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逢春:第一个到吴起镇迎接中央红军和毛泽东的陕北红军代表

2017-10-27 21:52李明智
文史春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边区陕北根据地

李明智

龚逢春,生于1908年3月24日,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上元观人,农民家庭出身;1925年秋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学习,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积极参加汉中学生游行示威活动;1927年春,从汉中考区考入冯玉祥部设在西安的第二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当年6月,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实行“清党”,龚逢春只得在当年秋插班入省立第一师范就读。

参与领导建立、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

1929年夏天,龚逢春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被聘为城固县立高级小学教员。任教期间,他利用课堂经常给学生宣传进步思想,引导学生走革命道路,并与该校中共地下党员、相继担任校长职务的徐葆初、吴静澄一起,经常组织进步师生翻印和阅读进步书刊,领导学生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1930年9月,他经郑月波、吴静澄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担任该校党支部宣传委员。

1931年冬,龚逢春在任中共陕南特委的军委宣传部长时,经特委书记贾拓夫介绍到杨虎城部队做兵运工作。他先后在赵寿山旅一。二团和杨虎城驻洋县的警备第一旅中以中尉文书的身份做掩护,担任该部《奋斗报》《新民周报》的编辑,积极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

1933年春,龚逢春随警备第一旅到西安,不久即与在中共陕西省委工作的余海峰取得了联系,接上组织关系。这年夏天,当中共陕西省委得知原为中共党员的王泰吉欲率部起义时,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起义的领导,龚逢春被省委派到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驻耀县的骑兵第一团帮助团长王泰吉做起义准备工作。1933年7月21日,王泰吉率骑兵团在耀县宣布起义后,改称“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王泰吉任该军总司令兼第三路总指挥,龚逢春先后在该军任政治部科长、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起义军与红二十六军合并,龚逢春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该师成立后,在王泰吉、刘志丹、龚逢春等人领导下,建立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根据地。

1934年冬,龚逢春调任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宣传部长。次年春,因敌军马鸿宾部大举向陕甘边区党政机关所在地南梁进犯,中共陕甘边区政府决定暂时放弃南梁苏区,转移到甘泉县境内的洛河川,从此,洛河川就成了陕甘边区根据地领导中心。据当时曾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任职的王华的回忆录记载,1935年春,在特委和边区政府的龚逢春、冯树立等人领导下,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了桥府谷、下寺湾、王家坪左和村苏维埃政权,并于农历四月在胡皮头召开了陕甘边区党政军机关到洛川后的第一次千人群众大会,由习仲勋讲话,并宣布将这3个区改为陕甘政府直属“一、二、三区”;龚逢春等人为巩固、扩大洛河川新的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陕北红军第一个迎接毛泽东的根据地领导干部

1935年秋,龚逢春任陕甘边区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政委,活动于庆阳、环县、合水、定边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当陕甘红军不断取得胜利、革命根据地日益扩大之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执行者以“肃反”为名,把大批地方干部和刘志丹等红二十六军营以上干部扣押起来,严刑逼供,有的被迫害致死。龚逢春因正率部在庆阳、合水、定边一带作战,且中央红军又早到吴起镇(今吴起县城)一步,故幸免于难。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龚逢春听到消息后,十分惊喜,立即代表陕北红军率先赶到吴起镇迎接。中共中央、毛泽东根据当地游击队负责人张明科的汇报,于22日凌晨接见了龚逢春。龚逢春把陕北“肃反”扩大化及当时陕甘边区和陕北根据地红军发展情况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做了如实汇报,并明确表示不应该逮捕刘志丹等领导人和红二十六军大批干部。毛泽东非常重视他的汇报,当即下令“刀下留人”“立即停止捕人、停止审查、所逮捕的干部全部交给中央处理。”并立即派王首道、贾拓夫、李维汉同志携带电台,代表党中央前去瓦窑堡传达中央紧急指示,即行释放了刘志丹、习仲勋等100多名受诬被捕的干部,并成立审查小组,调查“肃反”情况,迅速处理了“肃反”中的问题。这不但挽救了陕甘苏区的党和革命根据地,而且也使中央红军在陕北站住了脚,龚逢春为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正如他病逝后中共中央给他写的悼词中说的:“1935年,毛主席领导中央红军胜利达到陕北时,龚逢春同志是第一个到吴起镇迎见毛主席的根据地领导干部。他向毛主席汇报了根据地的情况,揭露了王明机会主义路线所造成的恶果,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迅速纠正了王明路线对陕甘根据地的祸害,使陕甘苏区的党和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

1935年冬,龚逢春调任保安县(今志丹县)县委书记,接着又调任中共陕北省委宣传部长,随后又调任西北保卫局侦察科长、西北局驻榆林地区特派员等职。致力巩固建设晋绥根据地

和川西区人民政权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龚逢春先后任中共西北局组织科长、保卫局侦察科长、中共榆林特委书记、晋察冀边区党委宣传部长。1939年至1942年夏,先后任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武装部长、晋西北抗日武装自卫队总指挥等职。1942年5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后,任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分局党校校长等职,为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干部培养以及群众文化教育工作倾注了全力,做了出色贡献。

1943年7月,延安整风运动转入审干后,负责审干的康生以极“左”面目出现搞的所谓抢救“失足者”运动很快传到晋绥,分局党校也伤害了一些同志。而对于在“抢救运动”中扩大化的错误,龚逢春在向全校学员作关于“抢救运动”的总结报告时,做了认真的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并当场向学员道歉。他的诚恳态度,使运动中受了打击和冤屈的同志深受感动。

解放战争时期,龚逢春于1946年初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社会部长,1947年初又兼任组织部长。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龚逢春遵循中共中央和晋绥分局的指示,从1948年起就着手向新解放区调派干部。到1949年春,先后共调出省、地、县及以下干部3000多人,除少数留在西北局机关外,大部分干部被派到新解放区工作。紧接着,他又筹划向即将解放的西南川康新区调配干部。这期间,龚逢春夜以继日的操劳,常常通宵达旦,不但对南下干部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而且做了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南下人川前,贺龙司令员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肯定了龚逢春在调配南下干部工作中所做的出色成绩。endprint

1949年12月,龚逢春作为西北工委和川西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成员,随贺龙、周士第指挥的第十八兵团南下入川。

四川解放后,龚逢春任川西区党委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川西区土改委员会主任。1950年初,刚解放的川西地区匪患严重,国民党残余匪特勾结地方封建势力频繁掀起叛乱。龚逢春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有关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一部地、县和农村了解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特别强调要贯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注意分化瓦解敌人,争取受蒙骗群众,很快平定了川西叛乱,稳定了局势。平叛后,他又在领导川西地区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开展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减租退押、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势力、安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生产等诸多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长期从事党校工作

1952年9月,龚逢春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兼西南局党校党委书记、校长。新中国建立初期,刚刚掌握新生人民政权的各级干部,对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够熟练运用,许多干部的文化程度低、基础差,培训干部工作既重要又紧迫。龚逢春担任西南局党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后,从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人手,很快就把西南局党校办成了大西南地区的干部培训基地。1958年秋,中央调整行政区划后,龚逢春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1959年,担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1963年10月,龚逢春调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干部教育的指示和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去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观世界,为提高党的中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做出了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龚逢春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坚持原则、据理反驳,并为一些当时被打倒的领导干部竭力申辩,提供如实的证明材料。康生几次指名要他揭发贺龙、李井泉、林枫等人的“罪行”,他都坚持真理,绝不无中生有,诬陷好人。因被认为“态度顽固”,龚逢春在非法审讯中被殴打致伤后被下放到中央党校的西华五七干校强迫劳动。

“文革”结束后,龚逢春得到平反,后任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他热情高涨,抱病参加会议和学习。1978年12月1日,龚逢春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endprint

猜你喜欢
边区陕北根据地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