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7-11-03 07:13周晶晶
保健文汇 2017年8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我院

●周晶晶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周晶晶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将24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120例/组。一组患者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第一代相比更高(P<0.05),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比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的出现还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存在密切关系。

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其它药物

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抗生素中的一种[1],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文旨在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情况,将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效果作为对照,为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持。从我院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4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属于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患者120例。

观察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10~74(56.34±4.72)岁。病例来源:五官科16例,外科24例,内科28例,儿科12例,妇产科40例。

对照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11~76(56.42±4.87)岁。病例来源:五官科14例,外科25例,内科27例,儿科13例,妇产科41例。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基线资料方面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

对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类型和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类型、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类型、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用%表示(卡方检验)。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表示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别较大。

2 结果

2.1 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数据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存在差异,两组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统计学具有意义。见表1所示:

如表2数据所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少、β-内酰胺酶产生速率稳定[2],能够对多种细菌物质起到抵抗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发展速度快,能够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革兰阴性菌、链球菌等存在较强的抗菌活性[3]。较多研究表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分析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且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也易引发不良反应,临床上通过更换给药途径的方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口服。另外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类型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肾功能损伤、皮肤损伤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其次为皮肤损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说明联合用药会对患者的多个系统和组织造成损伤[4],引发多种不良反应症状,且两组患者之间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高度差异(P<0.05),表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更多。临床上认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原则上最好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因此混合使用可能会使各自的抗菌效果降低,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本文认为,在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禁忌和配伍情况进行熟悉掌握,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总而言之,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医师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准,在掌握配伍禁忌的情况下合理用药。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科室药剂科)

[1]汤小平.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146-147.

[2]徐建军.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93-194.

[3]邓建英,莫钟华,吴水生.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214-215.

[4]高芹凤.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44-45.

周晶晶(1985~),女,药师,本科,药剂科药师。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对照组(n=120) 21(17.50) 38(31.67) 46(38.33)观察组(n=120) 10(8.33) 16(13.33) 20(16.67)

2.2 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n=120,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类药物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