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文化资源促进牡丹江旅游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7-10-30 10:10崔胜男
世纪桥 2017年9期
关键词:牡丹江文化元素旅游业

崔胜男

【摘 要】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发展生态旅游,挖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体育、时尚、健康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本文以牡丹江市为例,通过整合优秀文化资源,来促进牡丹江旅游业发展,即要在展示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牡丹江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入挖掘每个旅游景点所蕴藏的历史遗存、神话传说、民俗民风等文化元素,以此增强牡丹江旅游吸引力。

【关键词】文化元素;牡丹江;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9-0078-02

牡丹江市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城市,其市域范围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环境形成的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也有渤海国文化、流人文化、革命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等构成的独特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近些年来,牡丹江旅游业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内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发展还是较慢,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独特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与释放,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还不是很相称。

一、牡丹江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牡丹江作为一个水系流域,孕育了自己的大河文明。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历史的进化长河里,这里产生了悠久的人类文明和獨特的地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牡丹江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先决条件。牡丹江可依托的文化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具体列举如下:

(一)唐代渤海国文化

渤海国是盛唐时期大东北最早以王权形式存在的地方自治政权,其幅员辽阔,王城宫殿遗址就在牡丹江辖区内的宁安市东京城附近。渤海国在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全面效法唐朝封建文明,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渤海文明印证了当时东北文化是大唐文化的边塞版,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土著文化特征。

(二)清代流人文化

清代流人文化给东北这块神奇的黑土地吹来了凉爽的文化之风。海浪河流域是清初著名的流放地,今天的海林和宁安就是当初宁古塔将军治所旧、新城故址,是流人从军戍边的驻镇地。中原名士进入宁古塔,不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还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因文字狱被流放的文人方拱乾、吴兆骞、张缙彦三位杰出的流人,就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并写就了《宁古塔山水记》《柳边纪略》等东北最早的记载山川形胜的著作,使得后人得以在这些著作中了解当年的宁古塔,了解当时宁古塔地区的风物人情和那段清晰的历史。

(三)中东铁文化

清末中东铁路(又称中国东清铁路)的修建,又为牡丹江带来了浓郁的欧陆风情。公元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大批俄国专家和筑路人员进入牡丹江,汇集在张广岭下的横道河子,本无人家的荒野迅速耸立起了一个极具异域风情的小镇,直到中东铁路通车运营,仍有大批俄国人留驻横道河子为铁路服务。时至今日,铁路沿线还留有大批保存依然完好的俄式建筑,横道河子也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东铁路俄式建筑群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闯关东文化

从明朝末期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中原自发的移民又为牡丹江带来了“闯关东”文化。闯关东是关内人、最主要是山东人大批移民东北的代名词。在中国历史上,约有六次关内人成批自发向东北迁移。无论哪一时期,移民东北的闯关东人,都有一部辛酸史,但却给移民地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

(五)红色文化

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就在牡丹江这块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宁安走出的早期革命者马骏,与周恩来等同志一道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乌斯浑河畔八女投江的惊世壮举,震惊了日本侵略者;镜泊湖墙缝战斗和东宁勋山要塞二战最后一役等抗日战争时期遗址、遗迹依然存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出版,以及后来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上演,不但将解放初期发生在牡丹江地区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描绘出来,更将雪原林海的广袤和苍茫展现在世人面前。

(六)民族民俗文化

牡丹江是多民族融合之乡,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朝、汉、满、蒙、赫哲等38个民族在这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其中别具特色的朝鲜族风情和满族风俗更是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民族文化。宁古塔地域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民俗文化历史悠远,色彩斑澜。牡丹江是我国第二大朝鲜族聚集区,朝鲜族人大部分居住在宁安市、海林市和西安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一直到今天,牡丹江流域都是一块满族和朝鲜族风情浓郁的神奇土地。

二、牡丹江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几年,牡丹江市在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开发了多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包括威虎山影视城、威虎山主峰景区、东宁要塞、抗联八女投江殉难地、镜泊峡谷等;依托景区景点编制了若干条特色旅游线路;依托文化旅游景区,发展影视文化旅游,《闯关东》《3D智取威虎山》《最后决战》等100多部2 000多集影视剧在牡丹江市拍摄,不断打造牡丹江旅游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影响力。然而,目前牡丹江旅游业仍然未达到期望的热度,文化旅游开发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专业人才缺乏

从事历史、文化等相关专业研究的专家较为匮乏,导致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程度不够。如满族文化,牡丹江是满族的龙兴之地,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俗,萨满教祭祀礼等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解读和展现,使得流传了千百年的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另外,旅游业深度开发人才较少,特别是擅长文化旅游创意策划和市场开发营销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缺乏。endprint

(二)开发资金不足

在开发现有资源、利用历史遗址、遗迹等方面还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渤海国古城址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处东北王权遗址,可是因资金等问题的困扰,这片庞大的古城址仍处于沉睡状态,每年前来参观考察的人寥寥无几。

(三)管理体制不顺

牡丹江市域范围内的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分属各相关区县(市)以及森工总局、农垦总局、国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哈尔滨铁路局等不同地方、中省直部门和企业单位,长期以来在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上常常各搞各的,相互配合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甚至相互掣肘。这种状况不利于做大做强牡丹江旅游事业。

三、以文化资源促进牡丹江旅游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加强地方与中省直单位在旅游方面的合作

为了发展牡丹江旅游事业,牡丹江市各级地方政府和森工、农垦、电力、铁路等中省直企业单位既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时又要主动相互进行沟通、配合和合作,从全局利益出发促进牡丹江旅游业良性发展。也建议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关注这一问题,统筹协调好各方利益,使各方在旅游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二)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力度

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全力推进镜泊旅游名镇、莲花旅游名镇、镜泊湖南湖头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渤海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宁安水天佛国生态观光园、宁安火山熔岩台地公园、哈达火山湿地公园、中国雪乡龙江三巨臂登山穿越、莲花湖体育休闲集中区开发等文化旅游和观光休闲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产业。

(三)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

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当地旅游和文化部门应联起手来,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民俗研究人员,成立专门的文化旅游研究机构,定向研究专题文化。要让深埋文物遗迹“浮上来”,史籍文献文化“走出来”,历史文化遗存“活起来”,同时深入发掘民族文化内涵,力求在文化资源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运用到文化旅游市场上去,赋予旅游产品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本地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的亮点。

1.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品牌

要整合精品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统筹规划和建设牡丹江市文化旅游区块。加强旅游业与演艺业、休闲娱乐业、影视园区(基地)及宾馆、餐饮等相结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结合旅游名镇建设,实现景区功能错位发展,重点打造镜泊文化旅游名镇、莲花旅游名镇、横道河子旅游名镇、渤海国遗址文化旅游区、雪乡生态观光功能区、小九寨-莲花生态观光功能区、镜泊湖-火山口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功能区等品牌景点和景区,进一步提升景区品位和承载能力。同时,要依托现有的已开发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影视剧组来牡取景拍摄,在达到对外宣传目的的同时,打造牡丹江正在形成的影视文化,使牡丹江成为东北乃至全国重要的影视文化基地。

2.优化文化旅游产品结构

要完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边境文化、冰雪文化和生态休闲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体现地域特征和地域文化的会展商务、休闲娱乐、体育竞技、养生养老、观光体验等文化旅游产品。利用现有遗址遗迹资源、纪念地资源和名人故里等,开发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名馆,积极引导和创造文化旅游消费。

3.拓展文化旅游市场

要注重借助外脑,提高策划和宣传推介水平,加大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营销力度,针对不同国别、不同消费层次,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要深化与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相邻省区的文化旅游合作,努力构建与周边省市融合贯通的大文化旅游圈,通过彼此间的产業合作和工作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充分发挥媒体助力文化旅游的重要功能,创建培育媒体助推文化旅游发展的运营模式。

4.加大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含量

要在开发土特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木刻、根雕、树皮画等旅游纪念品进行引导和推广,丰富旅游纪念品的种类,加大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含量,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档次和品味。

[责任编辑:秦 超]endprint

猜你喜欢
牡丹江文化元素旅游业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鸟儿,让牡丹江唯美生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