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中的察势·做事·求是

2017-10-27 00:54苏金良
中国教师 2017年19期
关键词:效果培训教育

苏金良

教师培训是中国教师教育的一大特色。体系之完备、制度之保障、课程之丰富蔚为大观,可入史册。党的十八大确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出炉、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教育“深综改”提出了严峻的时代问题,更为教师培训提出了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利用思辨的方式,就当前教师培训中应该重视的“通识素养”,以文化人、以道御器,以“察势·做事·求是”为主旨,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察天下之势

太史公作《史记》有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于教师培训来说,还应该加上一句“察天下之势”,成为四句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天下之势,成一家之言。”今天,不察天下之势,很难成一家之言。教师培训也是如此。那么,教师培训应该察哪些天下之势呢?

1.察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势

《礼记·中庸》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思想。三千年来,这种思想一直也是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这里面实际上是把“德”放到了天地之间。“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这个境界谁做到了?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因为这一章的开篇是这样写的:“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夫子真的做到了吗?这在唐人吴道子所绘制的《先师孔子行教像》中可以得到证实。款识曰:“德牟天地,道观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从中,在开展教师培训时,可以发掘出来的主题、内容、资源数不胜数,且历久弥新,随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光大。如共襄、共举,共振、共鸣,共和、共享,共生、共命、共公;如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师们的头脑中如果有了这样的一种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思想认识,在他的教学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这样的思想观念去影响学生,从而对“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和实生物,美人之美;和衷共济,美美与共;和谐万邦,天下大公。”这种人类命运之大爱、大德、大生的文化种子埋在學生心中而不断地萌发、生长。

2.察文化自信之势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仔细体会习主席讲话的深刻意义,就要求我们在培训课程设置、内容编排、授课形式上下功夫。体现用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所蕴藏的思想、智慧去继承弘扬、包容昌明全世界人类文明对我们当今人类的泽被厚养,也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察人工智能教育之势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世界,全球化、民主化、扁平化、智能化、个性化是其主要特征。互联网、物联网、无线网一网打尽,自然人、机器人、基因人三人成众,传统课堂、反转课堂、创客课堂堂堂精彩,科学思维、人文思想、哲学思辨三思而行,在这时空叠加、知识迭代、技术叠用时代,人工智能、编程思维、大数据集成分析将成为决胜2030—2050年的制胜法宝。这绝不是坐井观天的杞人忧天,也不是海客谈瀛洲的信口豪迈,更不是偏执偏狭的危言耸听,而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道路、出路的筚路蓝缕。人类直觉的洞悉洞见,不经知识、经验干扰的赤子童心认识世界的天性、智慧不要被泯灭,是不学以能的人类进化之天工,是人类主宰这个世界的大道德、大品德、大智慧。

总之,教师培训中强调察势,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教师具有“通识素养”的一个基本要求,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技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分科教育、专业化成长、个别化教育时代的到来,通识没有学科又无法考试、通识属于空空如也、通识无形又无远弗届。殊不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师培训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教师培训如果不得道、不懂道就会适得其反、就会事倍功半、南辕北辙。故教师培训需重道,所离非道也。子曰:“君子不器”,今天,我们还真的是要做到“以道为器”“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二、做当下之事

北京教科院院长方中雄指出,教研部门的职能是“开天目,接地气,做中枢”,把此句话的语义移到本文的语境中可以转化为教师培训开天目“察天下之势”之后,就要接地气,就要做好当下之事。这里,不说培训的学院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做法、案例与个案、备课说课与磨课,只说一些在做好培训时的方法论意义上的见解。

1.在关键节点上做最有意义的事

《礼记·学记》上记载着这样的教育箴言 :“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教师培训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课程、不同方式、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培训的目的是长善救失,是求其放心。《礼记·学记》上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些经典常谈时时刻刻告诉我们,教师培训是在教师自己需求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孙维刚、马芯兰、张思明不是通过教师培训培养出来的,而是坚持“进德修业”自修出来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这句话给我们做教师培训的人一个忠告—教师培训特别是在职培训,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适时、适度、适量。否则,教师培训成为了负担,就会形成“过犹不及”的局面,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过程意义在于生成大于预设

《礼记·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道而勿牵则和,强而勿抑则易,开而勿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个原则尤适用于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的对象是成人,是有思想、有追求、已定型的学习者、思考者、研究者。所以,教师培训的开放性越强,生成性就越大。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中,生成的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创新资源,哪怕是所谓的错误资源,我们也要使用“执两用中”的思想加以研究、使用。教师培训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课程资源,没有无效课程,“猪苓桔梗,适时为帝”,我们要学会披沙拣金、千淘万漉,最终生成、琢磨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培训课程资源。endprint

3.“四效”合一考量有效性

所谓的“四效” 是指效率、效果、效能、效益。培训的评价一般只看效果,或者做个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基本上也就算是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了 。这里面强调的培训的“四效”合一,只不过是想通过“效”这个侧重点来全盘考虑培训的效果与评价。

所谓的效率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进一步解释,是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等条件下,最有效地使用资源以满足设定的愿望和需要的评价方式。

所谓的效果是指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后果。进一步解释,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由其动因或其他原因或多因子叠加等行为对特定事物,所产生的系统性或单一性结果。

所谓的效能,最基本的解释是为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

所谓的效益是指效果和收益,可以是劳动占用、劳动消耗与获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

从对效率、效果、效能、效益的概念解释来看,没有一个概念是从教育学内部滋生出来本质概念,都是借用其他领域的概念意义来类比。故此,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检测只能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基于有意义、有结构、有系统数据,做定性评价。

其实,“效、教、学、校”这四个字的意义是相近的,都基于“爻”演化來的,而“爻”的本质意义就是从上古伏羲创“易”时开始,“爻”的符号表述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以时空角度来看,“爻”也是一种时空状态的基础表示形式,是伏羲“易”学理论的基础和逻辑立足点。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培训效果的测评要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是对“效率、效果、效能、效益”的统一、变化、动态考量,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终结评测。

三、求道下之是

实践高于理论、实践大于理论,人类所有的理论认知无不来源于实践。所以这里所说的“道下之是”属于实践意义的“道可道,非常道”,有的是实践后的反思、启发、感悟、思辨,未必成熟。因为不成熟,所以才会在被批判中立论、立足、立道,一旦被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就离谬误很近、就离博物馆、离天宫很近了。再有,限于篇幅,在确立了小标题后,作简洁阐释、解释,不作实证分析求是,不作文献诠释。因为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重要的事情难以真正加以测量,我们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几乎不可能揭示和估计到复杂社会生活中的全部相关因素,更何况,教育的人文属性、人为因素决定了我们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测个人行为。故此,求教育实践道下之是,全凭测量、仅凭数据,即使再大的数据,也难以测量出人生脉搏。

1.关注“五常”

“五常”即培训中的常规、常态、常量、常数、常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模型建立,应作为一项永恒的课题加以研究,增前培训的前瞻性、导向性与潜在效能的缓释作用。

2.三个效应的启示

木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培训要唤醒教师自觉,自己主动、能动地增益己所不能,长善救失,补齐自身短板。

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培训要激活每一个个体活力、动力、内驱力,满足发展欲望与需求。

豪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培训教师、参训教师、培训组织者、参加培训教师所在学校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张力距离,是基于个体独立基础上的合作。

鹰雁组合给我们的启示是:培训中,教师是雄鹰,站得高,看得远;教师是鸿雁,有组织、有纪律,鹰雁组合,形成一个高效自组织运行团队。

东方之冠的集成:培训的系统集成应该像“东方之冠”那样,系统与要素的集成效果是“1+1+1﹥3”。

和谐动车的前行:个人前行可能走得较快,集体前进会走得更远。教师培训的理想境地是“诗和远方”,就需要大家像和谐动车一样,集驱动力、牵引力、襄助力、推动力于一体,目标值一致砥砺前行,知近行远,驶向梦境之远方。

(作者系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副院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果培训教育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