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7-10-30 00:05韩晓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城市社区

韩晓琳

摘 要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全面深化改革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关键核心,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本质体现。然而居民自治中,仍然存在城市社区居民多元化且利益需求个性化、多样化, “弱参与”,自治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和健全等难题。本文从聚焦居民自治中“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等重点,寻求破题之道,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积极因素,在以下方面多管齐下、综合促进。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居民自治 途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全面深化改革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关键核心,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本质体现。近年来,城市社区虽然在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居民自治的探索实践,正在激活居民自治的能量,构建居民自治的“新常态”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居民自治中,仍然存在城市社区居民多元化且利益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居民之间的生活没有相关利益或相关性不强,普遍缺乏公共精神;居民参与自治还处于“弱参与”程度,居民自治能力还不够,自治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和健全等难题。种种现状表明,居民自治的现状与居民自治的重要性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居民民主自治任重道远。为此,街道各社区在减负、转型后,需要聚焦居民自治中“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等重点,寻求破题之道,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积极因素,在以下方面多管齐下、综合促进,以期探索处推进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

1要建立利益关联,增进内生动力

一是建立利益关联开展居民自治。社区要不断挖掘与居民相关的公共利益,形成社区公共事务,开发与居民利益相关的房前屋后的民生项目,如路、车、环保、卫生等等,引导广大居民“共谋、共建、共管、共享”。二是抓住利益关联宣传居民自治。多样化的居民需求可以归纳为生存、生活、发展等三个基本层次。三是搭建利益关联引导居民自治。发展需求是居民的最高层次需求,如子女教育、技艺特长、文体活动、基层民主等,社区要发挥主导,办好居民想办但又办不到、辦不好的事,整合辖区资源,为居民的需求搭建起阵地桥梁,尽量满足居民的发展需求,使居民感受到基层民主。

2要丰富自治载体,提高居民参与度

一要充分发挥社区互助会(公益站)作用。认真总结互助会的经验,加强社区公益站建设,不断壮大社区公益带头人队伍,用活、用好社区公益基金,应允广大居民需求开展正能量的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自治。二要开发合适的自治载体。探索实践多样式、多类型的居民自治实现形式,选择建立合适的自治载体。在多样式上,选择建立老旧散居住区的邻里自治、物业小区的业主自治、吸纳外来人口参与的开放式自治、以网格为单元的网格自治等载体;在多类型上,选择建立基于居民自我实现需求的公益活动类自治、基于居民文化体育活动需求的文体活动类自治、基于居民道路环境需求的环境活动类自治等载体。

3要完善民主议事机制,扩大有序民主参与

一是巩固并深化“三事分流”等机制。要把已有的行之有效的机制巩固好、深化好,经常运用、不断细化、长期坚持。二是在议事主体、议事原则、议事内容、议事方式、议事程序、议事效果等方面不断完善民主议事机制,在各类居民自治载体中普遍推行协商民主方式,不断挖掘社区公共事务让广大居民参与民主协商,扩大居民有序民主参与。

4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多样式专业服务

一要自育。在社区居民中发掘“草根领袖”、“能工巧匠”,由其带动其他社区居民成立社区社会组织,体现社区社会组织在所在社区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接上“地气”;二要他育。借助街道“V空间”之力,将其引入社区,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特色服务,由其将自育的社区社会组织从“业余队”培训为“专业队”,并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意识、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三要帮扶。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引导辖区社会力量共同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充分利用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的资源和优势,帮扶社区社会组织。

5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规范引导

一要转变观念。要在观念上去行政化,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社区一根针穿起居民千条线”,加强社区“两委”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二要深化社区共治。发动辖区社会组织、社会单位、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打造社会共同体,在构建社区共治格局中,促进居民自治。三要高举民主和法治两面大旗。在基层民主中重点抓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依法自治中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四要建构公共规则。要不断健全完善社规民约,加强居民自律,对自治载体、社区社会组织要适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作。五要发挥功能。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管理、文化、卫生、保障、安全、稳定等综合功能,加强对居民自治的主导力、组织力、协调力、整合力、保障力建设。六要及时保障。切实指导好居民自治活动,整合好资源为其提供场所等硬软件保障,用好社区公益基金,并在政策允许、居民答应的前提下积极开发社区公共资源,形成造血功能,充实公益基金。

参考文献

[1] 郭华.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途径[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9(03):53-55.

[2] 陈琳.城市社区居民自治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 方培虎.安徽铜陵探索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效路径[J].人民公仆,2014(03):6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
城市社区自治如何更具活力
优化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