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2017-10-25 06:1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胃粘膜消化性胃溃疡

康 丽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州 安顺 561100)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康 丽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州 安顺 56110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主要病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住院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29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出血病因、临床表现、住院时间、并发症,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152例比较。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呕血和黑便,而老年组无痛性出血较非老年组高;老年组平均住院日7.37天,非老年组平均住院日6.09天;老年组并发症为4.28%,非老年组并发症为1.31%;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合性溃疡、十二指肠炎、急性胃粘膜病变。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炎、十二指肠炎。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主要为呕血、黑便,而无痛性出血较为常见,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重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了解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及时给予处理,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日。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92例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上消化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住院患者292例为研究对象,均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老年组患者(>60岁)140人,男82例(58.57%),女58例(41.43%),男:女=1.41:1,平均年龄67.9岁,非老年组(最小年龄为15岁)患者152例,男111例(73.02%),女41例(26.97%),男:女=2.7:1,平均年龄46.5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收集的临床病例,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没有语言障碍或精神异常,无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均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所有病例均为内科保守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对比分析发现,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呕血、黑便,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老年组上腹部疼痛症状患者较非老年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性明显,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老年组平均住院时间(7.4天)较非老年组(6.1天)长;老年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伴幽门或十二指肠狭窄的有6例(4.28%))较非老年组(2例(1.31%)高;病因中老年组主要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合性溃疡、十二指肠炎、急性胃炎。非老年组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炎、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十二指肠炎。老年组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为主,非老年组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为主,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 [n(%)]

表2 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比对 [n(%)]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应用,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没有明显减少,其发病率达50/10万,病死率为6~10%,高龄、有严重伴随疾病、复发性出血患者病死率高达25~30%[2]。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患者,约73%年龄>60岁,98%患有一个或多个伴随疾病[1]。因此,掌握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显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性发病比例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并发多种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老年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非老年组住院时间长,并发症较非老年组高,可能与老年人抵抗力低、血管硬化、并发严重疾病有关。

在病因方面,消化性溃疡是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占64.2%,与非老年组(56.9%)相比无显著改变。而消化性溃疡中,老年组胃溃疡(46.4%)

发生率较非老年组(25%)高,两组相比有显著改变。老年人患胃溃疡的原因可能为:(1)老年人因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动脉硬化、血流减少,胃粘膜萎缩,粘液、碳酸氢盐分泌减少,胃粘膜上皮更新率降低,从而导致抗溃疡形成的能力下降,有利于胃溃疡的发生;(2)老年人胃蠕动功能减退,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胃窦局部张力增加,刺激G细胞、致胃泌素水平升高,促进胃酸分泌,促使溃疡形成;(3)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导致胆汁、胰液反流,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4)老年人大多患有关节炎、冠心病等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可直接造成胃粘膜损伤,诱发溃疡发生。此外,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为13.6%,占发病原因的第二位,与非老年组(4.6%)相比有显著增加。

在临床症状方面,呕血及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分为慢性隐匿性出血和急性大出血,前者常无明显胃肠道症状,早期易被忽视,可表现为失血引起其他脏器损害的征象,如缺血缺氧性脑病、缺铁性贫血、心绞痛。部分患者出血前可无先兆,如无症状的巨大消化性溃疡或胃息肉可发生严重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伴头昏乏力等不适。急性大出血出血量大、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资料显示,老年组无痛性出血比例较非老年组高,可能为:(1)老年人常合并关节炎、痛风等疾病,需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此类药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因此无痛性出血较多见。(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种机能出现退化,对疼痛反应减低,因此腹部疼痛不明显。因此针对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老年人,定期查大便隐血和行胃镜检查,有利于减少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慢性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关节炎等,伴随着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病率上升,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而无痛性出血比例高,因此,应重视老年患者,尤其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口服可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定期行大便隐血及胃镜检查,警惕上消化道出血。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更应加强伴随疾病的治疗及监测,从而防止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再次发生。

[1] 刘新光.消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6-247.

[2]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64.

R573.2

B

ISSN.2095-8242.2017.47.9150.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胃粘膜消化性胃溃疡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