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经验

2017-10-25 06:1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微创

李 伟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医院管理·

总结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经验

李 伟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目的对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采取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4例,观察手术效果并比较麻醉诱导前后相关指标。结果手术时间为(423.6±91.3)min,麻醉时间为(498.3±85.2)min,术中出血量为(203±77)mL;麻醉诱导后的SBP、DBP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的PaO2水平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的HR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需要较高水平的麻醉管理,从而确保术中良好的麻醉效果与手术安全。

胸腔镜;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麻醉管理

当前,微创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技术也更加成熟,采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也已见报道[1],相较于常规的开胸手术,采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患者疼痛感更轻、术后恢复快以及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但该术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高要求的麻醉管理,故我院就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进行了经验总结,现将本研究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采取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4例其年龄区间为43~76岁,平均年龄为(62.5±10.3)岁,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6例。14例患者经上消化道造影、纤维胃镜检查、胸部CT以及组织活检均确诊为食管癌,且均为鳞状细胞癌,胸尚短食管癌6例,中段8例,肿瘤长度为1.1~5.8 cm,平均长度为3.4 cm。所有患者均具备手术条件且术前检查均显示血气分析正常。

1.2 方法

对患者均采取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前连接相关生命体征指标监测设备,麻醉诱导用药剂量为芬太尼7 μg/kg、丙泊酚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用药;麻醉药物注射完毕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导管位置进行确认;术中选择静吸复合麻醉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3 mg/kg,静脉持续输入瑞芬太尼,输入速度为0.15 μg/(kg·min),并持续吸入2%左右的七氟烷。

1.3 评价指标

观察1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患者麻醉诱导前与麻醉诱导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采用x2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s)表示,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23.6±91.3)min,麻醉时间为(498.3±85.2)min,术中出血量为(203±77)mL。14例患者诱导前后相关指标对比情况参见表1。

表1 麻醉诱导前后14例患者SBP、DBP、HR以及PaO2对比(±s)

表1 麻醉诱导前后14例患者SBP、DBP、HR以及PaO2对比(±s)

时间nSBP(mmHg)DBP(mmHg)HR(次/min)PaO2(mmHg)诱导前14132.8±16.972.1±7.774.5±9.575.6±5.7诱导后14107.5±9.762.8±4.572.1±8.0291.5±29.8 t -4.8583.9020.72326.626 P -0.0000.0010.4760.000

3 结 论

采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整个手术过程所需的麻醉药物剂量较大,因此需要慎重选择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蓄积作用小以及对心血管抑制功能较轻等特点的药物应优先考虑,我院本组手术所选用的芬太尼、丙泊酚以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等药物均具有上述优势,且术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低,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麻醉管理中,需要严格把控麻醉诱导时药物剂量与维持麻醉时的药物用量与输注速度,确保患者在手术时的呼吸、心率、血气循环以及血压等保持在正常范围,从而降低术中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能够尽快从麻醉状态中苏醒,降低麻醉药物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行动能力以及机体健康的影响[2]。从14例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来看,SBP、DBP的变化明显,提示麻醉诱导阶段患者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应加强对循环功能的监测;同时患者的PaO2变化也十分明显,但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同时轻微的高碳酸血症具有对脑氧代谢进行改善、增加脑血量以及舒张脑血管等作用,因而术中避免其超出正常范围即可。总之,采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需要较高水平的麻醉管理,以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1] 吕志瑞,姜丽华.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5):26-28.

[2] 曹文功.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3):74-75.

R735.1

B

ISSN.2095-8242.2017.47.9282.02

李伟(1983),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麻醉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食管癌根治术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