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脱细胞真皮联合皮肤微粒应用于供皮区创面的研究

2017-11-03 06:59王晓娟西宁联保中心成都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成都610083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异种真皮瘢痕

刘 聃,王晓娟西宁联保中心成都总医院 烧伤整形科(成都 610083)

·论著·

异种脱细胞真皮联合皮肤微粒应用于供皮区创面的研究

刘 聃,王晓娟
西宁联保中心成都总医院 烧伤整形科(成都 610083)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联合皮肤微粒应用于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供皮区创面采用皮肤微粒结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方法;对照组创面采用单层油纱覆盖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形成水疱情况以及瘙痒情况。结果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出现水疱、感觉瘙痒以及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联合皮肤微粒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手术方法。

异种脱细胞真皮;皮肤微粒;供皮区

在烧伤功能整形修复中,皮肤移植是必不可少的手术方法,但存在供皮区创面愈合的问题。应用于功能整形的皮片一般要求为中厚皮片甚至全厚皮片,由于其残留的上皮以及毛囊等组织过少,供皮区往往是瘢痕愈合,同时会出现瘢痕相关的瘙痒、疼痛、水泡等相关问题。然而,目前对于供皮区无瘢痕愈合的研究较少。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西宁联保中心成都总医院将异种脱细胞真皮联合皮肤微粒应用于供皮区创面,取得了较好的愈合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行瘢痕切除大张中厚皮移植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取皮区面积为0.5%~2.0%,其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22~53岁。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瘢痕整形,且需要进行中厚皮片移植; 2)术前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检验以及心电图、胸部X线片检查均正常;3)无既往病史; 4)年龄>18岁,<60岁; 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年龄<18岁或者>60岁; 2)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患者;3)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患者;4)随访数据不完善患者。

1.2方法

1.2.1 分组 按照入院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

1.2.2 材料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江苏优创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2.3 方法 治疗组:将植皮后剩余的皮肤置于生理盐水中,用手术剪将皮肤剪成皮肤微粒,并将此悬液均匀涂抹于供皮区,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于取皮区,无菌敷料包扎。3 d后打开外层敷料,保留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烤灯保持供皮区干燥;对照组:单层油纱覆盖供皮区创面,无菌敷料包扎固定。3 d后打开外层敷料,保留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烤灯保持供皮区干燥。

1.2.4 疗效判定 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愈合标准,用创面愈合时间的长短进行疗效比较。同时观测创面水疱形成情况、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瘙痒情况。水疱形成情况:观察时间为术后12个月,期间出现水疱均记录为阳性。疼痛以及瘙痒采用数字评分法(NRS):0分为无痛/无瘙痒感,1~3分为轻度疼痛/瘙痒,4~6分为中度疼痛/瘙痒;7~10分为重度疼痛/瘙痒。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取皮部位均为大腿,取皮厚度为0.5~0.6 m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取皮区、取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n=22)

注:以上资料满足正态性,方差齐,符合t检验适用条件

2.2治疗结果

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出现水疱,感觉瘙痒以及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n=22,n(%)]

注:*资料满足正态性,方差齐,符合t检验适用条件,采用t检验;#采用2检验

3 讨论

中厚皮片移植在创面修复、功能整形等手术中有广泛的应用[1]。供皮区的创面常常采用单层油纱覆盖后暴露或者半暴露治疗。供皮区愈合初期皮肤菲薄,容易产生水泡而导致新创面形成,甚至发生感染,需要再次手术修复。同时由于中厚皮片的厚度一般为0.5~0.6 mm,包含表皮全层以及部分真皮层,供皮区愈合一般依靠残存的毛囊、皮脂腺等上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愈合,形成瘢痕愈合。瘢痕愈合的创面突出皮面,不仅影响外观,且瘢痕本身带来的瘙痒、疼痛等不适感也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痛苦[2]。

目前对于中厚皮片供皮区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用刃厚皮片再次移植至供皮区,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皮区的愈合质量,可明显抑制瘢痕生成,但再次皮肤移植又会造成新的供皮区创面[2];2)微粒皮移植修复供皮区,适用于大面积供区,但术后仍会残留瘢痕[2];3)应用生物敷料覆盖供皮区,如异种猪皮、同种异体皮、水凝胶、藻酸盐等合成敷料、真皮替代物等组织工程覆盖物等,这些新型敷料为伤口愈合提供了湿润的环境,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并减少瘢痕增生,但并不能纠正创面的瘢痕愈合[3-4];4)应用硅凝胶等抗瘢痕药物或者激光灯方法治疗供皮区创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瘢痕的程度,但并不能完全避免瘢痕形成[5]。因此,有效提高供皮区创面愈合治疗,避免瘢痕生成,仍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对创面进行游离皮肤移植的手术过程中,因创面形状不规则,取皮厚度不均匀而导致皮片边缘过薄,或边缘呈锯齿状等,需要对移植皮片进行裁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在创面修复手术结束后,剩余有多余的皮肤组织。将患者自身皮肤组织混悬液移植于供皮区创面,可明显增加创面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同时大量微小皮肤组织块还可依赖创面的血浆渗出而存活,因此也增加了表皮细胞的数量。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不仅可以分泌大量促进创面愈合的细胞因子,同时这些细胞的扩增,也参与创面修复过程,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是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去除了猪皮表皮以及其他细胞成分,对真皮层的胶原进行交联,降低了其免疫原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黏附功能,能够有效起到一定的生物屏障功能,为创面提供了相对湿润的环境,促进创面的愈合,其交联后的三维结构为表皮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基础,促进创面的愈合[6-7]。

本研究将皮肤微粒均匀涂抹在供皮区,表面覆盖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出现水疱,感觉瘙痒以及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手术残余的皮肤组织制作为组织混悬液进行移植,可有效促进供皮区创面的愈合,并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是一种对患者手术剩余组织的最佳利用方式。

但由于不同患者手术中剩余皮肤组织的量不同,对于创面的上皮化时间产生了一定影响。本研究认为,皮肤组织的移植量与供皮区创面大小的比例最低为1∶10,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此外,由于手术中对皮肤组织块修剪的大小不均匀,以及移植过程中组织混悬液的流动性导致微小组织分布不均匀,使创面愈合后的外观不是十分理想。因此,设计快速的组织切割器械与理想的组织混悬液移植载体,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如何抑制移植后增生性瘢痕也还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1]Uygur F, Evinc R, Ulkur E,etal. Use of lyophilized bovine collagen for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donor site management[J]. Burns, 2008, 34(7): 1011-1014.

[2]Chung K C, Ghori A K. Discussion. Systematic review of skin graft donor-site dressings[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9, 124(1): 307-308.

[3]Brenner M, Hilliard C, Peel G,etal.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skin-graft donor si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ree wound care products[J]. J Burn Care Res, 2015, 36(1): 159-166.

[4]Ding X, Shi L, Liu C,etal.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study of Aquacel Ag and Alginate Silver as skin graft donor site dressings[J]. Burns, 2013, 39(8): 1547-1550.

[5]Siritientong T, Angspatt A, Ratanavaraporn J,etal. Clinical potential of a silk sericin-releasing bioactive wound dress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donor sites[J]. Pharm Res, 2014, 31(1): 104-116.

[6]姜笃银, 陈璧, 徐明达, 等.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作和临床应用观察[J]. 中华烧伤杂志, 2002, 18(1): 15-18.

[7]Wester J L, Pittman A L, Lindau R H,etal. AlloDerm with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for coverage of the forearm free flap donor site[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4, 150(1): 47-52.

AStudyontheApplicationofXenogenicAcellularDermalMatrixCombinedwithSkinParticlesintheDonorSite

LiuDan,WangXiaojuan.
DepartmentofBurnsandPlasticsurgery,GeneralHospitalofChengduMilitaryRegion,Chengdu61008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xenogeneic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nd skin particles on the skin donor site.Methods44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donor si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dressing of skin particles combined with xenogeneic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dressing of monolayer oil yarn. Th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terms of the wound healing time, wound blister, and pruritus.ResultsThe wound healing tim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atios of wound blister, pruritus and pain were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xenogeneic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nd skin particles is an effective oper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 wound healing of the donor site.

Xenogeneic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Skin particle; Skin donor site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70918.1100.006.html

10.3969/j.issn.1674-2257.2017.05.021

R751

A

猜你喜欢
异种真皮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Al-Mg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研究进展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烧伤变形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烧伤创面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钛/铝异种材料电阻点焊接头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
生态环保让真皮标志产品更美丽
“我与真皮标志”征文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