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整合营销视角下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发展探析

2017-10-30 08:27陈亮徐景彩王也夫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发展

陈亮+徐景彩+王也夫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将网络整合营销理论引入体育公共服务,以体育意识培养与体育行为参与为核心目标,通过分析体育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以消费者视角,进行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网络整合营销探讨,以期为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网络整合营销;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8-0063-02

体育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构成部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的出台,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健康中国”规划纲要》[1]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体,对体育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成效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互联网具有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3],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借鉴互联网思维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产品营销理论体系,将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应用于体育公共服务,促进居民体育行动参与,培养运动意识,改善居民健康水平,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一、网络整合营销概念与特征

“整合营销”理论(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IMC)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西北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Done.E.Shultz)提出的,是指根据企业的目标设计战略,并支配企业各种资源以达到战略目标。

网络整合营销迎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以整合营销的理论为基础,强调利用互联网营销方式与渠道,根据宣传需求灵活统筹各种活动的有效营销方式。实现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战略转移。网络整合营销提出了4I理论,4I即:Interesting趣味、Interests利益、Interaction互动、Individuality个性。与整合营销相同,倡导消费者导向理念,更加适合互联网时代信息多向、互动式流动的特点。

二、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界定

樊炳有等[4]指出,体育公共服务是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为丰富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提供社会保障和创造条件。《体育法》提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素质。体育公共服务应以促进体育发展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

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非营利体育组织、营利性的体育组织作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主体,提供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竞赛、观赏、游乐、健身活动指导服务、体质检测服务、体育服务制度等体育公共服务产品。随着社会发展,传统体育公共服务模式面临较大挑战,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体育场地、设施数量有限、利用率不高[5];政策、制度、规则等无形产品可操作性不强,社会体育辅导员指导针对性不强[6]等问题。

三、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网络整合营销4I理论分析

基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增强体育公共服务客体健康水平角度,以体育意识培养与体育行为参与为核心目标,以4I理论对体育公共服务产品进行分析,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消费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为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竞赛观赏、健身指导、体质检测、运动保障等。如何在消费者角度体现网络营销原则,提高消费者接受程度,针对不同人群,提供满足实际需求的有效产品,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趣味原则与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体育场馆开展亲子活动、群体竞赛活动,提高人流量促进场地利用率提高;体育观赛产品在传统竞技体育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群体性,参与性竞赛,增加趣味性提高大众参与性;健身指导服务增加亲民体育项目,如民俗体育项目、休憩体育项目等,提高趣味性。

2.利益原则与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体育场馆利用免费、低费、抵扣费用等多种方式提高口碑营销,促进自媒体传播,提高场馆影响力;培养体育骨干、体育社团、体育场馆、健身指导服务对团体活动减免费用,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补贴,通过共享利益促进健身骨干、健身团体发挥作用,形成健身社交圈,增加社会机构、公益团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政府机构拓宽运动伤害保障渠道,通过探索购买保险、健身费用医保支出等增加保障经费力度,体育公共服务消费者享受保障利益,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

3.互动原则与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场馆使用、体育赛事交流、健身指导实施点评、分享、线上线下指导反馈,增加互动,培养归属感,提高运动消费粘性;发展体育民间组织,通过竞赛、展示增加不同组织间的互动、交流,增加民间社团影响力,发挥民间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建立体育公共服务互动机制,通过在线留言、意见反馈等方式,根据基层需求提供针对性体育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效果与有效性;开展体质监测跟踪服务机制,提供检测报告与运动建议,衔接健身运动指导,实现健康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居民三方互动,定期复查,有效改善体质健康水平。

4.个性原则与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加强健身团队文化建设,突出不同健身集体文化特色,彰显个性;利用街道場地,开发极限运动路径,吸引喜欢彰显个性的年青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机制、体制创新,根据个人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社会机构适当收取一定服务费用,促进机制健康运转。

四、小结

目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还无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仅表现为有形产品的缺乏,而且无形产品还有待完善和开发。以网络营销4I理论对体育公共服务产品进行优化,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场馆的流转率和利用率,增加体育器材的有效供给;二是延伸竞赛观赏产品线,培养体育意识,发展体育产业;三是培养社会体育团体,加强健身指导效益,促进体育行为参与;四是发展个性化指导方案,提高健身指导有效性;五是完善服务制度建设,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25.

[2] 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08-03.

[3] 林之 ,周志衡,周腾,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17-21.

[4] 樊炳有,高军白.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5] 张祺,刘钰 .我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395-396.

[6] 郑家鲲,沈建华,张晓龙.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9,(8):35-39.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