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生关系出现僵局后的教育智慧

2017-10-30 18:26沈啸
成才之路 2017年29期
关键词:教育智慧师生关系班级管理

沈啸

摘 要: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强调师生间人格的平等,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必须尽快适应,并探索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及其中的教育智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慎重对待惩罚教育,要巧妙运用鼓励教育,要学会冷处理、三思而后行,要学会换位思考、把握学生心理动态。

关键词:师生关系;班级管理;班主任;教育智慧

中图分类号:G456;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9-0014-02

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强调师生间人格的平等,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必须尽快适应,并探索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及其中的教育智慧。年轻班主任都有过下面案例中的尴尬经历,即学生犯了错,却坚决否认,师生当场闹僵,谁也下不了台。班主任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大发雷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对后面的管理教育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智慧地处理好这类事情,对于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以及改善师生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案例

自习课上,K同学和Z同学讲话,违反了班级纪律并影响他人自习。班主任第一时间的反应非常气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两人起立,责问他们为什么私下讲话,本以为他们会主动承认错误。谁料,两人一致否认在自习课讲过话,并表现出委屈的表情。空气像凝固了一般,一时间班主任束手无策。假如这件事处理不好,会开一个很坏的先例,不利于以后班级管理。这时,上课铃响起,班主任乘机做了冷处理,让他们先上课,下课到办公室再说。回到办公室,班主任获得了宝贵的缓冲时间,努力思索相对稳妥的处理方案。

班主任找到了班委和周边学生,让他们回忆自习课的情景,确认了两人上课确实存在讲话现象,排除了“冤假错案”的可能。接下来,班主任把两人请到了办公室进行面谈。为了缓解学生的抗拒心理,班主任采取了温和的谈话态度,并让他们坐下,表示尊重。然后,跟他们表明心意,让他们明白,这是在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惯。接着,班主任通过聊天逐渐走进两人的内心,让他们仔细回忆自习课的表现,并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你们一定不是存心违反纪律,可能是太忘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讲话。”班主任发现,他们脸色缓和了许多,眼神不再执拗,于是乘热打铁:“这可能是因为你们初中形成的坏习惯导致的,老师今天的目的就是帮助你们找出并改正坏习惯,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终于,他们不好意思地告诉老师,自习课在下五子棋,确实违反了纪律,但仍然一口咬定,没有讲话。

班主任明白这是自尊心的原因,不能要求15岁的孩子拥有立刻承认错误的胸襟。老师同样选择了尊重,给他们台阶:“再仔细想想,有没有因为下棋的忘情发出声音,影响到了同学们?”他们想了一会儿,还是予以否定,但语气已不再坚决。班主任开始设身处地思考他们的心境,他们不愿承认错误,究竟出于什么目的?是存心与老师作对还是本质狡猾?在回顾了两人平时表现后,找到了原因。他们是在乎别人的评价,不想给同学们留下不良印象。在分析出原因后,以此为切入口,班主任给他们做了积极引导:“虽然同学们对你们是否违纪保持了沉默,但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你们认为同学们是喜欢极力否認错误的伙伴,还是愿意接纳知错能改的同学?追究这件事,就是怕你们给全班留下一个犯错狡辩的坏形象,所以希望你们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在全班树立知错能改、遵守纪律的典范。这样,反而能树立在大家心中的尊严和形象。”最终,他们承认了讲话违纪。

班主任以商量的语气鼓励两名学生,勇敢地向大家承认自己无心的过错。得到了他们的同意后,班主任让两名同学走上讲台,回顾了自习课的表现,并做出了以后严守纪律的承诺。这时,班主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钦佩两位勇敢地承认错误,更加期待他们言必信、行必果,做一个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让我们为他们鼓掌。”话说完,下面响起了零星的掌声,然后连成一片,台上的两位同学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后来,两人果然成了遵守纪律的典范。从这件事情看来,当师生关系陷入僵局时,如果有效地运用教育智慧,得当处理,会改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从中也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

二、师生关系出现僵局后的教育智慧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和核心思想,只有让师生彼此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形成和谐优良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工作。尤其对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但是还缺乏严格的自律意识,一旦教师盛气凌人,高高在上,以批评指责的教育态度面对学生,很容易触动他们敏感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师生对立,从而关闭师生间的心门,也使教育的成功率大打折扣。正如本文的案例,班主任让学生坐下,给他们台阶下,以及最后的鼓励,都是出于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2)要慎重对待惩罚教育。教育的目的从来都是劝人向善,治病救人。学生一定会犯错,一定会极力为自己狡辩。这个时候,切忌简单粗暴地进行惩罚。在本案例中,班主任开始非常气愤,一度也动过惩罚的念头,但惩罚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绝对不是目的。当班主任控制住了情绪,愕然了惩罚,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中,达成了教育目的。

(3)要巧妙运用鼓励教育。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对中美两国的教育研究,发现了中美两国教育的最大差别,即美国实行鼓励教育,中国相对推崇打压教育。举个例子,在美国考60分,教师会夸奖道:真棒!你都掌握了一大半!而在中国,教师则会冷冷斥道:才这么点分!在此不讨论两种教育的优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学生太缺乏鼓励了。有时候,换种思维,甚至在学生犯错后,一个智慧的鼓励,也许作用要远远大于批评。以本文案例来说,班主任没有给他们惩罚,而是给他们鼓励和掌声,不想让他们在犯错的自责中沉沦,而是要让他们从大家的掌声中体验到知错能改的美好,从表扬和鼓励中激发遵守纪律的正能量,这比批评管用。

(4)要学会冷处理,三思而后行。学生青春期叛逆,教师也是人,也有脾气,也会发火。但教师是成人,是思想和行为上都成熟的人。学生,按照联合国儿童组织的定义,尚属于儿童阶段(未满18周岁)。教师如果任性而为,把自己放在与学生的同一层次上,“快意恩仇”,教育的艺术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对于班主任而言,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班主任,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能轻易失控。一旦遇到师生僵持的局面,不妨退一步,进行冷处理,从长计议。在本案例中,班主任巧借上课铃声,让两人去上课,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当然,冷处理的关键还是在于“三思而后行”,冷处理不等于不处理。

(5)要学会换位思考,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德育工作其实就是“育心”,对学生心理动态的把握尤其关键。绝大部分学生的本质并不坏,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是有心之过,而是自身认识的缺失和偏颇。尤其是高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他们还未形成完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案例就是典型,两名学生认为:犯了错,只要坚持不承认,就可以不负责任;犯了错,如果承认了,就会很丢人,让别人瞧不起,他们坚持不承认的行为由此而来。而班主任正是根据这个错误观点为切入口,用正确观点加以引导替换,最终换来了他们行为的改变。可见,德育工作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心理动态根源上寻求解决方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强调师生间人格的平等,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必须尽快适应,并探索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及其中的教育智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慎重对待惩罚教育,要巧妙运用鼓励教育,要学会冷处理、三思而后行,要学会换位思考、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以及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周雅娟.新课改下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2]胡波.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2(03).

[3]万作芳,任海宾.师生关系的四种类型:基于教育历史和实践的概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2).

[4]邹泓,李彩娜.中学生的学业行为及其与人格、师生关系的相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5]樊万奎,段兆兵.近十年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09(12).

[6]李军.异化的师生关系:“解构”与“建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猜你喜欢
教育智慧师生关系班级管理
彰显教育智慧,呈现班级异彩
责任、信任、智慧——教书育人的法宝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