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据新闻栏目新闻报道创新研究

2017-11-04 10:33孙艺玮
今传媒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

孙艺玮?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势头强劲,不少国内媒体纷纷开设数据新闻栏目。本文选择以广受好评的财新网“数字说”栏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新闻题材、数据来源、呈现形式等方面着手,探索财新网“数字说”栏目数据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革新思考,希望能够为其他媒体数据新闻栏目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数据新闻;数字说;新闻生产与制作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35-02

作为广受好评的数据新闻栏目,财新网“数字说”用数据解读新闻、用图表展示新闻,将数据可视化,力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1]。本文采用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数字说”栏目每周一、三两天的数据新闻报道(共114篇),从新闻题材、数据来源、数据呈现形式等方面着手,对“数字说”栏目的数据新闻报道发展现状进行细致梳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一、从“数字说”看我国数据新闻栏目新闻报道发展现状

(一)数据新闻报道的题材选择

数据新闻在题材选择方面有一定限制,并非所有题材都适合用作数据新闻报道,题材选择是困扰我国数据新闻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1]。“数字说”栏目自推出以来屡获大奖,《周永康的人与财》《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等作品广受好评[2],其在题材选择方面的经验颇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文对抽样的114篇报道进行分析后发现:经济类44篇、政治类8篇、社会类27篇、环境类11篇、文化类13篇、其他类等共8篇。

虽然“数字说”栏目数据新闻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但房地产、股市、金融、商业、财政等财经类题材占据绝对主体,这说明“数字说”数据新闻报道有明确的受众定位、主打内容,定位非常清晰。

(二)数据新闻报道的数据来源

数据是数据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影响着数据新闻可信度,数据丰富与否对于报道是否能够成型更是至关重要。就“数字数”栏目新闻报道的数据来源与应用而言,可谓来源丰富、运用巧妙,具体如图1。

由图1可见,数据来源包括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第三方机构、其他媒体等多种渠道,这些报道中有68篇报道涵盖多个报道来源,43篇为单一数据来源,另有3篇没有显示数据来源。多个数据来源的搭配与叠加构成了“数字说”数据来源处理方面最大的特色。

(三)数据新闻报道的图表形式

“数字说”新闻报道主要由文本、信息图、动态图、地图、时间轴、视频等元素构成,其中大部分报道选用信息图作为主要图表形式。

“数字说”的信息图表多以浅色为背景,当话题严肃时则采用深色背景,层次清晰,简约美观。为了吸引读者的目光,“数字说”还对这些信息图在形式上做了许多创新,如将面积图转化为由一个个扇形组成的圆,在横纵轴上用色彩表现三元关系等等。

(四)数据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

数据新闻通过文字和图表的组合展开叙事,数与图、图与文的关系处理是数据新闻叙事的重头所在。“数字说”栏目中许多数据新闻报道图文搭配巧妙,图表嵌入文本中,一边呈现图表,一边用文字分析解释的报道有18篇。其余92篇报道都选择了文字稿与图片分开呈现的方式,具体如图2所示。

这92篇报道从内容来看,以图片内容为主和以文本内容为主的数量较少,图文内容结合的占主导地位,这类报道中,文稿是对长图表的解说,长图表是对文稿内数据关系的直观化呈现,但不与文稿内容完全重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从“数字说”看我国数据新闻栏目新闻报道存在问题

(一)静态图表占比过大

从上面分析可知,“数字说”中占主导性地位的是静态图表,动态交互式图表较少。交互式图表融入视频、音频、动画等因素,能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动态解读,尤其是在财经新闻的报道中,能够让数据现状与未来变得清晰可感。静态图表给读者提供的是直白的、平面化的數据,读者无法根据自身兴趣和利益选择关注,只能接受同样的信息,参与感不强。如《“双十一”遇上星期五下班前下单“最阔气”》一文用瀑布图呈现2016年双十一购物时间段与全网销售额关系,虽然形象直观但对于那些参与双十一活动的读者而言,信息图让看起来只有单调乏味的数据,缺乏生气与参与感。

(二)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不足

数据新闻报道应该用数据讲故事,通过数据的整合对比,产生原有单个数据所不具备的新信息。“数字说”中不少报道仅对现有信息做简单梳理与加工,数据的挖掘明显不足,没有揭示数据背后的意义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启示。还有一些报道是以某个新闻事件为由头,对同类事件进行简单的盘点和梳理,只见“可视化”未见“数据”、没有解释与分析,典型如《聂树斌案再审近年平反冤案盘点》一文以聂树斌案重审为由头,盘点了海南陈满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等,整篇报道只见个案,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持、更没有深入的分析作为佐证。

(三)不注重与受众互动

数据新闻收集、整理散乱的数据,将单个零散的数据汇总,展示事物的发展进程以及未来趋势,能够让读者从时间或空间上对事件有一个总体感知。可惜的是相关报道与读者的互动仍然停留在接受读者留言、跟帖的阶段,“数字说”微博账号开设一段时间后停运,被整合在财新网官方微博账号@财新网中,以#数字说#为话题标签发布,缺乏与受众的直接互动的渠道,不利于调整后续报道方向、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

三、从“数字说”看我国数据新闻栏目新闻报道创新探索

(一)增加动态图比重、发挥静态图优势

相较于静态信息图表,动态图表往往能呈现更丰富的内容,对受众产生更大吸引力、造成更大影响。“数字说”栏目曾经推出过一些优秀的动态图作品,如《星空彩绘诺贝尔奖》等,这种作品往往题材重大,制作周期较长,总数较少。静态图表制作较为简单,能够缩短事件发生到新闻发布的时间,满足新闻的时效性,但要想发挥出数据新闻的价值,就必须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注重交互性,在后续报道中跟进互动性图表,为受众制定个性化新闻,提高受众参与度与阅读体验。endprint

(二)深挖数据背后联系、增加新闻深度

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和信息爆炸式增长,单纯呈现数据,展示其表面关系的数据新闻报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要想在众多媒体数据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追求深度是必然选择。数据新闻不仅要为受众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而且要对不同题材的数据新闻选择恰当的解读角度,对不适合做数据新闻的题材要敢于舍弃,通过数据横向、纵向比对,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的关系进行深度挖掘和揭示,甚至对数据进行独家的深刻的分析。

(三)鼓励用户参与、“众包”数据新闻生产

自2009年《卫报》报道议员花销以来,“众包”这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在数据新闻领域开始广泛应用。[4]“众包新闻”可以充分发挥读者的力量,为后续报道提供新线索,受众参与新闻制作,也会增加对该新闻的关注。财新网数据可视化实验的网页虽然为受众提供部分工具、数据库和学习资料,但其内容丰富程度和数据开放程度远远不够。未来数据新闻媒体应向受众开放数据库,转变封闭观念,与受众共享数据,并为受众提供制作工具和制作方法,帮助受众学习如何将数据可视化,选择公共性较强的话题发出任务邀请函,让受众集体协作参与新闻的生产与制作,增强用户参与意识。

(四)重视社交媒体、革新数据新闻形式。

根据我国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3],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人们将更多地从移动设备上获取新闻信息。因此,数据新闻媒体要注重移动端的业务,其可视化呈现方式需要符合和适应移动设备特性和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可开发基于手机操作,如摇一摇、震动反馈等的互动图表,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但也要注意到有些大型交互式图表运行内存较大,需要考虑手机的运行空间。同时还要利用社交媒体的广泛影响力推动数据新闻的传播,制图更加简洁大方,满足受众碎片化阅读需求,使受众用最短的时间能获取更多地信息。

参考文献:

[1] 郎劲松,杨海.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J].现代传播,2014(3).

[2] 郝雨,任占文.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J].新闻界,2016(12).

[3] 财新网入围2016全球数据新闻奖“最佳数据新闻网站”

[EB/OL].财新网.http://www.caixin.com/2016-05-16/10094

3948.html2017-6-25.

[4] 方潔.数据新闻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36.

[5]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人民网.http://media. people.com.cn/n1/2017/0123/c40606-290424

85.html2017-1-23.

[责任编辑:思涵]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
国内外数据新闻比较与启示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研究综述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数据新闻
我国主流媒体可视化数据新闻报道的创新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国内网络数据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