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效果

2017-10-30 07:26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李武举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危重高压氧外伤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李武举

颅脑外伤多为因外界暴力间接性或直接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损伤,乃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病症。特别是近些年来交通事故频发,颅脑外伤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当前,临床对此病治疗,多采用常规方法外加高压氧,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54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对其部分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外加1个月内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54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2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为10例,年龄区间为18~62岁,平均(33.7±5.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为11例,年龄区间为19~61岁,平均(33.5±5.5)岁。两组在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外加高压氧予以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为:抗感染、止血及脱水等。高压氧治疗:采用空气加压舱,将压力调整为0.2~0.25MPa,时间为120min,选用面罩吸氧措相关措施,吸氧浓度为100%,2h/次,1次/d,1疗程为30d,持续治疗1疗程。观察组于发病1个月内,采取高压氧予以治疗,对照组则于发病1个月后采取高压氧予以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意识状态予以观察比较。运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对患者意识状态实施评定,满分为15分,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具有越严重的意识障碍,且昏迷也越深。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就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予以评定,满分为100分,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具有越差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附表 两组意识状态及ADL对比(±s)

附表 两组意识状态及ADL对比(±s)

时间 组别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观察组 5.41±0.60 57.44±10.20对照组 5.38±0.58 58.00±10.33 P值 >0.05 >0.05治疗后观察组 13.27±2.34 84.36±11.08对照组 9.382.40 69.70±11.27 P值 <0.05 <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所得数据,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当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时,采用P<0.05予以表示。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意识状态及A D L 相比于治疗前,均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意识状态及ADL相比于对照组,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颅脑外伤乃是神经外科当中死亡率、致残率及发病率均较高的病症类型,肢体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严重者则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多发于老年人群,此病发病原因较多,但外界暴力作用所致居多,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重物砸伤等,通常表现为脑挫裂伤、脑震荡等。此病还具有继发性病变存在,如脑水肿、颅内血肿等,并伴随有各种表现,对患者具有双面性作用,如病情加重,则会增高颅内压,造成脑供血及供氧不足。如若患者具有轻微症状,则表现为呕吐、恶心及头痛等。易出现误诊,而且对治疗时机造成延误,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造成颅脑外伤的的主要原因为头部受到外界暴力。近些年来,伴随当今交通事故的日益增多,颅脑外伤在发病率方面也呈现出日益增多状况,现今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危重颅脑外伤会严重破坏脑组织,如若未能及时治疗,患者可在数天甚至数小时内出现死亡,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危重颅脑外伤予以治疗,可实现患者死亡率的显著降低。

当前,临床中通常选用常规对症治疗外加高压氧予以治疗,可获取理想治疗效果[2]。常规对症治疗包含有营养支持、抗感染扩张血管及脱水治疗。高压氧治疗则只要在高气压环境下,将高浓度氧气吸入,可实现患者体内含氧量的提升,并对脑部缺氧状况给予改善。此外,高压氧还能对实现颅内压的降低,进而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对酸中毒状况给予不断纠正。另外,对于炎症反应发生率还能有效降低,进而对脑组织进行保护。采用高压氧治疗,在疗效方面易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普遍认可,现今已然成为对危重颅脑外伤予以治疗的首选方案。当前,相关研究对于使用高压氧提出疑惑,于发病1个月内,采用高压氧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予以治疗,可明显提升预后效果,并对患者生活质量给予显著改善[3]。

本次研究则针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对其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外加1个月内高压氧予以同时治疗,观察最终治疗效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治疗前,在意识状态及ADL上差异不明显,而于治疗后,观察组意识状态及ADL相比于对照组,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由此可知,运用高压氧予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血清脑抗体浓度的降低,并对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状况给予有效缓解。由于脑外伤,则会造成大脑短期内出现水肿状况,而水肿则会引发细胞缺氧,如若长时间存有缺氧状况,则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进而造成植物状态发生率的提升。如若在1个月后实施治疗,便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机会,增加致残率。因此,针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除具有高压氧治疗相应禁忌症之外,比如严重急性中耳炎、肺部感染、有氧中毒史及血压过高等,越早采取此方法治疗,则越具有较明显治疗效果。通常于发病后7~14d乃为治疗最佳时期,可实现致残率的显著降低[4-8]。

综上所述,针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对其采用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且越早治疗,意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得越好,临床医师需及时引导危重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以此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危重高压氧外伤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