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语文学习倦怠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10-30 18:41周美娜
成才之路 2017年29期
关键词:激励策略语文学习职业院校

周美娜

摘 要:高职学生语文学习倦怠感明显,表现在对语文学习不重视,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师只有投入更大的教学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找到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缺失的原因,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应用激励策略,创造外部的激励环境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学习;倦怠;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9-0023-02

高职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好。要想改变高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就应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有很多的方法,例如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生态教学、快乐教学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的。本文就激励教学法在解决学生学习倦怠(如厌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一、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倦怠感明显

首先,高职学生语文学习态度不是很理想,课堂表现总体较差,倦怠感明显。如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看课外书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没有积极性,这些表现都可以算作语文学习的倦怠感。对学生而言,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指的是“因长期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的精神损耗,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淡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学校课业呈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是学生厌倦和恐惧学习任务的一种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学习的倦怠感在学生中还是很明显的。其次,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语文学习。在职业类学校中,学生只有取得所学专业的相关证书才能够毕业进入企业找到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学生理解的读职业学校就是取得相关的证书,而绝大多数的学生稍微努力一下就都可以拿到证书,那么语文这种文化基础课对学生而言就是可有可无了。所以,比起普高的学生来说,职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机就更加低了。况且学生们都是有惰性的,既然语文学得好与不好对他们没有什么大的影响,那么学生就不会努力去学,得过且过。

二、高职学生语文学习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

产生倦怠感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学校、教师、考试制度的问题。首先,高职学校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高职学校以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为主,文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在这样的课程设置背景下,学生自然把主要精力都投入了专业课的学习。由于语文这类文化基础课对他们的毕业和工作没有什么影响,再加上学生自身语文素养良莠不齐,有的基础比较差,教师一时也无法帮助他们解决,他们自己克服困难的毅力也比较弱,因此,重专业轻文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其次,教材的原因。教材比较陈旧,与学生的生活脱节,有些时代的内容学生无法理解,或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古文艰深难懂,从朗读到翻译都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当然,如果教材所選的文章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一些。另外,由于教材的陈旧老师也厌教,没有讲课的新鲜感和创新的动力。第三,教师上课缺少新意。有些语文教师上课没有什么新意,照着教案讲一遍,或者播放一下制作精美的PPT,喊几个学生回答一下问题,一节课就算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从新鲜到厌倦,降低了求知欲,对语文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还有的教师上课与学生没有交流,基本上就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配合其上课,师生关系紧张,如果学生表现不好,或者没有答对问题,就加以训斥,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厌倦了语文课,更厌倦了教师。第四,考试制度的原因。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背一个星期的考前复习资料就基本能过关。另外,还有多次补考机会,很少有学生语文补考不及格,这就更增加了他们的惰性。所以,要理顺考与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新的语文考试和评价体系。语文试卷编制如果能体现专业特点和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考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就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材是死的,不容易改变,只有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克服学生语文学习倦怠的策略——激励教学法

激励教学法能够从外部创设激励的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信心。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激励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的倦怠情绪,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激励法来提高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克服语文学习中的倦怠问题。

(1)诗歌朗诵比赛激励法。例如,本文作者在担任2014级会审班时曾采用朗诵比赛激励法,在欣赏了《雨巷》《再别康桥》《致橡树》等一些名篇之后,以组为单位,每组按顺序每人读一段诗句,然后相邻的一组学生当评委选出读得最好的一名学生,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登记读得好的学生的名字,为下一次的朗诵活动做好准备。每一组中哪些学生读得认真,哪些学生读得不认真,都会很容易显露出来,想要滥竽充数的学生也只能好好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能够读出诗歌中的情感和韵味。这样的激励法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化繁为简激励法。把有难度的题目化为简单的题目,把抽象思维化为形象思维。例如,在教授小说概念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教师直接提问什么是小说?那么学生肯定觉得这个问题太抽象了,太难了,就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把这个问题化为几个小问题,化繁为简,同时注重每一个人的参与。课上可以先让学生们每人说出一部小说的名字,学生们说了郭敬明的《爵迹》《小时代》,还有的说了《简爱》《三国演义》《老人与海》《盗墓笔记》等。有一个学生说他不记得读过小说,教师启发他道:知道四大名著吗?他顿时就反应过来了,说出了其中的作品。之后教师再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们说这些作品都有人物、情节、环境,还有的说,小说里讲的就是一个故事。经过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学生们也由抽象思维进入了形象思维,于是小说的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就水到渠成地提出来了。

(3)诗歌创作激励法。在上诗歌赏析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欣赏一首爱情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欣赏过诗句之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想一个句子,请学生们进行仿写,然后把想到的句子写到黑板上。开始只有一个组写了出来,教师就积极表扬这个组的同学,说他们很勇敢,写得很好。其他组的学生一看,仿写也不是很难,就陆续上黑板来写出本组想到的句子。虽然有的学生的诗句写得不合逻辑,可是学生们能够在欣赏诗歌之余,积极创作诗歌,体会诗歌创作的奥秘,从而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学生们的佳句频出。如有的学生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时针和分针的距离,而是生活在今天却再也回不到昨天;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蓝天与大地的距离,而是我们紧挨在一起你却低头玩手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太阳和月亮的距离,而是擦肩而过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4)作业激励法。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尽量以激励为主。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就把作业布置好,并且留出几分钟给学生,让他们开始写起来,遇到不会的地方还可以问一下老师和同学。如果课下再让他们写,由于很多学生是通勤生,他们就要把作业带回家。还有的同学比较懒,下课后就不想写了。所以,在布置学生理清诗歌发展脉络的作业的时候,教师在课上就写好板书,把每个朝代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写在黑板上,之后再布置作业。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写作业的难度,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学生会写、爱写、认真写。教师在作业批改的时候也要尽量以鼓励为主,不要对学生的作业太过吹毛求疵,而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是字迹要工整。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学生语文学习倦怠感明显,对语文学习不重视,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找到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缺失的原因,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应用激励策略,创造外部的激励环境,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听课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好连.“激励性教学法”在语文教學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0(11).

[2]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茅育青.学习的倦怠之原因与对策研究[J].心理科学,2007(03).

[4]汪富亮.激励性教学原则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12).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语文学习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