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版画》

2017-10-30 13:57杨娟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单色凹凸版画

杨娟

课题:《单色版画》

版本:人美版八年级下第四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版画系列课程的第一课,涉及对版画相关知识的认识与把握,重点需要对单色凹凸版画的制作方法进行材料与技法上的探索,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成像原理及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版画的了解相对较为陌生,对版画的具体制作技法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师需要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版画的种类及特点,了解版画的成像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简便的材料设计制作单色版画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艺术创新的精神,敢于尝试不同的材料,自信的大胆尝试与创新。

教学重点:版画的成像原理及制作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简单媒介进行版画的设计与制作。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纸张、制版工具、印刷用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参与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引发新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版画的种类及特点(重点) 以兴趣引导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通过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版画的种类及不同种类版画所涉及的材料与技法,对版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积累。

活动:教师请学生谈一谈对版画的印象及感受,并根据中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探寻出合适的中间媒介。

教师通过“版”的概念分析,引导同学找到版画的第一个特点:间接性。并从中思考中间媒介的类型,筛选适合中学生在课堂上选用制作的材料,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同学们之间产生争论,从而推动对合适材料的探索与审视。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适合中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版画创作的材料多为纸质材料,配以适量的实物材料效果会更好。同时展示两张同龄人的纸版画作品,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进而重点演示海绵纸的制版过程:先让学生触摸纸质,感受海绵纸的特性,再用硬笔在海绵纸上刻画形象,让学生感受凹凸纹理的形成,对制版中凹凸对比有直观的视觉感受。

(二)单色版画技法材料探索(难点)

教师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用的不是海绵纸,而是卡纸、硬纸板等其他媒介,我们使用的技法是否不同呢?请学生充分探讨,从中总结出:不同媒介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法去表现,但是要想表现形象,版面的凹凸是关键。

教师利用滚筒为底版上色,让学生直观看到版面由于凹凸而产生的变化,了解中间媒介要通过转印物质进行上色。并从中引出單色版画的概念,同时运用刚才的两个小尝试来认识凹版画与凸版画两种不同的制版类型。

在印制的过程中,教师介绍版画的第二个特点:复数性。即可以通过承载载体多次复制作品,增加与人分享的机会,并从中认识版画与印刷技术之间的关系。

教师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单色版画是运用中间媒介间接地通过转印物质将创作思路转印在载体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不同材料展现不同的肌理效果,呈现出黑白关系中特有的艺术魅力。 这个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于版画的认识在这个环节得到深入,加入几个探究环节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真正思考并理性选择合适的媒介,为完成创作提供可能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往往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教师的直观示范很多时候胜过苍白地赘述,学生通过海绵纸的版面的变化既明白了版面的凹凸对比,对于不同物质不同技法的难点也开始得到关注,并由此展开探索,加以教师引导,能够较为轻松突破难点并开拓思路。

三、课堂实践,学为我用

(三)单色版画的设计与制作

学生通过所学,在纸上写下制作单色版画所需要的材料,并设计出想要创作的形象。同时教师播放同龄人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增强信心,同时巡视答疑,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创作,适当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下课! 清晰的设计思路为后面的实践制作节约大量的实践,使得创作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

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版画学习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点较多,本课以版画制作的三个支撑点:中间媒介、转印物质和承载载体为线索,深入浅出的向学生讲解单色版画的制作步骤,并通过纸材降低制作难度,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合肥市瑶海区第三十八中学 安徽合肥)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色凹凸版画
三个与凹凸性相关的不等式及其应用
含有陡峭势阱和凹凸非线性项的Kirchhoff型问题的多重正解
版画作品选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单色不单调·灯具篇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彩妆去寻找春天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
准单色X射线机替代241Am放射源的测厚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