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陌生处捕捉阅读生长点的研究

2017-10-30 13:19张雨琦
成才之路 2017年29期
关键词:生长点文本解读语文阅读

张雨琦

摘 要:让学生把握文本的陌生处,能让学生有效把握阅读生长点,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到:根据独具匠心的结构捋顺其思路,针对标新立异的词句揣摩其意图,尋找与众不同的标点感悟其内涵。

关键词:文本;陌生处;语文阅读;生长点;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9-0077-0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外界的刺激存在“趋新”“好奇”的特点,因此在文学创作时要对人们熟悉的话题进行陌生化处理,站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描写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阅读者的兴趣。同样,在语文阅读指导课上,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把握文本陌生处,令学生投入学习兴趣,更自觉地学习和分析文本。

一、根据独具匠心的结构,捋顺其思路

文本中的陌生处首先表现为独具匠心的结构,除了顺叙这种叙事方式外,作者创作文本时还常常使用倒叙、插叙等叙事方式。由于这些叙事结构和人们认知事物的普遍顺序不同,故会让读者产生陌生感,从而生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的独特之处,理清作者的创作思路,进而理解作者的新颖构思。

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教师要让学生分析文本独具匠心的结构。这篇文章为了使情节更吸引人,设计了一系列悬念。学生在阅读中会发现文章并非简单推进,而是一波三折。作者给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计划设置了不少障碍,小说情节在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给人暗潮汹涌的感觉。此外,文中不少地方都设置了悬念和伏笔,例如一开始并未介绍七人的真实身份,而是随着情节推进让读者猜想其身份。文章最后虽然智取生辰纲的行动成功了,但故事却没有就此终止,而是将故事中的悬念一一解开,告诉读者吴用等人如何计划,为何卖枣子的人喝酒不会被迷倒,而杨志等人则被迷倒,还告诉读者吴用针对杨志生性多疑的特点设计了怎样的计划。在分析中学生发现,作者并未直接介绍吴用等人的计划,而是在最后才揭开谜底,目的就是吸引阅读者读到最后。此时,学生无不被文本设置伏笔和悬念的技巧所折服,也理清了文章的创作思路。

二、针对标新立异的词句,揣摩其意图

文本中标新立异的词句,也是作者故意设置的陌生处。教师应让学生揣摩这些词句,感受其精妙,分析作者用词的意图。词句往往凝聚着作者的情感,富含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学生若能通过词句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意味着阅读能力提升了。文学作品有多义性,阅读标新立异的词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感受其含义。

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中标新立异的词句,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文中描写济南的雪景时提到“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这里为何要用“卧”,为何不用“覆盖、铺”等词汇。学生分析后认为“卧”是一种拟人手法,能令形象更生动,同时“卧”形容的是睡眠状态,能让人联想起“安静”,因此用“卧”能体现出小村庄宁静的状态。又如“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里“贮蓄”一词用得十分巧妙,教师可让学生细细品味。“贮蓄”给人积攒很多的感觉,能更好地说明绿色很浓郁,同时“贮蓄”也使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出作者对于水藻的喜爱之情。另外,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还有很多如此巧妙的词句,教师可让学生一一品味。通过对文本中标新立异的词句进行深入揣摩,学生能突破思维定式,感受词句给自己带来的启发。这能让学生自主延长阅读时间,能促使学生投入更为深入的探究之中。

三、寻找与众不同的标点,感悟其内涵

不少学生在阅读中往往比较注意词句,却忽略了文章中的标点符号,然而标点符号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拓展文本内涵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标点符号在文本中同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揣摩文章中与众不同的标点符号,揣摩作者的创作内涵。

《故乡》一文中有不少与众不同的标点符号,教师可让学生细细揣摩这些标点符号的内涵。如“老爷!……”这是闰土见到“我”后所说的话,这里连用了感叹号和省略号,意蕴深厚。感叹号表现出闰土对“我”的尊敬,表现其内心已深深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失去了年幼时的纯真。而省略号则表示欲言又止,闰土作为“我”的童年玩伴,再次看见“我”之后必然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受礼法的限制,他知道两人之间地位悬殊,因此硬生生地将自己想说的话咽了下去。此标点符号反映出作者想要通过本文表达对封建传统观念的不满,反映出作者想要改造旧社会的想法。此外,文章中还有不少标点符号都非常耐人寻味,教师可让学生一一品味。如“这好极!他,——怎样?……”这里运用了大量标点,体现出说话者内心复杂而纠结的情感,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析,体会文章的艺术张力。学生品读文本时重视对标点符号的认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结束语

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陌生化”的概念,他认为陌生化能给人以感官刺激和情感震动。文本中的陌生处往往也是文本中别具匠心的地方,包括结构、词句、标点符号等。教师若能让学生把握文本的陌生处,就能让学生有效把握阅读生长点,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其琴.“陌生化阅读”:创造文本解读新生命[J].语文知识,2016(02).

[2]顾丽芳.文本“陌生化”:为阅读教学开一扇窗[J].江苏教育研究,2010(02).

[3]方相成.“陌生化”:文本多元解读的有效策略[J].教育评论,201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长点文本解读语文阅读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