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7-11-03 06:59斌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都610021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病员负性冠心病

郑 斌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都 610021)

·论著·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郑 斌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都 61002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负性情绪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负性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护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利于患者治疗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综合护理;冠心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治疗预后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的代表疾病,患者发病后有明显的胸部疼痛和不适感,病情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影响患者健康的主要代表疾病[1]。护理作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环节,对于改善患者治疗预后、生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本研究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护理干预,总结综合护理干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住院治疗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精神类疾病以及心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试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试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35~78(58.50±6.50)岁;病程1~10(4.50±2.30)年;对照组61例,男37例,女24例;年龄36~76(56.80±6.20)岁;病程1.5~10.0(4.30±2.20)年。两组冠心病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遵循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以及辅助完成相关检查、进行生命体征监测。1)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饮食干预计划,饮食上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以高蛋白、钙、钾食物为主,并注意低盐、低脂,食物一定要易消化,另外鼓励患者合理进食新鲜果蔬。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疾病知识普及,说明用药价值,叮嘱患者遵循医嘱用药。3)心理护理:给予心理安慰,增加安全感,指导病员放松技巧,缓解焦虑和恐惧。4)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

试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1)因时护理。受寒往往会诱发冠心病发病,因此,护理人员在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期间,需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为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服务,例如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对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并叮嘱患者合理增减衣物等。夜间更是冠心病高风险期,夜间加强巡视,提高对病员的关注度,安抚病员情绪,协助入睡,保证病员充足的睡眠时间,做到起居有常。尽快让病员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恢复规律生活,淡化病员角色,为回归正常工作及生活做准备。2)心理疏导。冠心病作为典型的慢性病,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所以患者有明显的焦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表现,影响治疗预后。病员住院期间指派专人守护,由其责任护士专人进行心理疏导,获取病员信任。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并针对患者性格、学历、病情发展等综合情况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并建立治疗信心。鼓励病员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协助自我管理,避免紧张,保持乐观心态。指导家属对病员合理关注,让家属适当参与治疗过程,让病员有情感及亲情支撑,更有利于疾病康复。3)并发症护理。冠心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有无心率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在巡视期间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和饮水次数,督促和协助患者主动排尿,帮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身体肌肉按摩以促进血液流通,做好护理文书的记录及床头交接工作,加强巡视力度,确保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并及时通知主治医生。4)康复训练。患者住院一段时间后,护理人员需要综合患者身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辅助患者进行步行以及慢跑等有氧运动,运动的频率以及强度均需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度以病员不感到疲劳为宜。嘱咐病员规律生活,摄入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戒烟,控制体质量。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3.1 生活质量评分 参考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2]。

1.3.2 负性情绪评分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焦虑情绪加以评定,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在由自评者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再×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标准分越高,症状越严重。焦虑总分>50分为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我国以SDS标准分≥50分为有抑郁症状,分值越低状态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冠心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评分

护理干预前,组间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疾病,在人口老龄化突出的当下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冠心病一旦发作,病情会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并诱发心律失常,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影响日常基本生活。病人的悲观情绪往往影响预后及康复,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不仅可左右治疗效果,还对病人的康复和预后有很大影响。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在满足冠心病患者身心需求的同时,可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提高治疗预后[4]。相关资料指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治疗预后[5],本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结合研究内容,本研究共选择了12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其临床治疗期间分别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患者分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服务后,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明显偏高,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综合护理干预符合冠心病住院患者身心所需,在改善负性情绪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治疗预后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1]杨晓. 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3): 2599-2599,2602.

[2]陆新芬, 严忠慧.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11): 128-131.

[3]陆秀芳.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5): 15-16.

[4]李琳.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33): 4-5.

[5]毛瑞英, 王建辉, 谭峥, 等.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5): 26-27.

AStudyontheEffectofthe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ontheQualityofLifein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

ZhengBin,
TheFourthPeople'sHospitalofSichuan,Chengdu61002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Methods122 CHD in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and each group consisted of 6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n the scores of the life quality and the negative emo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scores of the life quality and the negative emotion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The score of the life quality was higher and that of the negative emotion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wo week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egative emotion of CHD patient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ir prognosi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Negative emotion; Prognosis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71016.1119.014.html

10.3969/j.issn.1674-2257.2017.05.025

R473.5

A

猜你喜欢
病员负性冠心病
手外科腹部皮瓣患者病员服的设计与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综合护理对策
警惕冠心病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
神经性狂躁患者反光病员服的设计与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