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阶段“立德树人”实现路径探究

2017-11-04 23:56马会军
新一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实现路径立德树人

马会军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如果说通过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来实现树人任务,那么如何通过立德树人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与外化与行,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立德树人”教育的意义及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中教育;立德树人;重要性;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不仅彰显了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关注,更切中了当前教育工作的时弊,为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前进目标,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进一步突破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改变“育分不育人”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这里笔者所说的立德树人,是指狭义上的学校德育,是指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或阶段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对接受教育的人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目的是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

一、立德树人的意义及在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如果说通过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来实现树人任务,那么如何通过立德树人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与外化与行,具有深远意义。高中生正处于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树立的特殊时期,加强立德树人,有益于树立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明确思想政治方向,进而规范学生行为,有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来说,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挖掘课本中德育契机,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德才兼备的学生,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还有利于德育教育与教学内容整合,从而实现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改变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立德树人的任务及德育教育现状

高中教育阶段是中学生人格健全、积极情感培养和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期,所以立德树人教育在高中阶段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首先立德树人强调道德品质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教育教学的目標在于培养人的知识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能力,服务社会,如果学生缺乏良好道德情操,反而适得其反。其次立德树人强调道德品质培养的效果——树人。立德的目的是树人,树人的目的是提升人的全面发展,树人的最终目在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实施一定影响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意识形态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行统一才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是当下很多高中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部分学校认识到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开展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导致效果不明显。其次学校育人目标不科学、不全面。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最后,学校课外活动开展中“立德树人”目标不明确。任何一项活动开展必须明确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如何在活动中体现出立德树人的理念,是这次活动必须突出的主题,也直接影响学生对立德树人外化与行的机会。

三、立德树人教育在高中阶段实现路径

德育工作是一项“软件”建设工程,它不完全等同于学科教学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而是对学生的精神、意识、价值观以及志趣、品质、修养等实现熏陶和提升,因此,德育不能灌输,也不能强迫,只能采用言传身教和有机渗透的方式去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高中学生处在思想意识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时期,可塑性、模仿性强。立德树人中,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和引导作用极为重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道德素养、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都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息息相关,民族精神、人文特质、科学理性、开放胸襟、务实作风应当成为教师必备的品德。教师人格修炼是一门隐形课程,只有师德建设好,教育才能实现以教师高尚的人格精神感染学生,以教师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熏陶学生,以教师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优秀的业务塑造学生。

(二)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课堂教育涵盖基础知识教育、政策教育、德育品质修养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立德树人”与学科课程不是分开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课堂教育是高中学生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上除了传授基础知识教育之外,同时各科任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为基点,寻找与所教学科相关、相印证、相配合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实现“立德树人”与课程资源、学科知识之间、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整合,通过教师发挥课堂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行德育意识形态教育;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正处于德育意识形态特殊时期,稳固的道德信仰、情感和情操还没有形成,同时他们又崇尚一些非主流文化,因此,通过课堂教育,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部分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跟踪和调整,进而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成效。

(三)注重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

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实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在德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非德育的全部内容。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爱国主义的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知识只是基础认知和抽象感知,没有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社会实践教育是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革命圣地,各类文化古迹、各类文化传承人那里学习交流体验,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检验“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而且学生自觉将良好品质外化为文明行动,学生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另外,社会实践有利于构建德育网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学校、社会紧密协作的德育网络,是做好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也是高中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这样不仅仅传播立德树人的意涵,更为重要的是发挥社会传播,扩大了立德树人的学习效果。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也说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四)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渠道,社会实践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文化熏陶是促进学生德育情感情操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力的教育资源,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耳濡目染,促进其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提高文明程度。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必不可少。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立德树人教育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价值观的体现。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教育主题,创设环境优雅、内涵丰富、理念先进、制度科学、功能完备的学校文化系统,营造浓郁的特色学校文化氛围,让先进文化时时充盈校园,让校园处处体现立德树人教育,让学生进入校园随处都能受到优雅校园文化熏陶,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促进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致力于通过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最终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学不能仅仅立足于课堂,要挖掘学生好动的本质,利用启发和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实现路径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