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一题多变之变出思维火花》教学设计

2017-10-27 10:38何婷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结论应用题条件

何婷

教学目标:

掌握应用题变化的5种类型,感受变化中的思维,理解“万变不离其中”。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变化并将思维实践于平时的学习中。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感受思维

1.感受名言:我思故我在

2.欣赏图片

师:你第一眼,看到了什么?

生:门、老头、小孩、妇女……(师:换个角度看问题,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3.数一数

师:图中,有多少个人头?

生:……

师展示测试结果(师:部分、整体、变换都很重要)

【设计意图:名人名言、心理学的图片,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紧扣题目,变换角度又是另一番景象,变换、思维意识深入学生的内心,“思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二、探练结合,掌握思变

(一)掌握“保条件、变结论”

1.生独立完成1A与1B两题,同桌两人交流,检查结果,集体订正。

2.对比分析,两题的区别,引导学生得出“保条件,变结论”这一类变化。

3.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变化“结论”。

师:1A跟1B中的结论,还可以怎样变化?

生1:…… 生2:…… 生3:……

例如,扩建后的周长是多少米?

4.是:再变结论,你会解答这样的题目吗?试一试。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条件不变,结论变化。通过对比的练习,学生深刻体会,数学学习中,一题的某一个地方变化,都会引起思考的巨大变化;但是不管怎么改变,基本都是围绕这一方面的知识点,这样,学生能培养“做一题,会一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在惧怕解决问题。】

(二)掌握“保结论、变条件”

1.生独立完成2A与2B两题,小组订正,组内交流:两题对比,哪里变化了,还可以怎么变化?

2.小组展示:“保结论,變条件”这一类型,条件还能怎样变化?(2、3组展示)。例如,前一小时行驶50千米

3.选择一种变化的条件,进行解答,指名3、4个展示。

【设计意图:归纳出“保结论、变条件”,通过小组的交流,碰撞出更多火花,也更能兼顾学习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

(三)掌握“变条件、变结论”

1.生独立完成3A与3B两题,小组交流,订正答案,寻找类型,条件和结论,还能怎么变化?

2.小组展示:“变条件,变结论”这一类型,条件、结论还能怎样变化?(2、3组展示)。例如,小林和小明平均每人做12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四)掌握“条件和结论互换”

1.生独立完成4A与4B两题后,独立思考:①条件、结论有怎样关系?②还可以怎样变换条件和结论?

2.指名生回答,3~5人,例如,小角是大角的二分之一,大的锐角是多少度?

(五)掌握“选条件或结论”

1.生独立完成5A与5B两题,小组交流、订正,最后集体订正。

2.师:题目中,还能怎样搭配条件、结论?独立思考两种搭配,尝试解答。

3.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搭配以及解答过程,小组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5种类型的变换与练习,学生对于应用题有更深的理解。五种变化衍生出更多变化,数学的学习,也就是一些基本理论、公理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不断深入,衍生出庞大的学科体系。】

三、思维火花燃遍数学海洋

师:解决问题中,有那么多的变化,衍生出那么的新事物。那么,平时的数学课堂上,是否也能通过变化,变幻出更多的新知识。(是)我們试一试,好吗?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个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还有什么猜想?(今天不验证,只猜测)

生1:……

生2:……

师:非常棒,通过一些“变”与“不变”,我们又可以知道那么多新想法,相信有了这些猜想,我们数学的学习将更加轻松、有趣。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猜你喜欢
结论应用题条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结论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惊人结论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