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支抗控制用支抗钉与口跟外弓口腔卫生情况对比分析

2017-11-01 13:56张涛余浩庆
保健文汇 2017年7期
关键词:牙面牙菌斑菌斑

●张涛 余浩庆

正畸支抗控制用支抗钉与口跟外弓口腔卫生情况对比分析

●张涛1余浩庆2

目的:分析支抗钉与口外弓在口腔正畸支抗控制中对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需行强支抗控制口腔正畸患者正畸治疗患者40例,按支抗控制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支抗钉组( A组) 和口外弓组(B组)。分别于支抗装置装入后第2个月测量记录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PLI)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13、23牙面PLI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而A组 16、26 的PLI均小于B组, (P<0.05)。结论:支抗钉在正畸治疗口腔卫生控制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口外弓装置,值得在正畸治疗中推广应用。

支抗钉;口外弓;牙菌斑

在固定矫治过程中,由于矫治器的存在,患者对口腔卫生清洁难度加大,唾液对牙面的冲刷效率变低,口腔的自洁作用变差,引起口腔菌群改变。常易导致龋病及牙龈炎,严重者甚至会进展为牙周炎,牙髓病等。在固定矫正中,强支抗需要额外的装置,口外弓和支抗钉是常用装置。本研究对我院口腔科40例使用口外弓和支抗钉患者唇颊面牙菌斑情况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月于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需行强支抗控制口腔正畸患者正畸治疗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2-38岁,均为上颌后牙强支抗,按支抗控制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支抗钉组(A组)和口外弓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支抗装置装入后第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牙菌斑并进行比较。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本实验;(2)能自觉自主保持口腔卫生;(3)无牙龈、牙周、黏膜及全身系统性疾病且无活动性龋。

1.2 研究方法

分别于支抗装置装入后第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牙菌斑。选择患者13、16、23、26牙作为检测的指标牙位,记录指标牙位唇颊面近中、中、远中1/3牙面牙菌斑情况,取平均值作为该牙位牙菌斑指数(PLI)。每次由同一名医生按照统一标准检测并严格控制试剂计量和实验时间,记录数据。检测标准为∶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 mm,但在牙面1/3以下;4∶菌斑覆盖面积在牙面1/3~2/3之间;5∶菌斑覆盖面积>牙面2/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对两组患者同一牙位牙面 PLI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13、23牙面PLI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 16、26 的PLI 均小于B组(P<0.05,表1)。

表1 两组13、16、23、26牙位唇颊面PLI比较(x±s)

3 讨论

固定矫治是错颌畸形治疗的有效方法,通过在口腔内装入矫正装置达到有效的移动牙齿而实现治疗目的,但固定矫治器戴入口内将会改变口腔内环境,尤其是牙菌斑的滞留。将有可能造成釉质脱矿和牙周组织健康损害。研究表明,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患病率高达50%~60%。在青少年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出现牙龈炎症[1-2]。van Gastel等[3]发现在矫治器移除后,患者的龈下和龈上菌斑都较戴矫治器时减少。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常常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需要用到托槽以外额外辅助装置,上颌后牙强支抗控制中的口外弓和支抗钉就是常用到的装置。本实验对比使用在临床中常用到口外弓和支抗钉患者牙菌斑情况后发现,13、23 两牙位的PLI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其位于口腔前部,受口外弓和支抗钉的影响较小的缘故,无明显差异。本实验发现A组 16、26 的 PLI 均小于 B 组( P<0.05),说明支抗钉组的后牙卫生状况相对较好,牙菌斑形成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 传统口外弓支抗控制需要上颌第一磨牙佩戴带环,常联合使用Nance 弓、横腭杠等增加了口内装置,不利于刷牙时对牙面的清洁,同时由于口外弓和附件粗大,降低了患者舒适度,并有可能引起溃疡,为避免不适或疼痛,患者会降低刷牙的认真程度,从而降低了口腔卫生的清洁。而与口外弓不同,支抗钉植入于上颌56或67之间膜龈联合的地方,远离牙面,并且体积小、舒适度高,利于口腔自洁作用,并有效提高患者对口腔卫生的控制。

综上可知,正畸治疗支抗控制中,支抗钉的应用在口腔卫生情况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口外弓,值得在正畸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1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2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卫生院)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胡炜,傅民魁.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5):313-315.

[3]van Gastel J, Quirynen M, Teughels W, et al.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microbiology and clinical periodontal pa-rameters after removal of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J].Eur J Orthod,2011,33(1):15-21.

猜你喜欢
牙面牙菌斑菌斑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如何预防牙菌斑?
如果停止刷牙会发生什么
天天说刷牙,但是刷的真是“牙”本身吗?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升船机螺母柱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生产质量控制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刷牙流血不是小事
学龄前儿童牙面色斑的调查分析
牙面湿润度对黏结剂边缘密闭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