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疗效

2017-10-25 06:1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悬液

毛 艳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苏州 215500)

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疗效

毛 艳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苏州 21550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疗效,以寻求最佳治疗小儿高热患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门诊部进行治疗的小儿高热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27%,观察组为98.0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5.68%,观察组为3.92%,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都可治疗小儿高热患儿,但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率更低。

小儿高热;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临床疗效

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若小儿腋表超过37.4℃,则被认为发热[1]。简而言之,小儿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小儿发热在小儿群体中较为频发,临床上非常常见,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面部发黄、精神倦怠、呕吐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因此,为提高小儿高热患者临床治疗疗效,选择我院门诊部进行治疗的小儿高热患者102例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取得了可观的结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门诊部进行治疗的小儿高热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5±2.01)岁,其中5例支气管炎,9例支气管肺炎,6例扁桃体炎,1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例水痘,9例其他;观察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1.5~11岁,平均年龄(5.42±2.15)岁,其中6例支气管炎,8例支气管肺炎,8例扁桃体炎,1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例水痘,8例其他;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高热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其主要用于感冒发烧、退热等。主要用法:小儿常用量口服。按体重每次10~15 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天1.5 g/平方米,分次服,1次/4~6 h;12岁以下小儿小于5次/d,1个疗程小于5天。

观察组患儿给予布洛芬混悬液,主要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而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主要用法:年龄1~3岁、体重10~15公斤,1次/4 mL;年龄4~6岁、体重16~21公斤,1次/5 mL;年龄7~9岁、体重22~27公斤,1次/8 mL;年龄10~12岁、体重28~32公斤,1次/10 mL;若患儿持续发热,可连续用药,1次/4~6 h,<4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患者治疗效果有四阶段之分,即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患儿面部发黄、精神倦怠、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患儿面部发黄、精神倦怠、呕吐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患儿面部发黄、精神倦怠、呕吐等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患儿面部发黄、精神倦怠、呕吐等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2]。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不良反应率判定标准:治疗后,观察患者不良反映情况(过敏性皮疹、大量出汗、头痛、恶心呕吐)并做记录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27%,观察组为98.0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5.68%,观察组为3.92%,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

3 讨 论

小儿高热主要表现为患儿精神萎靡、面部发黄、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疹等,若患儿高热不退会引起高热抽筋,若持续抽筋会造成脑缺氧从而损伤大脑。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成长,给其家长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都可治疗小儿高热,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药物成分为铁粉、氨基苯酚、冰醋酸、焦亚硫酸钠、醋酸、盐酸、醋酸酐、活性炭、氧化镁等,主要作用为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发烧、偏头痛、关节痛等,但镇痛作用较弱,不可抗炎抗风湿[3]。布洛芬混悬液主要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而引起的发热、头痛等,本产品主要成分为:布洛芬,辅料为:蔗糖、无水枸椽酸、甘油、预胶化淀粉、黄原胶、食用色素、食用香精、纯水等;可缓解患儿轻至中度疼痛[4]。对于两种药物治疗高热患儿的疗效,选择2011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门诊部进行治疗的小儿高热患儿102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展开了相应研究,由研究结论可得,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27%,观察组为98.0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5.68%,观察组为3.92%,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相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总有效率更显著,不良反应率更低。

综上所述,对于治疗高热患儿,布洛芬混悬液临床应用价值更大,可提高治疗效果,使患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小丹,谭军源.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9):130-131.

[2] 刘志军.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酸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2(02):111-112.

[3] 王乐男,张 峥,买春芳.探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J].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2016,8(01):83-84.

[4] 舒 航.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酸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省富锦市中心医院,2015,12(03):82-83.

R562.21

B

ISSN.2095-8242.2017.47.9265.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悬液
北化大生物合成对乙酰氨基酚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蓑衣莲酮硫酸酯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