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17-10-25 06:1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张 琳

(日照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山东 日照 276800)

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张 琳

(日照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山东 日照 276800)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70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对照组,A组为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小时以内,B组为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至4.5 h,两组均给予阿替普酶,对照组为发病至给药在4.5 h以内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临床总效率为76.00%,B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0.00%,A组、B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B组与A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中出现了1例脑出血患者,均占4.00%,但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至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促进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安全性较高。

时间窗;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作为临床上一类应用较为广泛的静脉溶栓类药物,名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凭借其安全性较高等,被诸多临床医师认可,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尚未被肯定,且缺少对其治疗最佳时间窗的判断[1]。现我院针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不同时间窗下给予阿替普酶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对照组,A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0.9±1.8)岁,合并高血压7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8例。B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1.9±1.9)岁,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7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8±1.6)岁,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6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为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小时以内,B组为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至4.5 h,两组均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方法:阿替普酶的总剂量控制在0.9 mg/kg,最大使用剂量为90 mg,将总量10%的药物在1 min内为患者行静脉推注治疗,后将剩余的药物剂量加入至生理盐水中,于1 h内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2]。在治疗后24 h后对两组患者实施头颅CT检查,判断时候再出血,后为患者口服100 mg的拜阿司匹林与75 mg的氯吡格雷,1次/d,连续使用10 d,同时给予改善血脂指标以及降低血压等方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为发病至给药在4.5 h以内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调节脂质水平与降低血压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由中华医学会第四界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3],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至100%之间评为基本治愈;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至90%之间评为显著进步;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至45%之间评为进步;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甚至增加评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A组临床总效率为76.00%,B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0.00%,A组、B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B组与A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n(%)]

2.2 三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三组患者中均无1例死亡,经过治疗后,给予常规的血尿、大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A组与B组中出现了1例脑出血患者,均占4.00%,但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脑卒中类型,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组成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区域包括中心坏死区域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不仅对引起了局部脑组织血流量的改变,甚至造成中心坏死区域出现不可逆的坏死,威胁了患者的生命[4]。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至关重要。溶栓作为一种能够帮助闭塞的血管迅速开放的治疗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促进局部受损区域得到明显的再灌注,从而最下限度的对可逆性损伤状态下的机体神经细胞进行治疗,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5]。

阿替普酶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用的第2代溶栓药物,半衰期为5 min左右,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选择性的与血栓存在的纤维蛋白相结合,同时帮助存在于局部的纤溶酶原转换成为纤溶酶,从而更好的将血栓溶解,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特异性的特点,但该药物的价格较高,值得注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B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B组与A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且且A组与B组中出现了1例脑出血患者,均占4.00%,但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了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至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加突出,为一个良好的治疗时间窗,有效促进了脑梗死区域的血流再通,促进恢复了缺血性半光暗带的供血情况,且患者的耐受性较高,无不良反应[6]。

综上所述,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至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促进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与推广。

[1] 唐政坤.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 17(1):137-138.

[2] 邓 玲.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2):89-90.

[3] Bonita R,Mendis S,Truelsen T,et al.The global stroke initiative Lancet Neruol,2014,3(7):391-393.

[4] 李碧波,何厚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1,30(5):1-2.

[5] 毕 敏,童绥君,张艺丹,等.CT灌注指导下r-tPA动脉溶栓治疗6~9 h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4):414-417.

[6] 欧阳取平,李亚梅.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9): 984-985.

R743.3

B

ISSN.2095-8242.2017.47.9152.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