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药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探索分析

2017-10-30 13:27张玩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等院校人才培养

张玩涛

摘 要:随着科学的进步与知识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面临着全面的改革,我国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需求质量在不断提高,为高校医药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企业的需求也在促进着高校的发展。面对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高校所培养的医药人才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拥有自身的专业特色,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基于此,阐述我国当前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在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针对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多元化复合型医药人才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企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8-0151-02

引言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发展方向逐渐向国际化扩展,对医药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渐扩大。我国医药类高等院校对医药人才的培养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于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不断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我国当前医药人才的需求现状

我国医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特殊行业,医药行业中对人才的需求比较紧张。医药行业中主要包括销售与研发人员,销售人员很多,而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营销人员很少。随着社会竞争的逐渐加剧,医药行业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与研发技术,所以要求医药行业的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特征,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基于当前社会对医药人才的要求,销售人员具有一定的药理学、药物学、药品生产工艺以及产品特点等专业知识,以取得客户的广泛信任,对产品进行更好的宣传。对于研发人员来讲,要有扎实的理论、娴熟的技巧、丰富的经验以及开闊的思路,具备踏实勤奋的精神。我国目前的医药行业人才供需达不到平衡,主要由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差异所导致,真正能够符合企业所求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所以,为了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顺利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人才培养问题。

二、我国高校在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医药人才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不但要掌握医药方面知识技能,对综合素质的需求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所培养的医药人才,要与企业的需求进行良好的对接,我国高校医药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1.缺乏科学性管理。高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要及时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行情,真切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对医药人才的需求。同时,要明确自身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发展方向,对医药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知识的专业程度进行评级与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的医药人才培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管理,没有与企业的需求达成共识,人才培养的结构不均衡,其管理过程过于行政化,学术性知识比较缺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差,给学生的就业情况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使得高校医药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对接,出现矛盾,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浪费。

2.医药人才培养缺乏创新元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和知识的逐渐更新,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新,人才的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医药人才的培养依然存在照抄照搬的培养模式,缺少社会调查分析,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而高校所培养的医药人才千篇一律,没有体现出独特的教学特色,学生缺乏专业特长,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缺乏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传授为主,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缺乏课堂互动,氛围死板。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研究性的课题非常少,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医药专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发与个性化发展。在学习与应用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实践教学比例不足,学生在走向社会时无法满足企业的真正需求,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比较抵触,抑制了医药类人才的未来发展。

3.重医轻药现象严重。作为一名优秀的医药人才,不但要掌握医学方面知识,对药类的了解与掌握也要全面。目前的高校医药人才培养,过度重视学生医学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对药品知识与功能的运用。医药人员只有对药品了如指掌,才能更加促进在工作中对医疗知识的正确使用。当今社会企业所需医药人才要有扎实的药理学、药物学等基础知识,拥有实践经验,具备个性化思维与创新精神。而这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拓宽就业层面,有利于企业的良性运作,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4.学生的学习意识薄弱。对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讲,走进大学以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摆脱了父母的监督,许多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对学习的意识开始减弱。由于医药专业知识比较复杂,在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给学生造成抵触心理,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对知识的掌握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根本没有探索医药学的精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对医药学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医药学的学习与探索中来,实现自身价值。

三、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药人才的策略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医药企业所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要想解决,一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之间的合作。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全新的创新理念。在高校医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起全新的创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多元化、多学科的交叉培养。同时,吸收医药人才传统培养模式的精髓,使学生扎实掌握医药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理论知识为依据,逐渐满足企业发展对医药人才的需求标准。

2.结合实践教学。高校对医药人才的培养,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医药专业是实践比较强的一门专业,其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复杂。高校要及时地了解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标准,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一方面解决了企业人才需求问题,另一方面解决高校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合作双方共同进步。高校要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要把所学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全面突出医药技术适用性的特点。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验证自身的学习成果。学校要与医药企业、医院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开辟一条宽阔的道路。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更加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集体荣誉感与抗压能力,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培养出既有能力又有强烈职业感的合格人才。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已经是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互利发展的有效手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通过企业与高校共同来完成,通过学生到医药企业进行实际操作、顶岗实习等方式,体验社会职业氛围。在培训中,采用与正式工作人员同样的考核标准,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模式,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实现就业,达到高校与企业共赢的局面。endprint

3.全面实现教学改革。高校的举办与发展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在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持续地推行教育改革,充分地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重能力”的特点,运用真实的实例、问题模拟等手段来增强讲课的直观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紧贴医药生产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起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

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当今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医药人才来讲,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要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高校在医药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其思政教育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制定明确的未来发展规划,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专业,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与生活中去,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5.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教育行业人才培养资金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家及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国医药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大力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出台相关政策,加强资金方面的鼓励与支持。高校要引进国内外著名界内研究学者,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实践培训基地,完善软、硬件教学设施,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安心踏实地学习与进修,培养在医药界的特长,走向社会后,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结语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比较迅速,对医药人才的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才对于企业来讲,是其发展不可缺少的血液。在医药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適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认清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地发现与分析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及政府机关重视医药人才培养,参与其人才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的制定。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复合型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健.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11).

[2] 谭利斌,吴建魏,黄鹤聪.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思路探究[J].现代医院,2016,(7).

[3] 张菊艳,董国俊,张萃.医药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改革探讨[J].中国药业,2015,(8).

[4] 余沛霖,姜佳霖,陈丽锦,闫艺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医药人才培养中的成效与问题[J].药学教育,2016,(4).

[责任编辑 刘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高等院校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