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展览馆设计中的场所精神研究

2017-10-30 08:25王馨珏姚冰卜立言
设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营造方法

王馨珏 姚冰 卜立言

摘要:通过研究城市展览馆中场所精神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城市展览馆设计的内涵,力求在城市展览馆的设计中,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同时,注重场所精神的表达,从而满足观者的内心需求,为城市展览馆的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基于场所精神理论,对现有的国内外城市展览馆进行调研分析,从中寻找场所精神在城市展览馆设计中的营造方法,并通过具体设计方案来表达和验证。

关键词:场所精神 城市展览馆 营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114-02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崛起,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近些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兴建城市展览馆的热潮,城市展览馆已被视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营销媒介。然而这种兴建的潮流却导致国内城市展览馆在形式上盲目复制照搬,忽略了人们精神层次上的需求。因此需要超越表面的形式进入更深一层的场所精神的思考中,力求使观者获得一种独特内在体验。

一、场所精神的概念

场所精神最初是来源于古罗马人的信仰,古罗马人认为每个存在均具有其独特的精神,赋予人和场所以生命,并伴随人和场所的整个生命旅程。在现代语境下,场所精神是指某个地方的独特氛围。建筑师诺伯舒兹认为当人置身于场所中时,同时也在被某种环境特性所包围,这种环境特性决定了场所的意义和内涵。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场所,因此也会有不同的环境特性。所以要理解这种复杂多样的环境特性,不能仅仅依靠科学上的认知,还需要一种意识上的体验。这种体验也被称为方向感和认同感。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设计师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上,忽视了人对场所的内心感受,导致人对场所的精神体验已被疏离感和失落感所取代。

二、场所精神与城市展览馆的关系

城市展览馆是展览馆的一种主要类型。它是展示当地特色风土人情,重大历史事件和城市未来规划方案的专题展览馆,是极具本土特性的展览馆,是弘扬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

(一)设计意识的指导

场所精神不是一种单一的概念,而是关于场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设计师只有建立起场所意识,意识到场所精神的重要性,才能去主动构建人与场所的联系,才能将场所精神视觉化,去创造于人有意义的场所。

(二)衡量的标准

不同的场所有其不同的环境特性,而城市展览馆作为当地文化的输出平台,应垦有传播独特的当地文化特性的能力,而它所传达的这种精神的强弱,将会是衡量城市展览馆设计优劣的标准之一。

三、参观主体的场所精神体验

体验是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和构造世界的活动。在城市展览馆中,场所精神的营造依赖于参观主体的空间体验。

(一)知觉体验

胡塞尔曾提出,知觉体验是最具有奠基性的意识行为。知觉体验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这五种体验。五种感知相互吸引相互作用,共同表达场所精神。其中视觉是能够提供明显场所感受的一种知觉。往往通过视觉来吸引观者,并唤起其他的知觉体验,从而引发观者的心理感受,建立起建筑与人的联系。如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最具特点的是它顶部采用简洁切割的方式来抽象地展示上海市花白玉兰,将建筑外观与城市形象融为一体,它醒目的建筑外立面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金属以及合成材料,不仅获得了视觉上的震撼,也与周围建筑的风格遥相呼应,同时传达出了上海作为国际现代都市的风貌。

(二)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主要是指观者受外部影响与自身记忆互动所产生的情绪和心境。人们具有回忆和想象场所的内在能力,感知,记忆和想象不断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人对场所的情感体验。人的情感体验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往往来源于儿童时的记忆,过去的事件或生活中的常见细节。因此情感体验是能够直达人心,唤起观者共鸣的。情感体验也是知觉体验的最终目的,它直接影响着观者对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感受。如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依傍在象山边,连绵的瓦面屋顶,下雨时,伴随着雨水敲打在瓦面上的叮咚声,你可以看见屋檐上的雨水滚落下来,形成片片雨幕,就像小時候在屋檐下乘凉观雨,带给人江南雨乡的浪漫清雅氛围。

(三)行动体验

城市展览馆不是一个死板的展示空间,它是一个公共活动的空间。公共l生是城市展览馆的基本属性之一,因此公众的参与必不可少。而人在场所中的行为活动也会带来行动体验。观者在互动参与中会加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感,个人意识与场所氛围交织融合,从而升华场所精神,使城市展览馆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场所。例如巴黎城市规划展览馆,采用大型的互动多媒体“液态银河”来代替大面积的城市物理模型,它具有流畅的移动和缩放功能,可以自由地浏览整个巴黎城区的高清卫星图,模拟巴黎未来的建筑及规划,极大地提高了观者的交互体验,使观者在互动中对巴黎城市的总体规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场所精神在城市展览馆设计中的营造方法

(一)城市历史文化展示

城市历史文化是指在漫长的岁月中,城市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意识形态,社会风俗和独特的生活方式等。它贯穿着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着当地人的内心情感和价值取向。

城市展览馆本身就是一个追忆历史展望未来的场所。场所精神的营造,可以帮助观者体验历史的进步,探索未来的发展,从而使观者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以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份为划分,以时间顺序,采用叙事的方式来展现,从古到今步步推进,起承转合,高潮迭起,形成完整的故事序列。并采用串联式空间布局,增强叙事性和逻辑性,方便观者参观。见图1。

(二)合理空间规划

城市展览馆场所中的功能空间和其他展览馆具有相似性,但由于其精神功能的需求,使其在空间规划上又有其独特之处。按照基本功能可分为:陈列区,互动体验区,办公区,休息区。而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路径空间,和主题空间则是会对观者产生重要精神影响的空间。endprint

在城市展览馆中,路径空间除了具有交通功能之外,它还具有展示及引导功能,从精神上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城市的发展。观者沿着路径去感受场景,不同的场景就有不同的氛围,引导着观者的情感变化,是连接主题空间的关键。见图2。主题空间是城市展览馆中的展示重点,也是场所精神的集中所在,能直接影响整个城市展览馆内的场所氛围,并起着升华展示主题,震撼人心的作用。因此主题空间的展示应有极强的向心力,从中心出发,向外散射式展示,采用围合或半围合空间,应用多种展示形式,使观者集中注意力,深入展示内容,感知城市文化。见图3。

(三)多元体验方式

在城市展览馆的设计中运用多种体验方式,通过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将知觉体验,情感体验和行动体验融入其中。

在静态角度方面,通过适当的材料运用来营造场所氛围。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質感与机理,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在城市展览馆中,需要采用多种不同材质来表达主题,如石制的浮雕来传达历史的厚重,以金属与钢铁来传达工业的发展,以新的合成材料来展现未来等。恰当的材料运用将有助于观者获得知觉体验。

在动态角度方面,通过运用光的变化和明暗也将影响观者的内心感受。光的运用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在城市展览馆中光是营造场所氛围的有效因素,明亮的光跃动的影都象征着城市光明与蓬勃的发展,带给人积极明快的情绪。见图4。

(四)色彩暗示方法

色彩是最快最容易被观者接受的视觉元素,色彩的运用在城市展览馆的情感表达方面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色彩所蕴含的情绪感受是极其丰富的,如黑色代表庄严肃穆,蓝色代表清新自然,棕色代表沉着稳重。城市展览馆的设计中,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将对感染观者的情绪和营造场所氛围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融入现代技术

科技在不断进步,新技术日新月异,也为城市展览馆的设计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以灵活的幻影成像,全息成像以及透明LED屏代替以往单调的图片墙展示,丰富展示手段,将展示形式与展示内容巧妙结合,这样势必将更加吸引观者的注意力,有助于构建人与场所的联系。见图5。

结语

城市展览馆是肩负着历史,当地文化和社会责任的场所。它的展示特色必然依赖于当地的独特文化环境中。这种特色可以理解为城市展览馆的场所精神。这种场所精神存在的目的就是带给人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城市展览馆作为社会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设计师,要将多种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城市展览馆所要表达的场所精神,将这种场所精神传递给每一位观者,去创造真正有意义的城市展览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营造方法
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思考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创造小学语文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营造有效课堂氛围
“场所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