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新闻人才培养环境的“SWOT”分析

2017-11-04 14:50张珂
今传媒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张珂?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服务地方和人才培养尤其是地方性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一方面给新建本科院校的新闻专业带来了契机,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新闻人才培养如何发展与改革,首先要建立在对人才培养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用以钦州学院为个案,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其新闻人才培養的环境,试图为其发展方针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希望给同类院校以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新闻人才;“SWOT”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51-03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姆森(Williamsion)提出一种态势分析法。这种态势分析由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部分组成,这四个单词首字母是“S”“W”“O”“T”,组合成为“SWOT”,此即“SWOT”分析。[1]由于能够较为全面地对态势进行分析,这一态势分析法提出之后,逐渐被学界采用。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指2006年以后由“师专”或职业院校升本而来的地方院校,其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内部的优劣势,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钦州学院2006年由原钦州师专升本而来,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背景下,学校开始全面发展新闻专业,以其作为研究个案,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章试用“SWOT”分析法对其培养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一是为其发展建言献策,二是给同类院校新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启示。

一、钦州学院新闻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

(一)学校层面

首先,区位优势显著,钦州学院地处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城市——钦州市,钦州位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地带,在国家实施“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钦州学院确立了“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定位,和“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明确的办学定位将成为学校发展的天时地利条件。

其次,学校转型发展成绩显著,钦州学院是广西沿海地区唯一一所公立本科院校,在区域内的竞争力较强,近年来学校正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积极筹建北部湾大学,2013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和理事单位,北部湾的风生水起带动了钦州学院的飞速发展,明确的发展定位和思路使得新闻人才这一应用型极强的人才培养有了基础和依托。

(二)专业层面

首先,钦州学院办学史上开设的相关专业为新闻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详见表1。

说明:根据教育部本科专科专业目录和钦州学院实际整理而成,音乐学(舞台主持与表演方向)主要培养播音和主持人才。

从表1可以看出,学校的新闻传媒教育已走过了十余年,各个专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软硬件齐全,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毕业生积极服务社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些为凝聚全力发展新闻学专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学机构的调整使得新闻学专业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教师梯队更加科学。2015年4月学校对二级教学机构及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其中原音乐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合并为人文学院,于是所有新闻类专业都集中到了人文学院,并且重新组建了新闻传播教研室和全媒体实训教学中心,2017年3月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背景下成立了钦州学院人文学院新闻系,师资队伍成功进行了整合,具体如表2所示。

说明:根据实际和钦州学院《教学机构调整和部分教辅机构更名后人员调配的通知》整理而成。

从表2可以看出,新闻专业高、中、初级职称教师梯队已初步形成,“双师型”和业界兼职教师占一定比重。师资队伍的整合与构建成为新闻专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钦州学院新闻人才培养的劣势分析

(一)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升本时间短,办学基础薄弱,学校自2006年升本至今不过短暂的十余年时间,与众多的老牌本科院校相比还实属年轻,办学经验不足,层次单一,文化积淀不深,高水平人才和科研团队缺乏。学校出于整体学科专业建设的考虑,重点发展海洋类和理工类学科,并通过有序减少专科类、师范类和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方式来整体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这无疑给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发展带来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表1可以看出,钦州学院办学史上的传媒类专业不少,然而截止2017年只保留了新闻学一个专业。

再次,学校没有独立的新闻传媒学院,而是将新闻学专业设置在了人文学院,在这样一个庞大并且学科众多的二级学院里新闻学专业的地位并不高,并且在社会上形成了“不专业”的负面影响,从而直接影响招生就业以及对外交流和发展。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师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广阔的校园韦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广大师生韦主题,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在应用型高校中,校园文化建设更为重要,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钦州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精神、校训和各类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其核心就是对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张扬,钦州学院的大学精神是“海涵春育,鹏举南天”,校训是“博观内省,达道知行”,均出自历史典故,本就比较抽象晦涩难懂,若不加强宣传教育,则起不到实质的熏陶与教育作用。

(2)学术氛围不够浓厚

大学学术氛围即是在大学中以追求比较专门的、系统的学问为目标的相关人与物的群体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影响人心理行为的人造气候。这种人造气候以人的心理感受为标准[3]。学校可供新闻专业开展学术研究的实验设备等不够充足,开展的新闻类学术活动不够丰富,并且大学的精神场尚未形成,我们经常听说北大精神,哈佛精神,倘若钦州学院能形成“钦院精神”抑或是升格以后的“北部湾大学精神”并能世代流传,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则对整个学校的发展起到无形的推动作用。endprint

(3)软硬件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够完善

2016年初学校搬迁到刚刚竣工的滨海校区,在硬件方面,校园景观、绿化学校形象标识、生活娱乐设施、文体活动场所等都不够完善,而这些对学生的成才和老师的工作心情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在软件环境方面,学校尚未形成本校特有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甚至学风不是很好,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的不完善也不利于学风的提升和养成。

(二)专业层面

學校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产教融和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合作等都还需进一步完善。应用型大学在中国还尚属新生事物,大多院校都是在摸索中前进,钦州学院更是如此。学校新闻学专业自2013年起开始招生,是年轻本科院校中的年轻专业,刚刚诞生又经历在人文学院中的“畸形”发展,对校内各种教学资源还没有优化和整合,如分布在学校各只能部门的有新闻专业背景的教师,以及学校宣传部、电教中心等专业技术人员等都可以纳入学校新闻专业教学体系,目前学校新闻专业教学走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还不能完全体现应用型,如缺少实践类、新媒体类和人文素养类课程门数或课时数偏少,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只不过是延长了专业实习的时间而已,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和各种教学体系的构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另外在师资方面,首先,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彻底,仍受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影响,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比较困难,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流程重构的任务还比较艰巨。目前学校所有的新闻专业教师都不是毕业于应用型大学,并且大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学校提出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已三年有余,但是多数教师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这既与教师自身的学习工作背景和思想有关,也与学校的宣传和教育有关,部分教师从思想上不愿接受这种转变,也有部分教师是因为实践能力有限,需要进行一线挂职锻炼实践后方可胜任,学校在改革发展中阻力重重,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影响部分教职工的利益,宣传和教育培训也只能流于形式。其次,师资队伍总体实力不够强,缺乏年纪轻、高层次、行业中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总体数量和梯队建设不足。师资队伍能力、结构数量不适应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的需求,无具有海外工作和留学经历的教师,年教师比重偏大,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0%。再次,“双师双能型”教师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具有新闻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实践能力的教师比例偏低,实践业务能力不强,部分教师缺乏业界实践经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尚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三、钦州学院新闻人才培养的机会分析

(一)学校层面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等战略,为钦州市以及学校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17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向有关省区部位印发了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钦州市位居其中,筹建北部湾大学亦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这为构建北部湾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自治区实施“海洋强区”战略和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进程加快,在国家推进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中,钦州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将进一步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这必将为未来学校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转型发展是“十二五”后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出现的一个新变化,也是“十三五”时期学校面临的一个新形势和新任务,经过几年努力,钦州学院已经成为首批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单位、广西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和教育部产教融和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二)专业建设层面

1.乘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东风,构建应用型新闻学专业教学体系

尽管目前学校主要建设涉海类应用型专业,但可以在学校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要求发展,抓住机遇,展开讨论,积极构建科学的应用型新闻学专业综合教学体系。

2.“共建”助力应用型新闻学专业建设。随着2013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共建”的东风吹向各个开设新闻专业的高校,2016年12月14日上午,“钦州市委宣传部与钦州学院共建新闻系工作会议”召开。强调学校要有自己的思路,要着力打好“北部湾、海洋、东盟和一带一路”四张牌。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需求,培养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复合型应用传媒人才。2017年3月正式发文,2017年7月部校共建钦州学院新闻系正式揭牌。

3.教师发展

学校新闻专业教师队伍虽然年轻,以80后为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年轻教师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机会更多。在学校“双百计划” “双证计划”和“青蓝计划”实施下,可以有机会到一线新闻媒体单位挂职锻炼学习,可以有机会受资助学习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等。在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学名师培育计划”“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外进修计划”等的实施下新闻专业青年教师可以有更多学习、晋升和发展的空间。

四、钦州学院新闻人才培养的威胁分析

(一)来自校内的威胁

截至2017年6月,学校有18个教学单位,46个本科专业,一个年轻的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期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专业平均用力,基于学校整体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优先重点建设海洋科学与管理类、海洋运输与工程类、石油与化工类等三大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所以在教学机构有限的情况下,学校没有独立设置新闻学院,并且近几年尤其是在“十三五”学校筹建北部湾大学的关键时期,学校要做特色,错位发展,就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上,这就意味着在“蛋糕”已定的前提下,今后一段时间新闻学专业要受到学校其他专业的威胁,可能分不到多少“甜头”,并且招生方面也可能或多或少的受到限制。

(二)来自校外的威胁

全国开设新闻类专业和方向的院校不计其数,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是跟来自全国的学生竞争,钦州学院新闻专业尚处于“婴幼儿”期,其竞争力比起一些老牌院校还远远不如,即便是在区域内,广西大学、广西师大、广西师院等老牌院校的新闻专业对其也构成一定的威胁。钦州学院新闻专业在校内校外双重威胁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

五、结 语

任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要进行前期调研,新闻人才培养的环境的分析对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启示,对决策者们来说,专业发展宜发扬优势,利用机会,改正劣势,避开威胁,以达到错位发展或巧妙发展。囿于篇幅,本文不再研究发展策略,但可以给同类院校以共性的借鉴,本文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基于其历史渊源宜走应用型高校之路,新闻专业的应用型极强,有“文科中的工科”之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中应占据一定的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构建真正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借部校共建的东风,培养有用的、超前的应用型新闻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弘林.SWOT分析方法及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3(2):25.

[2] 王洪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0.

[3] 邓文琳,刘鸿.大学学术氛围及影响因素理论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8,7(8):19.

[责任编辑:艾涓]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