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默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7-10-29 07:29顾蕾生
关键词:速度习惯评价

顾蕾生

课堂默读和朗读一样,是小学生语文基本素养之一,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阅读方式,是学好语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默读与朗读彼此互相结合,互相促进。默读的优势是朗读不可替代的:一是默读能提高閱读速度,默读时,文字信息不必经过口、耳而直接由眼睛接收,“一目十行”就是由此而来;二是默读便于思索,促进思维发展,由于默读的速度由自己控制,这就有利于边读边想;三是默读适用性强,默读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既适宜逐词逐句地精读,也适宜略读浏览,既适宜学生课内外阅读,也适宜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阅读;四是默读是现代人必备的语文素养,时代在飞速地发展,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阅读,不断充实自己。而阅读的方式,主要是默读。可以说,默读是一个人终身化学习的需要。默读有助于思考,能让学生潜心专注,理解得深。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默读营造的是一种特别安静的氛围,有的老师感觉特不习惯,感觉那五分钟特别难熬,在公开课中,默读成了“过场戏”,老师把默读要求当成快速读,往往时间短促,教师巡来巡去,漫无目的地等时间过,见有两、三个学生举手就掐时喊停,学生来不及深思熟虑,就被要求谈体会或立即进入有声朗读。在他们看来,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默读环节就如蜻蜓点水,缺乏实效。

一、要给学生提供默读条件

首先,要保证有足够默读的时间。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不少老师也认识到了默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安排了默读的训练,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但往往是学生没读完或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匆匆地走进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默读,去思考,去揣摩,就很难真正做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

其次,默读的目的要明确。就像朗读要有层次性一样,课堂上,每次默读前,老师对学生要说清楚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工夫,有的老师上一节课设计了一大堆琐碎的问题,挤牙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所得支离破碎。而有经验的教师抓住重点只设计一两个问题,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教学《三顾茅庐》一课,可以设计“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有雄才大略?”,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默读,去思考,学生会对课文内容,对中心了然于胸。只有开放式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在默读中的自悟自得。

二、保证默读训练时间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应该是中国语文教学最可宝贵的传统经验之一。默读能力的培养也如此,只有不断练习,给予时间保障,默读训练才沉到点上,才会产生效度。教师切忌过于急躁或功利化,在默读训练时为赶预设的教学过程而草草收场。如在执教《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一主线问题设计,引领孩子潜心默读、思考:文中的哪个句子,哪个词使你的心灵为之感动的呢?请大家静静地读,默默地想,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细细体味,写上批注。教师耐心巡视,要求学生默读完一遍后再默读,提示边读边进行圈、点、批、注。通过静心阅读思考,深思熟虑,教师引导孩子从默读一遍到默读两遍,三遍,使默读训练真正扎实推进,充分批注完后再进行交流,这样,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三、要注意学法的指导

不管做什么事,方法得当会事半功倍。小学生的默读也一样,也要讲究方法,最基本的默读方法:一是默读时只是眼到。做到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默读,一般注意力还不太集中,教师可以轻声带读,学生随着看课文,但不能用手指文字,也不能动嘴,再慢慢过渡到自己练习默读。一开始,可能学生还不适应,会眼睛看嘴巴也跟着动,或者需要指着读,这时,老师不要批评他们,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应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慢慢地,他们就会适应这种读书方法;二是默读时要做到心到。眼睛看到哪,脑子要想到哪,养成在默读中思考问题的习惯。一开始可以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边默读边思考,默读完后回答问题,再发展到质疑问难。老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看到课题就想问题入手,如看到《番茄太阳》,会提出“番茄太阳是什么样的?”,看到《公仪休拒收礼物》,会提出“公仪休是什么人?这礼物是谁送给他的?为什么要给他送礼物?他是用什么办法拒收礼物的?他为什么要拒收礼物?”;三是默读时做到手到。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是自己的书,带着思考的问题,圈点、勾画、作批注,如果是借来的书也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从而提高默读质量。

四、重视默读评价量化

量化评价是指评价一个事物时,将其与要求的指标对比,从而反映其优劣的程度。量化评价对教学活动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量化评价,可以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新课标要求在第三学段中,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的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然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缺乏对学生的默读现状进行量化评价,因而对孩子的默读能力全然不知。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默读速度的训练与检测,导致孩子到了高年段阅读,默读速度就难以达到每分钟三百字以上的默读速度。在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默读的评价提出这样的考察方式:“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有效地进行默读量化评价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前期的测评,科学地为孩子制定默读速度指标,从而定期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有效的评价。

总之,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应该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出来,学生的默读习惯和默读能力关系着学生终身学习的质量和进程,所以,语文教师既要重视朗读指导,也要重视默读的训练和默读习惯的培养,并由课内默读的训练延伸到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速度习惯评价
习惯
速度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图侃天下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速度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