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2017-10-30 18:00杨娇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农业互联网

杨娇

摘 要:“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互联网+”以磅礴之势席卷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民生基础的农业,自然同样受到互联网的渗透、融合和影响,“互联网+农业”成为流行热词之一。自建国以来,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众多对农业发展的扶贫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互联网的成长和发展推动了众多产业的生产变革,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是传统农业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模式、渠道和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信息;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8-0019-02

国家政策红利的推出,也吸引了众多网络科技公司开始拥抱农业领域,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态势,互联网的加入,将逐步颠覆传统农业,从各个环节升级整个行业的产业链结构,克服传统农业的种种弊端。“互联网+农业”的机会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公平性给予每个人去挖掘、掌握、运用资源的机会。只有农业强大了,国民经济才会活起来,要想让农业在现代社会走向强大,就必须进行农业互联网革命,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一、推进中国“互联网+农业”农业现代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互联网为农业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以互联网为主题的时代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神经末梢都表达着互联网的基因,“互联网+”的提出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农业是百业之根本,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农业与互联网之间也必然产生交集,“互联网+农业”正在逐步释放其潜在的能量,蓄势爆发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方式。

1.农业互联网的发展及模式。农业互联网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丰富互联网的内容,扩大互联网的应用领域,提升互联网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能力。实质上,互联网农业的运营模式总结起来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模式,第二种是综合利用互联网营销的电商模式,第三种则是互联网与农业实现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所以,及时准确掌握农业信息,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最终达到农场品生产标准化,有利于巩固国家的政治基础,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互联网+”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促进新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互联网渗透进农业领域,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农业智能化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综合利用当前信息技术,实现感知、传输、控制和作业等功能,极大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特色农产品通过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销售旗舰店,可在短时期内将农产品销售出去,从而在销售时间上具有优越性,从最初的农产品销售到品牌的建立,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了信誉,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和销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提高了对产品品质的监控水平,降低因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危害。

二、“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农场品标准化不仅关系着农产品网上交易的流产性,同时也关系着食品的安全性。农产品无法标准化,一直是制约着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互联网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观念落后的问题。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瓶颈是观念落后,具体体现在沿袭过往的成功模式,沿袭原有的信息化老路,对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服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用,也没有向消费者主导商业格局转变。

3.最后一公里问题。物流障碍难以逾越,物流存在县级单元化的问题,很多物流快递只到达了县城或者部分乡镇。最后一公里物流,已经成为农资电商奔跑过程中的绊脚石。

4.“互联网+农业”技术、人才问题。现有电商平台较少,且功能单一,内容简单更新滞后,浏览量低,内容千篇一律,电商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农民以往交易主要通过现金结算和银行转账为主,从而阻碍了“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

三、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农业互联网革命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条件。在智慧农业论坛上有人提到,农业互联网革命正处于萌芽阶段,亟須产业资本来推波助澜。从国内现状来看,我国农业领域呈现了农业1.0、农业2.0以及农业3.0共存的局面。利用农业IOT技术改造农业生产,可以为农业领域带来可观的效益。农产品电商也潜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提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型互联网品牌等方面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1.“互联网+”在助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基础信息滞后。“互联网+”要很好地发挥作用,信息基础实施和物流最为关键。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持续进步相比,我国基础信息实施、现代物流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城乡、中西部的“数字鸿沟”严重制约“互联网+”经济深入的普及。现在收到用户反馈的“网费贵、网速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基础信息实施滞后,不利于大力推进全社会“互联网+”战略,我国基础信息实施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2.“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主要依靠生产力。小农体制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农业流通体系的不发达,使很多农产品不能带市场上来。质量处在上乘的农产品往往来自比较偏远地区,那里环境秀丽没有污染,却没有多少销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农业模式限制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使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运输等环节不连贯,降低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进程。

四、“互联网+农业”的挑战与对策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把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改革是关键”,互联网创新是重要举措。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依然倚重传统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国有企业,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换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相关产业扶持资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科研经费现象浪费,制约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节约了农业市场环节的支出,降低了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而且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解决农场品供需问题,鼓励推动大型农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推促进新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N].经济日报,2015-07-05.

[2] 李宁,等.”互联网+农业“: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 付云.互联网对农业的五大改造[J].经理人,2014,(3).

[4] 文丹枫,杨晶晶,等.决战“互联网+”——揭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5] 赵晓萌,寇尚伟.农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一片蓝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农业互联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