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机收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思考

2017-10-30 17:53刘伟黄志谋马志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咸宁市思考现状

刘伟 黄志谋 马志强

摘要:基于湖北省咸宁市机收再生稻生产发展的现状调查,结合当前机收再生稻推广工作情况,指出了机收再生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机收再生稻;现状;思考;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S51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8-341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8.004

Abstract: Based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machine harvesting retooning rice production in Xianning cit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retooning rice;current situation;thinking;Xianning city

再生稻能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增加一季收获,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1,2]。机收再生稻,顾名思义是指再生稻育秧、移栽、收割各环节采用高标准机械化种植手段的方法,与一般人工育秧、移栽、收割的再生稻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机械化程度高,具有省时、省工、省力、省种等特点。机收再生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种植方式,近年来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湖北省咸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再生稻产业的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机收再生稻产业的发展。

1 咸宁市机收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

咸宁市地处鄂南,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8 ℃,年平均降水量1 577.4 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754.5 h,年平均无霜期为245~258 d。咸宁市常年种植水稻15.3万hm2以上,是湖北省主要双季稻区,是湖北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再生稻在咸宁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1 再生稻的种植历史与规模

再生稻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但那时候只是一些零散的自然经营式种植,真正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系统化种植再生稻是从2010前后开始的。2012年水稻“一种两收”项目被正式列入湖北省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承担了咸宁市综合试验站任务,并自此开始在咸宁市大力开展再生稻试验与推广。再生稻在咸宁市虽然起步较晚、底子薄,但是机收再生稻这一种植模式在咸宁市推广速度较快,且效益明显。据相关部门统计,2012年全市机收再生稻种植面积仅有133 hm2,而到了2016年,推广面积已经达到了667 hm2,仅通城县就有上百户种粮大户种植再生稻,核心面积达到200.0 hm2,辐射面积超过1 333 hm2,为该县农业增收1 900万元。

1.2 主要种植的机收再生稻品种

目前咸宁市各县(市、区)种植再生稻品种比较杂,且种植比较分散。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主要种植品种有丰两优香1号、准两优608、两优33、新两优223、天两优616、两优302、泰优390、望两优511等。其中,再生季单产最高的是准两优608,达4.9 t/hm2。

1.3 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情况

2015年咸宁市农业科学院结合多年的试验积累和推广经验起草制定了咸宁市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并于2016年3月正式发布实施[3]。就当前咸宁市机收再生稻种植情况来看,各地对栽培技术掌握和应用程度不一,这也直接导致了再生稻的种植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技术应用熟练的地区再生稻种植水平较高,例如通城、赤壁、咸安、嘉鱼。一些技术应用生疏的地区机收再生稻种植水平则相对偏低,主要表现在崇阳、通山等地。为此,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分别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3月联合市农业局举办了全市规模的机收再生稻观摩交流会和技术培训会,进一步向全市推广了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1.4 再生稻米产业化开发情况

机收再生稻相对于普通早、中、晚稻,稻米品质更好、更安全、更环保,再生稻米做成的米饭蓬松绵软,食味好[4],可以满足消费者更高品质的需求,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一些再生稻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再生稻产业化开发已经取得一些成效。洪湖的春露再生稻米已经在深圳、北京等地的商超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一些大公司也纷至沓来,与其签订了销售合同。而在咸宁市再生稻米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真正的专用再生稻米品牌几乎为零,大部分再生稻米都是当作普通香米品牌来进行加工和销售的。

2 咸宁市机收再生稻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2.1 种植品種杂而乱

适宜的品种对于机收再生稻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选择再生能力强、米质优的品种是品种选择的基本条件。林文雄等[5]认为,采用机械化收割低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具强低位芽再生力的杂交籼稻品种或感光性弱的重穗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籼粳交水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咸宁市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多,但是不精,相当一部分品种在本地区的适应能力较差。一些农户、合作社存在盲目种植的现象,没有根据田块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品种。杂乱的品种也导致了种植效益的参差不齐,一些效益好的农户可能会继续扩大规模,一些效益差的农户可能会因此放弃种植再生稻。这一现象对于再生稻的发展与推广十分不利。

2.2 种植水平总体偏低,且参差不齐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湖北省再生稻面积达约9万hm2,平均单产3.3 t/hm2[6],在湖北省再生稻种植水平最高的蕲春县2016年部分高产田再生稻的双季产量超过18.0 t/hm2。咸宁市再生稻种植水平与湖北省整体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与高水平的蕲春等地差距更大。种植水平相对较高的咸安、通城等地再生稻双季产量13.5 t/hm2左右,而种植水平相对较低的通山、崇阳等地再生稻双季产量只能达到10.5 t/hm2左右,一些技术管理不到位的地区甚至更低。产量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各地区再生稻种植的积极性,产量水平高的咸安、通城、赤壁等地,种植积极性也相对较高,种植推广面积大,而产量水平低的通山、崇阳、嘉鱼等地,积极性则相对较低。endprint

2.3 再生稻米产业化开发没有跟上

目前咸宁市虽然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合作社种植再生稻,譬如赤壁的曙光种植专业合作社、咸安的富裕农业专业合作社、嘉鱼的南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他们虽然种植再生稻,并且有自己的稻米生产加工线,但是没有专门的再生稻米品牌。没有真正将再生季稻米当作高品质的再生稻米来卖,没有将再生稻米的市场价值体现出来。

2.4 种植条件落后

条件适宜的田块是机收再生稻种植的基础,涂寿如等[7]认为,应选择耕作层在20~30 cm、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的双季稻或一季稻田块种植再生稻。机收再生稻要求田块齐整、地势相对平坦,以利于机械化操作,而咸宁市地处丘陵红黄壤地区,田地零散、不规整,土壤肥力不均匀,一些地区配套排灌设施不到位,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制约了再生稻在该地区的推广发展。此外,标准化水稻育秧工厂是机收再生稻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整个咸宁市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水稻集中育秧工厂只有10余家,这与再生稻的产业化发展很不匹配。

2.5 政策配套不够到位

政策引导对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机收再生稻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就目前而言,咸宁市对再生稻产业的发展还不够重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机收再生稻的鼓励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也仅限于小额信用贷款等。

3 推进咸宁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3.1 加大政府支持、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隐形发动机,再生稻产业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这台发动机。从政府重视层面来讲,应将机收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上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作出合理规划和部署。从农业补贴政策方面来看,应将机收再生稻纳入粮食补贴范畴,鼓励农户发展机收再生稻;将农机补贴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延伸,为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提供机具保障。在农业项目申报方面,应当向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再生稻专业一体化生产合作社等方面倾斜。

3.2 加快机收再生稻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机收再生稻必须按照统一机械化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统一机收的模式进行标准化操作[8]。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烤田技术、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机收留桩高度、早播早插、严控病虫害、预冷化控等方面[9]。此外,加强头季稻管理也至关重要,头季稻的长势长相直接影响到当季产量和再生稻产量,是再生季产量形成的基础[10]。咸宁市部分地区机收再生稻的产量之所以不够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于頭季稻没有管理好。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可以联合相关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农技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办技术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机收再生稻种植技术。同时,也应鼓励已掌握高产栽培技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播给当地广大农户。各县(市、区)农技推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机收再生稻种植的关键节点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手把手帮助他们掌握机收再生稻栽培关键技术。

3.3 改善种植条件

机收再生稻栽培技术要想得到发挥,良好的田块、高效的农田水利设施也必不可少。目前,咸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政府部门应当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来共同维护好、建设好、利用好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途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水稻集中育秧工厂,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水稻集中育秧工厂的使用者,应当成立自己的民间管理机构,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3.4 加强再生稻米品牌建设

“酒好也怕巷子深”,品牌缺乏是再生稻产业化发展的最大瓶颈。好的产品如果没有通过积极的营销手段将它卖给广大消费者,那么它的价值就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品牌不在于多,而在于响,咸宁市再生稻米品牌建设应当走适合自己的道路。首先,要整合全市范围内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水稻专业合作社资源,挖掘并注册1~2个有亮点、有卖点的再生稻米公共品牌,通过品牌策划,聚众家之力,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营销。其次,应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再生稻米口感好、绿色安全的品质特性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知。最后,在做好再生稻米初级加工和营销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针对消费者目标群体开展以再生稻米为原材料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利用咸宁市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通过发展订单生产等途径推动再生稻米的销售走向中高端。

参考文献:

[1] 徐富贤,熊 洪,张 林,等.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9):1702-1717.

[2] 黄林煌,池赛芳.机收再生稻扬两优6号种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32-33.

[3] 蔡克桐,沈其文,黄智谋,等.咸宁市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8):4640-4642.

[4] 涂军明,李景润,皮楚舒,等.黄冈市再生稻生产现状、问题及适度发展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3):3276-3279,3284.

[5] 林文雄,陈鸿飞,张志兴,等.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4):392-401.

[6] 罗 昆.湖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2):3001-3002.

[7] 涂寿如,程建军,赵其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15,17(2):40-42.

[8] 叶爱琼.机艺融合破解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难关[J].湖北农机化,2016(5):12-15.

[9] 刘正忠.再生稻头季机收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3(4):118-120.

[10] 蔡志刚.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 34(1):75-77,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咸宁市思考现状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此so非彼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