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园区开发对原住居民家庭的影响

2017-10-30 17:18于路港刘栋玮盖泽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城市化影响

于路港+刘栋玮+盖泽阳

摘 要:根据我国现在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有关征地拆迁问题,以南京市为背景,通过问卷结构式访谈方式得到的数据资料,分析大型园区开发项目对原住居民的社交网络和家庭情况的影响,发现存在的若干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大型园区开发;原住居民;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23-04

引言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给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带来了飞速变化,其中大型开发园区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而园区开发对所在农村社区产生了冲击性的社会影响,如土地利用方式和产业结构迅速变化、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原有地理景观和社会网络快速重构等,使得社区原住居民处于“半城市化”的生存状态,导致了若干社会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开发园区原住居民社区及对照组社区进行调查,通过第一手数据资料揭示大型园区这类开发项目对原住居民带来的影响,发现存在的若干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方案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传统居住空间中的人口输出地,尽量避免调查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本研究选取了江宁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调查地点。为更清晰地得出开发园区对原住居民家庭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实验组、城镇对照组、乡村对照组三类调查样本,表1为部分社区样本。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式问卷,问题涉及家庭功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社交网络、居住情况等,问题设计上考虑了前后联系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印证,力求将受访者的居住状态真实地显现出来。

考虑到受访者存在明显的知识文化水平的差异,本调查采用结构式访谈的形式进行,虽然调查速度较慢,但所获数据更真实可靠,并可以在访谈过程中真切了解受访者的心理变化。

二、大型园区开发项目对原住居民家庭结构的影响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型开发园区虽破坏了家庭结构的自然平衡状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住居民的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除了大多数家庭在拆迁后完成了中青年兄弟家庭的分居之外,原住居民的基本家庭结构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即便是分居两处的兄弟,在日常依然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生活上依然保持着拆迁前的习惯。

拆迁前,原住居民的家庭结构大多为中国传统农村家庭的基本结构,经过大型园区项目开发原住居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兄弟分家,父母与一个成年子女同住”这种类型成为大部分原住居民的家庭模式,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核心化。一方面,收入方式的改变打破了传统小农经济模式,因为大型园区开发项目的干预,家庭生产功能的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原来的务农耕种为主,到如今的面向社会市场的工、农、商等的多元经营并存;另一方面,拆迁后宽裕的住房总面积、每家所分到的套房数量,也满足了兄弟分家的需求。这种家庭结构上的变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形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大型园区开发项目对原住居民家庭关系的影响

(一)大型园区开发项目对园区家庭夫妻关系的影响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原住居民家庭中夫妻结识方式仍以家人、朋友介绍为主,但随着原住居民家庭成员年龄的减小,夫妻间结识方式逐渐向自由结识偏移。夫妻间的主次地位也受到了城市文化冲击,夫妻间关系趋向民主化,家庭财产也不再以丈夫掌管为主,夫妻共同管理财产逐渐成为主流。

经济权、决策权、家务分担、日常活动以及情感交流是本研究中衡量在大型园区开发项目的干预下园区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否向平等、民主方向发生变迁的五个方面。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园区开发前后原住居民家庭中夫妻关系以上几个方面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可见,大型园区开发项目对原住居民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影响不大,家务分配仍以妻子一方为主,但夫妻关系趋向平等化、民主化,夫妻间交流增多。

(二)大型园区开发项目对园区家庭亲子关系的影响

受城市文化与外来居民思想的冲击,改造后区域的原住居民在亲子关系上较为民主。子女的婚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父母的支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一些家庭由于上一辈无节制的经济给予以及政策的优惠,下一代青年并没有过多的生活压力,养成了一定惰性。

通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庭的择校决定权、择业决定权和婚姻决定权,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庭之间的亲子关系亲密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家庭的亲子关系基本不受园区建设影响。可见,大型园区开发的冲击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原住居民的村落文化的思想。从表面上看,原住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显著改变,但对下一代包办婚姻、食租供养以及无限的经济供给仍然继承着原有的旧思想,上下代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极为匮乏。

四、大型园区开发项目对园区家庭社会网络的影响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表2显示,随着社会变迁无论是与亲戚的关系还是与邻里的关系都向疏远化、功利化方向发展。当然,不同的社区变化情况也不一样,例如在江宁开发区因禄口机场而修建的永欣新寓是禄口地区集体拆迁过去的,居民与之前的邻居相隔并不远,社会网络变化不大,家庭的社会网络受大型开发园区的影响较小。

拆迁安置社区的居民从农村进入城市,身份由农民向居民转变,需求和环境本身都发生了变化。原住居民适应了农村自给自足的消费模式和民风淳朴的传统社交关系,在经历了拆迁安置之后,他们与原先亲朋好友的联系减少,归属感降低。由调查数据可见,大型园区开发拆散了原住居民原有的大家庭结构,关系网仍以原村邻里间关系最为紧密,并没有像过往多数研究一样因为社区重构而变得疏远,居民之间的交流依然以原村鄰里间的交流为主,家庭的社会网络关系突破了传统的血缘和地域限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扩展和延伸。endprint

五、大型园区开发项目对家庭功能的影响

家庭社会学中对家庭功能的分类中最代表性的是把家庭的功能归类为:经济功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生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化、家庭教育)、赡养功能、娱乐功能等等。经济功能与娱乐功能国内已有大量研究,在此不作赘述。对于生育功能,因拆迁政策带来的福利影响以及二胎政策的实行,68.5%的家庭倾向于下一代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数据较乡村对照组的49.1%有较大的提升。教育方面,因为居民生活中娱乐活动突然增多,其他方面消费迅速增大。另外,随着孩子的学习环境的改善,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水平更加放心,实验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减少了20%左右。对照组对教育的投资比例明显高于实验组,城镇和乡村对照组对教育投资的比例分别达到47.1%和36.1%。可见,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基础,它的重要性已经在普通居民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见表3)。

大型园区开发改变了土地的生产利用方式,多数原住居民被迫去寻找其他的谋生手段,从而使原住居民的家庭生产功能由以家庭为核心转变为社会化生产,但是这也导致当地空巢家庭比例提高,孤寡老人问题突出。原住居民家庭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原住居民开始依赖政府或者外界来赡养老年生活,使赡养功能逐渐呈现社会化。在调查中每当提及此事,受访老人总会流露出一些失落感,可见原住居民家庭赡养功能问题亟待解决。

六、建议

第一,政府应将家庭赡养纳入固定的评价措施并以此构建相应的机制。大型开发园区建设会加速家庭赡养功能社会化发展,所以大型园区开发过程中应尽量完善社会赡养福利机构,比如养老院、社区老年人活动室等,为原住居民家庭提供更好的安置补偿服务。社区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增强保障力度。

第二,原住居民拆迁安置时应提供更多的房户类型选择。本研究发现大型开发园区建设会加速原住居民家庭走向小型化、核心化,并且兄弟之间更倾向于分开居住。因此,在拆迁安置社区户型设计时,应顺应家庭变迁趋势,为受影响家庭提供更多小户型住房。如此能够减少家庭矛盾,也能减少浪费,产生更大社会效益。

第三,现有的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是限制原住居民归属感的一个因素,原住居民的身份从农民转变为市民,但是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等多个方面的权利却无法与真正的市民相匹配,这种落差也会影响原住居民的心理精神建设,农村固有的行为习惯与高层住宅社区的不适应也使这部分拆迁安置居民无法与真正的城市居民相互认同,融入城市生活。因此,我们建议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给拆迁安置居民更多的过渡去完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转变。实现户籍改革。补偿与安置双管齐下的同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当地居委会应该加强当地文化建设,多举办文娱活动,并通过文娱活动,宣扬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优良传统,从而融化彼此隔阂,同时提升原住居民文化精神。

第四,加强周边学校建设,提高教育办学质量,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当地居民子女入学。只有这样才能从精神层面提升原住居民生活质量,使得拆迁居民从根本上逐渐摆脱村落文化,融入到城市当中。

总结

在城市化浪潮面前,原住居民通过拆迁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步伐显得极不协调,原住居民的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被打破。城市化本身不仅仅是把农村人口简单地集中到城市里来,社会属性的改变才是城市化的最終目的[1]。拆迁对原住居民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引起了原住居民心理上的落差与压力,在调查中当谈到一些敏感问题时,大多数被访者有明显的怀旧情绪,不断向我们流露出对以前生活的依恋和对现在拆迁安置中的不公平现象的愤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强调,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原则,更应关注被拆迁居民对“大社区”生活方式的适应情况与满意程度。因此,大型开发园区的建设除了要注重原住居民生活上的变化,更要注意安抚原住居民心理上的不适应。孙东琪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一个补偿与安置分别操作的概念,即补偿是市场化的过程,统一制定一定的标准,而安置则考虑“人情”“福利”等因素,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优先进入保障性住房安置程序[2]。

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调查时大部分受访者为50~70岁老年人,年龄分布不均,数据处理分析尚有欠缺。另外,对生活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时轻视了原住居民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修正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东琪,张京祥,陈浩,胡毅.中国大城市拆迁安置居民补偿方式与收益率测度——以南京为例[J].地理科学,2016,(2).

[2] 沈莹.“城中村”居住形态的现状及演变——以西安市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relevant land expropriation problem in Nanjing city,with th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data,we analyze the effects on the social network and family situation of large scale development project,found the social problems,and offer the solutions.

Key words:urbanization;large-scale park development;development;influence

[责任编辑 刘兆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化影响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