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2017-10-25 06:11郭振辉苗少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患肢偏瘫康复训练

郭振辉,苗少辉

(..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沾化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滨州 256800;2.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

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郭振辉.,苗少辉2*

(..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沾化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滨州 256800;2.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

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6年2月~20.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对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理想,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偏瘫;综合康复治疗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该类疾病的发生率在不断的上升,虽然医疗水平也提高但是该疾病的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疾病所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为了让患者可以尽早的恢复肢体的功能,恢复自主生活能力,我们对患者进行康复方案的治疗,并收到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6年2月~20.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经过头颅CT以及MRI的检查均证实为首次发病。基础疾病:62例脑梗死,.00例为左侧病变、脑出血86例,右侧48例。将以上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男45例,女29例,年龄(70.0±9.0)岁;对照组女83例,男65例,年龄(73.3±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训练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以及排便护理等,在护理期间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的康复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①运动训练。患肢放在功能位置上,让患者做被动动作,并给予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增加血液循环情况。通过以上的关节被动运动情况对患者的患肢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确定活动的方向。在操作的时候医生一手拿住患者的患肢,一另外一只手对远端进行按摩。对患者进行训练,每次时间控制为30 min,训练的时间为7周。②作业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作业内容,并将日常生活动作融入到训练中。训练的内容可以是在家属的帮助下更换衣服、梳头刷牙等;疾病恢复比较好的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认知训练,必须使用橡皮经进行手指的锻炼、进行简单的手工工艺品制作。此外还可以进行按水龙头开关以及开锁等重复性训练,提高患者的精细运动的能力。以上训练内容每天训练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为40 min,连续训练时间为7周。

1.3 疗效判断

患者患肢的运动情况评定参考根据Fugl-Meyer评分标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参考Barthel指数,得分越高说明恢复越好。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观察组33.8±2..025.8±.8.068.9±2..9*#58.9±.5.6*#对照组33.8±20.026.0±.7.949.9±26.5*4..0±.5.4*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供应疾病,起病比较及,一般好发于老年人群,而偏瘫是脑卒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该种并发症会使得患者需要卧床,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的困扰[2]。导致脑卒中偏瘫的原因不是医务捏某一块肌肉或者肌肉群的肌力下降,而是因为支配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椎体束在基底节或者脑内其他的部位受到了损坏,使得脊髓失去了大脑的调节支配指令。

在本次的研究中,运动训练以及作业训练等可以刺激患者感受器,促进到大脑对于肢体调配的敏感性,达到恢复自理能力的效果。本次的研究结果中也显示了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肢体的运动情况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此我们认为: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对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理想,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姚沂琴.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前沿,20.3,2(3):308.

[2] 杨利花.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价值研究[J].医药与保健,20.4,9(6):38.

R493

B

ISSN.2095-8242.20.7.47.9.3..0.

本文编辑:刘帅帅

郭振辉(.983.8-)男,山东滨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

苗少辉,男,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患肢偏瘫康复训练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World Integrated Medicine Master SHI Xuemin (石学敏)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