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真情感悟真知

2017-11-04 21:56郭黎静
新一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统文学创作文学批评

郭黎静

摘 要: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坛,一些文学批评家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学到底应该怎么走下去,面对人们对古代经典的时尚解读,以及面对外族文化的渗透,我们应以何种心态来对待?文化的兼容相继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挖掘其深厚的底蕴。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创作;文化传统

文学批评,即以具体的文学作品现象为关注客体,以独创性的审美发现为思想内核的话语建构活动。它是立足于文学作品但又不拘泥于作品本身,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你我对话的一种独特方式。今天,我们讲的文学评论并不是说按一个既定标准去对作品的优劣进行评论,甚至说将其作为一种为我所用、任我解释的对象,而是以独创性的审美发现为内核,在尊重客体存在的意识基础上,从灵魂深处去欣赏它、感悟它。

一、志高远,立足民族传统

有关文学评论的讨论,自古就有。尤其是孔子,作为一代智者先驱,表现出了超凡的眼光《论语》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散发着深邃的积淀之美。對古代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都有很深的意义。朱自清则直接肯定了中国文学批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他在《诗文评的发展》一文中认为,《诗品》《文心雕龙》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各条,固然是较为系统的文学批评,而“制艺选家的眉批总评”、选本与总集的笺注和序跋、诗话、或文学传中的墓志等等都与文学批评相关,“所谓文学批评,在中国虽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却也有着古久的渊源和广远的分布。”在梳理这种批评文体的基础上,朱自清还对“文学批评”与“诗文评”之间的关系谈了他的看法,他说:“‘文学批评是一个译名。我们称为‘诗文评的,与文学批评可以相当,虽然未必完全一致,但我们的诗文评也有它自己的发展,现在通称为‘文学批评,因为这个名词清楚些,确切些。但论到发展,还不能抹杀那个老名字。”如此丰厚的古代文化遗产作为支撑,当代文学批评更应站在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精髓之上对其深层次的挖掘,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文化虽然“丰”“厚”,但作为生活在当今与传统相隔几千年之后的我们,需要对文本进行阐释发挥,要注意“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文本的分析要立足于它产生的文化情境,尽可能去恢复作者的原意,要有充分尊重原作的意识及作者作为“人”的人格存在,而不是孤立对作品分析生发所谓的新思想。尤其在文学日益商业化的今天,文学的主要作用在不断扭曲,真正搞创作的人已经不多了,而批评肩负着“怎样重构文学作品的意义世界”的任务,文学批评在促进文学繁荣、提高读者鉴赏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建设,使自己得到发展,只有健康而健全的批评才能支持或引导健康而健全的创作,也才能推动文学的真正繁荣。

二、言真知,挖掘文化精髓

对于文学批评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使文学批评建立在批评家对作品文本的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的基础之上,批评家就必须坚持说真话,因为“文学研究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实际上,批评的确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行当,批评家说真话要挨骂,不说真话也理应挨骂。批评家讲真话时,很可能得罪某些评价对象,惹怒某些利益集团,但“说真话不仅是对批评对象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最起码的尊重。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是批评的灵魂所在。批评家不说真话时,他的实际行动已经颠覆了。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由此可见,建立于审美阅读基础之上的文学批评也必然是一种生命活动,因此,在审美的层面上,文学批评是我们将自己的生命感悟注入阅读体验之中,使文学批评成为生命的一种审美表达形式,成为人类精神得以永恒延续的载体之一,在批评实践中,只有不把批评沦落为一种谄媚讨好、争名逐利的道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直气壮。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作家创作是立足于个体的自身和对自身的人生态度的审视,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出发点是为了让自身的理想追求与时代有所挂钩,是一种纯粹的文学创作,没有其功利性。而现在一些作家更多的只是作给别人看,功利性地活着,附于官僚之下,甚至作为统治阶级的传声筒,如今,存在的官员作家群体,或是作家兼任官员,就很难站在文化人格美学角度与作品进行心灵的你我对话,他们更多的只是作为国家政府的“长工”存在,为物所役,“不论是救亡还是启蒙,文学在中国作家的心目中从来都是有用的,文学有它沉重的负载。原本要让人轻松和休息的文学,因为这“责无旁贷”和“义无反顾”的超常的负担而变得沉重起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无论是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作家还是热血读者,忧患意识、民族精神都是永恒的主题。作品应是以“气”和“情”为基础的各种感情的复杂化合,底气不足,则无异于无病呻吟。

所以当今最需要做的就是植根于中国本民族传统文化,发掘其深厚的文化精髓,更好地完善文学批评的内在机制。要像古人一样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尊重古人,与其倾听对话,将人生与审美统一,用“方法多元化,价值中立化”态度,尽量淡化对事物的偏狭,客观公正地表达评论,尽可能还原诗兴文本与文化情境的关系,创造自由的文化氛围。为当今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提供一个更好的舞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传统文学创作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新生代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浅谈设计艺术史中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文明体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