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想象点培养创新力

2017-10-27 10:38郑大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詹天佑创新力想象

郑大丽

我们都知道,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勇于创新:八达岭隧道采用竖井开凿法;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样,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小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理所当然应该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加强创新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渠道丰富多彩。其中研读教材,发掘想象点,激活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一条行之有效之路。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展开,创新能力发展。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可见,想象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重要载体。所谓“想象点”是指語文教材中能够引发学生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字、词、句、段等地方。简言之,是指教材中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想象的地方。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彰显主体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发掘课文中的想象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提高创新力。

一、发掘“扩散点”,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类课文,它们都是介绍某人在突发事情面前或在困难问题面前,如何急中生智,如何镇定自若,寻找到解决问题或难题的方法。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掘课文中的“扩散点”,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即围绕他们解决问题或难题的方法进行扩散,引导学生想象:他们解决问题或难题的方法是最科学、最实用的吗?还有其它可行的办法吗?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然后将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见解,结合课文情境与文中人物的做法再进行比较,看谁的办法更科学、更实用!学生的想象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即使学生否定了自我的想象,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锤炼了思维!

二、 发掘发展“延伸点”,引导学生打开想象之门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进入高潮后,由于作者处理的匠心,嘎然而止,留下空间让读者去体会、去想象、去发展、去延伸。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发地去发掘发展延伸点,去想象故事的发展,去延伸故事的情节。具体的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利用思维惯性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去发展、去升华。如我在教《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抓住课文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启发学生: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还会传到哪里?传到那里又会怎样?有的学生说: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涌出家门,歡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有的学生说: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学校,老师同学们拿着鲜花,唱啊、跳啊……这样,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全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而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发掘“换位情境点”,把自身融入事物中想象

宋代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里的“心到”就是强调阅读过程中“想”的重要性,就是要求读者潜心阅读,深入到字里行间,与文中万物同喜同悲,把自己融入其中。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身在此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如教学《商鞅南门立木》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换位想象:假如你是那个扛木头的小伙子,你扛着木头朝北门走去时,你心里一直想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希望?后来商鞅请小伙子上去领赏时,又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此时,你又会想什么?你有什么打算?经过两轮大胆想象,学生对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感受必然更加深刻。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紧扣小女孩飞走了,引导学生换位想象:假如小女孩飞到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来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再如,教学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抓住“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引导学生换位想象:假如你是白居易,你会说些什么?你是王孙会说些什么?让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更好地体会到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发掘“空白拓展点”,赋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阅读中常有疑问和问题,才能够常有思考,才易于引发想象。如我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父亲在地震发生后牢记他对儿子的承诺,坚持不懈地寻找儿子的精神令人感动,可是文中在突出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时,对儿子的描写非常简略,我及时捕捉文章在此处的延伸点,从父亲的“儿子在等着我!”切入,启发学生说说此时废墟下的阿曼达正在干什么。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明确了阿曼达也很“了不起”。又如,教学《詹天佑》一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乘火车过青龙桥车站时可以看到詹天佑的塑像。我引导学生想象:面对詹天佑的塑像,你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詹天佑工程师,您真伟大!您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后人会永远记住您的。

总之,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粒种子在发芽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候、水分等条件一样。我们老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力。

猜你喜欢
詹天佑创新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2017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发布,阿里创新力领衔中国公司
创新力社会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
全球十大创新力国家地区排名
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TOP30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