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2017-10-30 14:59陈卫峰詹小宁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西安市路径选择供给侧改革

陈卫峰++詹小宁

摘 要:当前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下单纯依靠以出口、投资、消费为引擎的需求拉动模式无法促进经济持续有效增长。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面对需求乏力、经济下行趋势而做出的重要决策,明确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战略重心。供给侧改革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对国内外供给侧改革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西安市为例,阐释西安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西安市以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選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西安市;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8-0094-03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单纯依靠需求管理促进经济增长遇到瓶颈的时代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成为“十三五”期间改革的重心所在。“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并不矛盾,两者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手段,有效地实现供需平衡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传统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属于需求侧管理,偏重于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配置政策从供给侧着手,重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有限配置,偏重于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刘世锦认为,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张军认为:“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发生在投入侧而非产出侧的改革。”供给侧改革最终还是要落到结构改革上,结构改革最原始的意义就是通过比例的调整,实现改善效率的目的。李停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从增加要素数量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供给端推进经济战略调整,最终使总供给曲线右移,潜在增长率相应发生变化。

二、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对于供给侧理论研究由来已久。萨伊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放在刺激生产上。刘易斯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逐渐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出现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这时进一步的增长将使工资快速上升。库兹涅茨认为,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着该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这时有必要从供给侧着力进行变革。世界银行认为,由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经济增长动力变得不足,从而出现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出现停滞。奥斯卡认为,新兴产业不仅可以脱胎于传统产业,甚至还可相互融合。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化以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政府补贴成为当前政府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斯蒂格利茨认为,政府应改善国内有效需求,但不能简单依靠个人消费,还需要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公共财政投入。斯宾塞认为,供给侧与需求侧密不可分,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面对许多限制性因素,在全球对需求的结构和水平构成很大限制时,更应加大供给侧改革。综观国外研究,供给侧改革对于世界而言并不是新鲜事物。国外研究植根于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供给学派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降低政府支出,强化市场竞争,解除供给束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广泛应用于实践。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成为当时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对于美国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政府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取得巨大成功。

2.国内相关研究。国内理论研究方面,供给侧改革是近期国内经济界的热议话题。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研究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对供给侧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姚阳(2016)认为,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提升我国的长期增长潜力,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周期性下行阶段,既有结构性的因素,也有周期性的因素,应处理好投资、消费、生产、需求之间的关系。龚刚(2016)认为,新常态下中国是一个供给决定性经济,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逻辑起点。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并构建两阶段模型分析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任保平(2016)认为,供给侧改革应与需求管理相结合,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应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侧改革,把长期增长与短期增长相结合,实现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的转变。殷军(2016)认为,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应处理好传统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化,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并指出只有当企业的转换成本足够小时,企业所从事的产业选择上才会出现同时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形,并构建数学模型予以说明。综观国内相关研究,我国学者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导,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准确把握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路径和方法,并构建相应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国内相关研究也为区域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三、西安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是全国的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西部前列。“十二五”以来,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关中天水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陕西自由贸易区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节点城市,西安市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陕西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西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5年,西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 810.03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0.2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 165.54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 424.29亿元,同比增长9.5%。2015年,西安市人均GDP预计达到67 139元,继2014年再次突破1万美元,按照联合国最新公布的2014年收入等级划分标准,已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地区水平。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西安居民有效需求受供给端影响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产能过剩问题,商品房库存问题,税费成本、人工成本、生产要素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居高不下问题,筹融资杠杆问题,经济发展短板问题等成为了西安市经济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西安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在国家宏观供给侧改革及陕西省中观供给侧改革方针政策指引下,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探索一条符合西安市情的供给侧改革之路,从而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endprint

四、西安以供给侧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1.坚持西安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扩大并重,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供给侧与需求侧缺一不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侧的扩大需求。在西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状况下,西安市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把改善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不能把二者孤立开来,要认识到供给与需求从来不是矛盾与对立的,而是一個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需求侧管理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短期增长问题,供给侧改革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增长问题。应把短期与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有机结合,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西安市应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出发,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现阶段,西安市的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在国家向西开放,批准陕西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机遇下,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心城市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城市的背景下,应结合西安市情,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结构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化。不断发展创新型经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推进自主创新,使供给侧的创新与需求侧实现无缝对接,创新成果同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有机结合,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2.充分发挥市场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培育新主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西安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西安市政府应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做服务型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和核心作用。针对供给侧改革的矛盾之首的“去产能”问题和要素配置扭曲问题应加快去产能步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西安去产能的重点集中于钢铁产业、建材工业、石化产业。西安的钢铁产业主要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包括钢压延加工和铁合金冶炼。钢铁市场需求减少,产品供大于求。建材工业是重要的原材料产业,当前,受经济增速回落、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建材工业增速放缓、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西安建材工业去产能形势严峻。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品覆盖面广,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西安市石化产业仍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压力大等问题,制约了石化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步伐,石化产业“去产能”任务繁重。针对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劳动要素配置扭曲、土地要素配置扭曲和能源要素配置扭曲等问题,西安市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市场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应改变经营模式,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西安市应不断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正确处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应不断提高本土先进制造业,创立城市品牌,培育市场新主体,不断推进产品创新、科技创新。

3.西安市“一创、一降、一补、一升级”的供给侧改革基本思路。西安市在以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结合西安市情,采取“一创、一降、一补、一升级”的供给侧改革具体方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背景下,西安应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思路,发扬三秦地域文化与传承历史文脉;微观上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与人本管理。2016年年底,西安市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降成本计划(2016—2018年)》,成为今后一段时间西安市供给侧改革的行动指引。计划指出,把降成本作为西安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坚持统筹协调与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落实好中省各项降成本政策与创新本地政策措施相结合,围绕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人工成本、生产要素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创新创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扎实有效地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增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西安地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规模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针对经济发展的“补短板”问题,西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规划与开发维护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现代物流业与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还应继续提高,10区3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极不均衡,西安发展古都体验游、生态休闲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建设西安在关中城市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转枢纽物流体系,不断提高西安核心竞争力,转变西安经济增长方式。西安应不断升级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西安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刚,姚玉琼.供给侧改革的逻辑起点与路径设计[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10):5-10.

[2] 任保平.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经济增长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6,(4):208-212.

[3] 文建东,宋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3):20-27.

[4] 李停.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6,(6):20-24.

[5] 张倩,竺杏月.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111-112.

[6] 刘伟,蔡志洲.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求是学刊,2016,(1):56-65.

[7] 刘卫红.供给侧改革与经济转型升级路径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5):83-86.

[责任编辑 吴明宇]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安市路径选择供给侧改革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