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2017-10-31 10:08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10800丁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难治性栓塞出血量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10800)丁妹

产后出血主要是由于在分娩过程中,因胎盘、软产道受损、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所引起的,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挽救产妇生命的关键。绝大部分的产后出血产妇在经过保守治疗后均可以达到止血的效果,但是依然有个别产妇经过保守治疗后出血量依然较多,我们将其称为难治性产后出血。针对在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传统临床上主要采取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扎手术治疗,必要时还需要将子宫切除,因此这种手术容易给产妇带来较大损伤,并且产后并发症多,特别是子宫切除的产妇,严重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1]。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子宫动脉栓塞已经成为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方式,近年来,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TAE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56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所有产妇均符合难治性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①采取子宫按摩,运用宫缩剂、静脉注射钙剂、阴道分娩后检查软产道和胎盘、剖宫产手术中使用盐水热敷等保守治疗后均无效;②出血速度快,在胎儿娩出后的1小时内出血量>1500ml;③出血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多器官功能衰竭[2]。使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数均为28例。实验组:产妇年龄为20~36岁,平均年龄为(26.42±3.37)岁,其中17例为初产妇,11例为经产妇;其中18例为自然分娩,10例为剖宫产,妊娠时间为35~40.5周,平均妊娠时间为(37.1±0.5)周。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27.31±3.34)岁,其中16例为初产妇,12例为经产妇;其中19例为自然分娩,9例为剖宫产,妊娠时间为36~41周,平均妊娠时间为(37.5±0.4)周。将两组产妇基本资料逐一输入统计学软件中比较,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由本人或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向医院伦理会申报,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在手术前根据产妇的病情及时给予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开腹B-Lynch缝合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取产妇会阴的截石位,由医师将子宫托出,找准出血的具体位置,针对广泛渗血的产妇,需要先用双手加压处理。医师站于产妇的左侧,应用长70mm的圆针和2#肠线,穿过子宫切口右侧下缘约3cm的位置和宫腔上缘外侧4cm的位置采取褥式方式进行缝合,将肠线拉到宫底并加压宫角,完成后需要将肠线沿着宫底垂直的方向到子宫前壁,跟子宫右侧的部位进针在左侧子宫切口的上下缘。待缝合操作结束后还需要注意观察止血的效果以及子宫的回缩情况。实验组则是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具体手术操作方法如下:首选给予患者局部麻醉,由麻醉医师在一旁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并由放射科的医师指导影像检查。在手术中,选择产妇右侧的股动脉作为穿刺点,待穿刺成功后置入5F-cbbar导管,在放射造影条件下,将导管置入髂外动脉位置,经腹主动脉进入对侧髂内动脉后置入子宫动脉并开展造影操作,接下来采用相同的方式将导管置于同侧的髂内动脉开展动脉造影。注意观察造影剂显像的过程,找到出血所在位置,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将导管置入子宫动脉,再经导管将明胶海绵颗粒缓缓送至子宫动脉位置开展栓塞。在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情况,确保出血停止后,整个操作完成[3]。

附表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分析(±s)

附表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分析(±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后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实验组 28 40.31±2.36 3.42±1.14 11.36±3.8对照组 28 81.35±15.34 6.33±1.28 6.31±4.2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学处理,以(±s)表示计量指标,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则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分析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术后出血量为(895.32±132.58)ml,术后2h的出血量为(38.61±13.2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124.46±204.36)ml,术后2h的出血量为(48.62±15.25)ml,由此可见,实验组的术中和术后2h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分析 经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将其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具体如附表所示。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分析 实验组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伤口感染1例、伤口疼痛1例、再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伤口感染2例、伤口疼痛3例、再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由此可见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陈春林[4]等指出:产后出血主要是指孕妇在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其阴道流血量超出了500ml,是一种分娩后非常多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李雪[5]指出:难治性产后出血主要指产后24h内或者产褥期发生的危及生命的出血现象,且常规保守治疗无法起到止血效果。尹秀菊等指出:传统常规的宫腔纱布填塞治疗难治性出血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均匀填塞的难度大,并且容易发生感染。唐乾坤等指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主要是通过插管至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的分子位置,通过造影显示出血部分,再栓塞患侧动脉,降低动脉压、减缓血流速度,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阻断血流实现止血的效果。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运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结果发现术中出血量(895.32±132.58)ml、术后2h出血量(38.61±13.25)ml、并发症发生率(10.71%)明显低于B-Lynch缝合治疗的术中出血量(1124.46±204.36)ml、术后2h出血量(48.62±15.25)ml、并发症发生率(25%),手术、首次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陈冰指出运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主要有创伤小、止血准确、手术时间短、保留了患者子宫等优点,从而极大地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但是在实施这项手术时需要严格掌握患者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尽可能选择无毒、可吸收、无抗原的栓塞剂。

综上所述,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止血迅速、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难治性栓塞出血量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