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内涵契合国家发展理念

2017-10-30 16:34严俊乾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契合分享内涵

严俊乾

摘 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世界经济危机的阴云未散。面对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下降,资源、环境呈现“半壁压强型”和“三期叠加”的形势,如何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如何有效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化解产能过剩,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新旧增长动力转换,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治理性难题。

关键词:分享;经济;内涵;国家发展理念;契合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001-02

具体来看,主要有五大背景:一是经济背景。产能和供给过剩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前提。市场经济下产能扩张与收缩交替演化的周期性使得当前很多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日益从一个所谓的短缺经济迈向一个供给过剩的经济形态。其间,冗余或者过剩产能所形成的物质基础也就为共享经济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产能供给池”。二是商业困局。传统商业模式下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交易成本,寻求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的突破,摆脱现有模式的困局倒逼企业探索分享经济模式。三是技术前提。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让供需信息实时、精准的高效匹配和信任鉴权成为可能。四是消费理念。居民消费价值观念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转变。五是社会背景。人口增长以及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造成人口的高密度集中,为分享资源和服务提供了更多交易撮合和达成的机会。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来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着众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其中,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无形中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提供了解决方案。2011年,分享经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意”之一;《2016:福特全球趋势报告》列举了2016年将会发生的十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参与分享经济”。正如分享经济的倡导者瑞恩·格丽所言:“分享经济从一个城市开始,逐渐扩展到一个地区,进而渗透到整个国家,最后形成一个分享的世界。”杰里米·里夫金在其2014年出版的《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中指出,互联网带来的近乎零边际成本的社会在未来30—50年内将终结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协同共享时代即将到来。“分享经济带来了一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資源革命,个人用户将在边际成本趋于零的条件下越来越多地通过协作生产、消费和分享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这就带来了经济生活的全新组织方式,将会超越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模式。”抢占分享经济的跑道,争夺全球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成长红利,已成为当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新一轮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变革中,能否把握发展主动权,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而不为历史所淘汰。尼尔森咨询最近做了一个全球性调查,看哪个国家和地区最渴望“分享经济”,它找到的答案,是中国。分享经济选择了中国,中国将会选择分享经济。也许目前分享经济还不足以成为定义一个时代的大词,但它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张新红认为,分享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形态,还是加快要素流动、实现供需高效匹配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更是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和发展观。从长远看,分享经济将有助于实现信息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还将有助于化解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公平、信任等诸多难题。分享经济契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适应了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实现路径。分享经济必将成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发展,以信息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使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国家战略。

从去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分享经济”,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表述上的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央对“分享经济”的看重,还表明了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随后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

一、第一重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从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出发,分享经济通过鼓励普遍交往的建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使每个人从“孤立的孤岛”开始建立广泛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出发,分享经济强调“够用即可”,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人们的购买欲和占有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脱离“商品拜物教”的崇拜,从而摆脱物欲的束缚,不断对异化进行扬弃。从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出发,分享经济通过将产权拆分为所有权和使用权,借助股份制公司的形式,进一步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与流转顺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对私人资本“消极地扬弃”。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出发,分享经济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解”。分享经济从而最终为“重建个人所有制”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设想,即最终过渡到为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一种思路。 因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分享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每个人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分享经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工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经济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社会,以及生产资料的全民占有,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笔者从马克思的理论原点出发,与分享经济在中国发展的现实背景相结合,认为分享经济的理念契合了五大发展理念,适应了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必将成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发展,以信息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使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国家战略。基于上述论断,兹以为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endprint

二、第二重内涵——五大发展理念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笔者认为,分享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形态,更重要的在于其所传递的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从根本上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完美契合。基于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而发展的分享经济本身就具有创新的基因。它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传统产业链的延伸,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杰里米·里夫金在其2014年出版的《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中指出的:“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通过协同共享以接近免费的方式,同时分享绿色能源和一系列基本商品和服务,这是最具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也是最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分享经济与中国绿色发展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也认为提供了中国可能跨越式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可行技术基础,以及基于该平台的分享经济的狂瓤式生产与消费模式。分享经济以其“使用而不占有”的内涵与强调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克服异化与物化,防止过度消费,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分享经济通过倡导全社会资源共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笔者所提出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某种实现形式。例如,“一带一路”战略与亚投行通过分享沿线基础设施,树立共享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先,分享经济的发展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分享经济伴随着权威的消解、小人物的逆袭、多元化的崛起,将进一步促进公平与信任;再次,分享经济倡导共享发展的理念,通过资源要素分享,为精准扶贫主力。所以,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鼓励和促进分享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重内涵——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強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分享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业态,正处于“导入期”,与固有的经济形态发生激烈碰撞。如果沿用传统的监管思路,以传统法律对分享经济的边界加以限制,分享经济很容易被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我们必须简政放权,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打破固有利益的藩篱,为分享经济的市场准入提供制度性保障,让传统企业与分享经济型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第四重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分享将是未来生产生活的主要方式,人脉将越来越离不开分享,它也将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一方面,分享经济可以重新发现人的价值。在传统商业模式中,劳动者必须与某个商业组织建立人身依附性较强的雇佣关系,以商业组织的名义向顾客提供单一且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劳动者个人的能力和商业的才华都被商业组织所掩盖。提倡分享经济,人们可以打破传统雇佣制对人的束缚以及对人性的压抑,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让劳动从负担变成一种快乐,正如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参与分享经济可以自由而充分地发展个性,在某种程度上为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能够克服异化、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另一方面,由于人性的偏狭既压抑了个性的发展,也造成人情的冷漠。而分享经济注重的是通过重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从根本上传递出来的人性关怀才是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值得关注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契合分享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孩子,我们慢慢来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探究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研究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