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贫困家庭 四个扶贫故事
——瑞昌市政府办和环保局驻武蛟乡集兴村定点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侧记

2017-11-02 01:54谈荣雄
老区建设 2017年15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陈某精神病

□ 谈荣雄

四个贫困家庭 四个扶贫故事
——瑞昌市政府办和环保局驻武蛟乡集兴村定点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侧记

□ 谈荣雄

笔者按: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针对不同的贫困家庭,如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瑞昌市政府办和环保局驻武蛟乡集兴村定点扶贫工作队给出了答案。他们带着真情带着责任,走进贫困群众的内心世界,融入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感受着贫困群众的喜怒哀乐,帮扶着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摆脱困难,演绎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扶贫故事。

父女双双笑开颜

现年48岁的陈某水(化名),在农村本应是一个好劳力,但患有严重自闭症,神志不清,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更不会干农活,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全家人仅靠微薄的低保金维持生计。过去靠哑巴妻子操持家务杂活还算像个家,但妻子2015年因肝癌去世,近年来家务全落到了读初三的女儿身上,现在既喜又忧的是女儿考上了城区的重点高中。另外,陈某水家是2005年地震灾后政府补助修建的一层砖混房,大约50㎡,只有一室一厅,父女俩住在一室。屋内桌凳陈旧、四处灰尘、霉味扑鼻,更为难堪的是,工作队第一次上门走访时,总感觉到房间内不时冒出一阵阵刺鼻的尿骚味。原来他家2006年建房时,老旱厕拆除后一直无钱建新厕,平常小便一般在卧室房间内,用一个铁盆接着,大便则在屋后菜地里解决。

工作队为陈某水送来日用品

首次上门走访发现,陈某水对陌生人非常排斥,不理人不愿说话。两年多来,工作队多次主动与其交流,积极为他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家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工作队买来抽水机和蓄水桶,帮他装上了自来水,请砖匠为其建成了水冲厕;尤其对孤独无助的小陈,更是“母爱”般的关心,从联系企业助学至大学毕业,到感冒发烧时带其看医生、大汗淋漓写作业时为其送来电风扇。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15年底,工作队见小女孩洗衣手冷发僵,第一次送她皮手套时的羞涩模样,到去年末乡村送来鱼肉、工作队为其父女买来新棉袄,女儿跟着工作队一口一个哥哥的叫,父亲拿着新棉袄一遍一遍的穿试,家中再现了久违的欢声,陈某水的病情也逐渐好转,偶尔主动帮忙做一些家务活、说上几句感谢话,让人重新看到了他家的希望。

双盲夫妻设家宴

先天失明的潘最富,当年取名“最富”,估计是父母永远的祈祷和内心的安慰。这不,命运之神对其还算是有所眷顾,娶了个同样先天失明的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现均在读初中。两个盲人供养2个小孩读书,虽然比较困难,但夫妻俩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勤恳操劳。有一次工作队例行上门走访,恰好他和妻子在地里栽菜,只见他们一只手摸索土地,另一只手用小锄头挖坑,再摸来一棵棵菜苗栽上。工作队感慨说,“你们种的菜苗比隔壁家的还整齐”!潘最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们看不见,也不知道整齐不整齐。”

潘最富夫妻俩眼盲心不盲,去年,乡村帮其改建了新房,工作队为其2个儿子协调了企业长期助学,夫妻俩总是千恩万谢的,逢人便夸共产党好!今年初,工作队再次帮其安装不锈钢楼梯扶手,师傅进门当天,夫妻俩硬要留工作队在家吃饭。说实话,大家真的不愿在他家吃饭,主要是怕盲人家饮食不卫生,但又怕伤及他们的自尊,于是硬着头皮留下来。令人惊喜的是,饭桌明显擦过多次,没有一点油腻,炒的土豆丝切得很均匀,唯独遗憾的是买的猪肉尽是猪夹颈。饭桌上大家齐夸她饭菜做的好吃,潘最富老婆笑咧了嘴,一个劲说怕不合客人的口味。饭后在帮着收拾碗筷时看见他家厨房饮水桶的水比较浑浊,工作队当场商议,第二天就买来抽水机和蓄水桶,帮他家装上了自来水。

耄耋老人终改房

钟荷花一生只生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嫁到隔壁的码头镇、二女嫁到本乡大桥村,现已全部都做了婆婆外婆。86岁的老伴夏发金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83岁的钟老婆婆便成了家中唯一的“主事人”。多年的“纯女”家庭生活,让钟老养成了坚贞不屈的性格。听村支书讲,前年乡村几次上门做工作,接他俩入住敬老院生活,但她坚持不肯并称自己有子女养着,宁可五保户资格被取消,也不给女儿丢“面子”。虽然女儿女婿也经常回家探望,但是二老长期独居毕竟年事已高,生活肯定有诸多不便。去年初,夏发金摔倒在家门口,由于家住较为偏僻,外加老人呆懦不知道叫唤人,倒在地上半天无人知晓,后被人发现送去医院,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钟老婆婆几次感叹道“荞麦当不了粮,女儿养不了娘”!

工作队带医生上门提供服务

工作队劝钟老搬离重建房屋

钟老婆婆一生不喜欢麻烦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女儿。她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胚房,一厅三间倒也干净宽敞,导致两老也格外“恋家”。在帮其房屋拆旧改建上,如何让两老搬离令工作队伤透了脑筋,好不容易劝其搬出结果每次都是“走亲戚”,第二天必定准时回家,有一次男老还坚持不肯搬离,几次搬楼梯闹着要跳楼。今年6月连遭大暴雨,钟老家有一间出现了倒塌,工作队担心两老的安全,再次找来钟老的女婿、侄子到村里商议改建事宜。期间,恰逢省委组织部选派的清华大学研究生王伟来瑞昌锻炼调研,工作队故意高调介绍王伟的情况,钟老婆婆拉着王伟的手问:“你是北京来的?那里有天安门!”得到肯定回答后,老人家高兴得不得了,欣然答应搬离到女儿家暂住,同意让女婿帮着拆建房屋,目前一层已顺利建成封顶。

悲催父亲爱如山

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独子2006年在外务工时又被砖头砸中头部,从此患上精神病一直神志不清,作为男人既要照顾妻子,更多的是牵挂儿子,家庭不幸的桂贤财早已头发稀白、心力交瘁。十多年来,为了给儿子治病,他倾其所有,但儿子依然没有明显好转。桂贤财说:“之前,儿子在九江市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虽然医疗免费,但每月得交500元伙食费,以前我年轻50多岁,还可以做点零工维持,现在年纪大了,单靠低保金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每次交钱还要转车去九江交,每日担心没及时交钱医院把儿子送回来”! 2015年,为了节约伙食费,乡村帮他把儿子转到稍近的瑞昌博爱精神病医院治疗,不但每月节省200元伙食费,而且就近方便看望、催款也没那么急。

交谈中,桂贤财时常提及儿子以前是多么听话孝顺,说自己经常梦见儿子健康出院叫他爸!为缓解他家经济压力,工作队与乡村干部帮他联系到特钢冶炼厂上班,每月收入约有2600块,首次领到工资他就给儿子添了几件新衣服。另外,有一次工作队正好碰见桂贤财挑着自家种的西瓜又去看儿子,望着远去孤独的背影,不禁令人感叹父爱如山!桂贤财说儿子平时都是正常的,能认识父母。工作队问为什么不把儿子接回家来呢?他说儿子不能断药,断药就复发,到时怕伤害到周边邻居!为提振桂贤财治愈儿子的信心和决心,让桂良谱尽可能早日康复回家,工作队四处咨询精神病专家,查阅相关资料,钻研健康扶贫政策,还联合乡村干部帮其从瑞昌市政法委争取到每年2000元的护理补贴。

谈荣雄,瑞昌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责任编辑:于龙广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陈某精神病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六旬保姆上班第一天腰椎骨折索赔近9万元
都有精神病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召开“两后生”职业培训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