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017-10-27 14:18孙六平李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孙六平+李璇

摘 要 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其技术特点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带来了价值和技术支撑,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思想教育领域这一全新态势,我们应当创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统合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构形式、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趋利避害,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时代 学生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价值认知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价值认知已由传统的凝聚状态向多元化的价值离散转变,这为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承认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现状的同时,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解决当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摒弃传统的以“知识”灌输和传授方式出现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注重核心价值观以理解、体悟、陶冶等精神以内在途径达到教育目的,具体而言,应从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形式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着手,从而切实提升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更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因而,传统的思想教育理念下产生的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面临着教育内容“褊狭化”、教育方法“知识化”和教育主体“外在化”的趋势,其结果便是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趋于地位的“边缘化”,从而使核心价值观教育遭遇“合法性”诘难,即价值观教育缺乏公用性、没有时效性,因而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受欢迎、不受重视、不被认同。要解决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更新价值观教育理念,理念更新将使整个价值观教育工作在宏观上顺应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大势,是提升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和重点工作。

更新价值观教育理念,首先应激发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内驱力。在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思想教育工作者“认知的内驱力”主要表现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上,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内驱力,将使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风貌发生显著变化。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其生命力在于实践,因此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学习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对学生进行感召和带动。其次,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提升把握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网络信息化时代,“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对价值观尚未成熟、价值思辨能力正在形成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容易造成思想混乱、信仰迷失,从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对此,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勇于直面现实社会问题,提升符合主流价值观精神的现实问题分析与讲解能力,以正确的价值取向解析当下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并探索和创新针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教育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现实社会问题,使学生对现实问题有理性和客观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并批判对社会负面新闻的放大与衍伸。

更新价值观教育理念,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融入互联网思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技术结合得更为紧密,“慕课”、“云课堂”等网络教育模式横空出世,教育网络化越来越被公众所熟识,当前教育的网络化多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平移至网络空间,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授受双方的教学成本,但这些教育模式仅属于技术性的结合,偏重于对互联网技术属性的开發,而忽略了网络的价值属性,即缺少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互联”。因此,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应以平等的对话方式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的传播。其次,应针对个性实施针对性教育。要深入学生中,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采用精准的、个性化的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将价值观教育做到“极致”。再次,通过参与体验使教育更为贴近。将参与体验方式应用到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就是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的设置、课件的编写中,以同步化、零时间的教学进程,使学生多向度地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作用,使广大学生感受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切自然,从而收获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统合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构形式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构形式,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总的价值取向和总的方向,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利用相应的信息传播媒介,使主流价值观在学校的传播更具合理、合法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并充分发挥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调节作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构形式还表现在用怎样的话语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予以解读,如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予以解读,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进行讲解,使其既具有学理性和逻辑性,也具有通俗性和生活化,并且是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为学生全方位服务,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构形式还包括如何协调学生课程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上,能否使二者相互协调、相互包容,将思想教育工作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思想教育工作不影响学生课程学习,是当前学校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进步之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结构形式的内容,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而产生的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一整套信息搜集、呈现和开发的无缝流程,这一技术,可以使我们更为及时地搜集相关信息,并对其予以分析、研判,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形成对学校、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全面把握,因此,我们可以不断加强对学生群体思想和价值状况的把握以及对学校舆情的研判,以增强应对学生思想变化的能力。网络大数据的信息无缝链接模式也对学校思想教育模式和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首先,传统的思想教育话语体系影响力不断弱化。传统学校思想教育话语体系往往是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先进榜样示范作用组成,在表达方式上强调宏大叙事和崇高的理念,着重以理想的方式刻画未来,而忽视对现实的把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极度便捷的前提下,这种思想教育话语体系由于缺少相应的现实关怀和必要的创新话语,无法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共鸣,导致其曲高和寡,甚至是“喃喃自语”。其次,思想教育的结构形式出现西化的倾向。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加便捷地加强了与西方世界的学术交往,不少知识分子开始用西方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现实问题,这不仅削弱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思想的影响力,也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地位,从而使主流价值观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威胁着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鉴于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合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构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网络信息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endprint

统合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结构形式,首先,应进一步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就必须要求教师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同时要不断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在授课中应增强师生互动,扩大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师生中的共识,并使学生将其自觉内化为意识形态取向。学校是育人单位,同时也担负着科研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也必须贯穿于科研工作之中。要不断督促教师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科研工作,反对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功利主义科研,使教师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从而切实改善网络信息化时代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其次,应准确把握并利用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因此可使用智能设备和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逐渐取代传统信息获取媒介成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媒介。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予以掌握并主动利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结合声音、图像等方式,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新型信息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使广大学校师生以生动形象和更具趣味性的途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努力,使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内容结构融通中外、雅俗共赏,从而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要求及学生思想、价值观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学所规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进行有效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过程中,如何保持客观的评价态度、科学的评测方法、构建创新的评价机制历来是困扰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以后,学生的思想价值状况不断多元化,交往状态趋于隐匿性,进一步加大了学生思想教育评价的难度。第一,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在定位上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存在“需不需要评价”、“能不能客观评价”及“怎样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分歧;在认知上过于强调价值观教育的政治属性而忽略其生活属性,强调对价值观教育结果的感性认知而忽略理性存在,强调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整体结果而忽略个体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第二,当前学生思想教育评价主要针对教育结果的认知性评价,注重价值观教育的选拔属性,评价上以量化的课时任务和单一的考试成绩为评介标准,忽略了对学生的非智力属性,尤其是对评价难度较高的情感意志能力和认知能力缺少重视,使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价值观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难以发挥。第三,当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评价方式依然依赖以应用目标为中心的终结性评价,缺乏对学生思想教育形成过程予以诊断性、对策性和鼓励性评价。尤其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参与思想教育的方式趋于多元化,而评价方式的形式化更为凸显;评价主体对现实的、客观的教育对象的真实思想状态难以把握,缺少对价值观教育导向、育人作用的针对性考虑,使评价的主观性趋于增强,从而弱化了评价的可靠性。

网络信息化时代使学生的现实行为与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性进一步增强,这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机制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水平,改善工作质量,必须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第一,在评价的理论基础上,要明确评价原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生管理和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与基础作用,其终极目标反映于学生的日常实践中,因而在具体的价值评判上要坚持实践性原则,要重点考察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程度。第二,在评价指标体系上,要优选评价方法。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构成极为复杂,科学的评价指标既要便于操作,又要面面俱到。就具体的评价对象而言,应围绕教育主客体、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整体等四个维度指标进行评价体系构建。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予以分解,使评价指标的选取具有多元化。第三,在评价过程中,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受到其系统内外诸要素的制约和影響,对任何要素的疏忽都会使整个评价工作的信效度降低。

参考文献

[1] 林传鼎.心理学词典[Z].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杨鑫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孙六平(1980-),男,陕西富平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璇(1993-),女,山西临汾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