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7-11-03 00:17李小林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一年级阅读培养

李小林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语文学科的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小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年级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时期。在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形成其他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保证。发展丰富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一年级; 阅读 ;培养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奠定一切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一年级的教学中,只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就此,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有效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我阅读意识

对于小学一年级来说学生,刚刚进入新的学校,不熟悉学校的学习活动。在学生正式进入学校之前,许多学生虽接受过学前教育,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学生处于好玩闹阶段,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形成,难以主动进行学习。其次,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阅读的意义,没有形成很好的自我阅读习惯,最终也造成了学生阅读能力的缺乏,给老师的教学也增加了难度。

2.语文教学形式传统

传统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形式是采取灌溉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拼音开始记生词,教师的主要教学重心放在识字板块上,其实这就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的最大误区。教师认为,学生只有先学会识字,才能更好的去阅读课文,其实识字和阅读应该是同样重要的教学内容,应该在教学中同步进行。最好的识字方式不是去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阅读去理解字词的含义从而深刻记忆的。同时,教师在进行阅读方面的教学中,一般都是先说一遍,然后逐字地解释文字的意思,将课文的意境和乐趣完全泯灭,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初次接触大量知识的时期,此时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还停留于认字阶段,因此要求小学生能够顺利的阅读文章也是相当困难的。在这方面,老师可以采用某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多次阅读下,以提高阅读知识的兴趣。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老师们不能刻意地要求学生的阅读量,而是需要对学生在阅读后的收获及感想等进行关注。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书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书籍来供自己阅读,以擴大学生的阅读面。由此,我在教室里设立了一个“图书角”,收集一些小学生可能感兴趣同时也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放在教室的书柜里,学生可以随时借阅,而学生之间也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阅读氛围,让他们会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竞争的感觉。另外,老师们也可以每周利用一个课程,让学生们分享阅读的感受,让学生更有动力和兴趣参与阅读。

2.做好阅读和思维训练的整合工作

阅读文章的目的不只是简单地阅读课文的内容,而是与文章中的文字内容进行交互,并考虑内容。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在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使其更加丰富阅读知识面,慢慢找到自己的阅读方法。所以在教师的教导下,引导学生做思维运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了不同的思维训练活动,促进学生实现阅读与思维的有机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学生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学好这一内容。在阅读时老师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思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发展,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在上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清楚文章的中心,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也可以实现阅读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3.加强阅读与看图训练的整合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发育得要比抽象思维能力好,也就是说,图片的吸引对于他们更吸引。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将图片和阅读融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先看图片,让他们结合题目去联想整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也让他们猜猜鲤鱼、乌龟、青蛙谁才是小蝌蚪的妈妈。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图片和阅读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片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这也有助于发展他们将图片转换成文字的能力。

4.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是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一去二三里》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读完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这幅画。学生有的贴图画,有的在图上用彩色笔涂涂画画。画完后,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分享。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图片的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一年级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不仅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图形转换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关。因此,要加强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打好教育基础,才能成为未来的支柱。

参考文献:

[1]张慧.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文化课程分析.2014,(66):3.

[2]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12):105-106.

[3]李义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于始——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1):56-5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年级阅读培养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