

卡勒八九岁的时,“她经常逃离学校,在田间、树林,沿着溪流游荡,有时候一出去就是好几天。” 仿佛她在自然环境中才可以找到自我、获得自由。结婚后,孤独的卡勒对水流仍有着敏锐的察觉,“四月雪融后的水流;冰柱的掉落;顺着窗户留下的水线;沟渠;小溪;溪流像血管似的流经起伏不平的乡村进入河流、湖水以及曾闻而未曾见的五大湖里。渗透进她那隐秘的腰部血液中。” 这里的水流已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卡勒自身的组成部分,外界的水流充满了活力,似乎已经与她的血液融到了一起,给她自身注入了活力。在她看来,大自然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在血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水流的卡勒无疑是兴奋的,她忍不住问自己“如果这是个梦的话应该不是我的梦吧,我怎么才能知道如何再做这样的梦呢?” 在溪流的陪伴下,她仿佛又重新充满了活力与力量,仿佛找到了最真实的自我。后来,卡勒怀孕了,“然后我醒了,死了。我的孩子出生了。” [1]出生的孩子给卡勒带来的不是初为人母的欣喜,而是痛苦与无奈。于是,她又开始在自然中游荡。在大自然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正如文中所描写的“溪水围绕着她,从东边流经的广阔的涓涓细流细细吟唱着,散发出湿湿的味道……这一切都吸引着她,令她微笑……”

而卡勒与蒂勒尔的相遇也是在溪流旁。卡勒闻到了香甜的苹果的气息,而蒂勒尔则在溪边钓鱼。也许除了蒂勒尔那高大威猛的形象,蒂勒尔与水源的亲密关系也同样吸引着卡勒。“就像我的父亲和我父亲的父亲一样,我寻找水源不收取任何费用,女士,这是一种神圣的召唤,不能被亵渎……” ,听完蒂勒尔的话后,卡勒笑得如此开心,以至于她的脸都疼了。潜意识中,卡勒已经被蒂勒爾深深地吸引,蒂勒尔与大自然中水的联系深深打动了她,吸引了她,到最后,她的微笑变成了“大笑”,难掩心中的欣喜。卡勒明白,他们俩都是生活在自然中又热爱自然的人,与自然有着种种密切的联系,而卡勒在自然中所能得到的放松都可以在蒂勒尔这儿找到。他们的自我,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寻得到,而水流就是大自然的活力与美好的象征。他们做“自杀”决定前,蒂勒尔把小船推到了两三英尺的小溪边,自己站在溪水里,后来又用溪水洗了脸,而在此时,卡勒愉快地告诉蒂勒尔她做好了准备,然后他们就出发了,沿着“溪水,不知名的溪水”,开始了全新的行程。在这里,溪水给了他们决心与勇气,让他们感受到了内心的找寻,帮他们找到了对自我、对自由的向往。

四、结语

在《自我封闭中》中,欧茨灵活运用水的意象,细致入微地再现了女主人公卡勒的成长、情感历程。无论是小说最开始出现的象征着自然与毁灭的“瀑布”意象,还是在卡勒生活中的溪水等水流的意象,都表现了卡勒对自由、自我的寻找与追求。水的意象倾注了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诠释,闪烁着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生命意义的关爱。对水的意象的分析赋予了小说多元的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卡勒这一女性形象,同时也深化了小说找寻自我、向往自由的主题。

参考文献:

[1]Joyce Carol Oates.I Lock My Door upon Myself[M]. New York:The Ecco Press,1990.

[2]何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激进女权主义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3]加斯东·巴什拉.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M].顾嘉琛译.长沙:岳麓书社,2005.

[4]梁巧娜.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6]单雪梅.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小说世界中的女性群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63-67.

[7]申丹.“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J].外国文学,2004(2):3-12.

[8]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2007.

[9]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由力量美丽
麦唛力量 (一)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孤独的力量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怀疑一切的力量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