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碳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2017-11-07 09:12张彩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年7期
关键词:配额钢铁企业绩效评价

张彩平 张 莹

(南华大学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钢铁企业碳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张彩平 张 莹

(南华大学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在明确碳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将碳资产定义为有助于降低碳排放量并能创造低碳价值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并运用指标管理法构建了由碳资金周转率、碳排放率、碳配额结余率、碳固定资产收益率和低碳技术转化率组成的碳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该指标体系评价BS钢铁企业的碳资产绩效,表明该指标体系能从多角度反映碳资产的管理效率和效益。最后,提出了碳资产管理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低碳转型 碳资产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Abstract: Carbon assets were defined as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assets that could reduce carbon emission and create low carbon value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carbon resource. Then,carbon asse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constructed,including return on carbon fund,carbon emission rate,carbon trading revenue ratio,return on fixed carbon assets and low carbon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ratio. The carbon assets management practice in BS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indicated that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carbon assets management were reflected by the indicators. Finally,some further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carbon assets management were proposed.

Keywords: low carbon transformation; carbon asse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s

1低碳转型需要钢铁企业加强碳资产管理

无论是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协定》的签订,还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广泛建立,都表达了世界各国一个共同的决心:降低碳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确实,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碳排放管理已引起世界各国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宏观层面已开展碳预算制度设计、中观层面也已进行区域碳排放核算、鉴证等工作。然而,作为碳减排的微观主体——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却进展迟缓[1]。就我国而言,目前仅有燃煤发电、钢铁、造纸等少数行业的部分企业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框架内,而大部分企业主动进行碳排放管理的意识不强,动力也不足。国外企业也是如此。HRASKY[2]通过企业碳足迹核算发现,大多数美国企业只是为了应付政府的履约责任,并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减排行为,减排仅具有象征意义。WAHYUNI等[3]对澳大利亚两大能源公司的碳管理实践进行研究,发现两家公司的碳管理行动还停留在简单的履行减排义务阶段,尚没有制定覆盖全公司的碳减排战略。SUBRAMANIAM等[4]试图研究碳排放引发的碳风险及机遇问题,通过对96家公司的问卷调查发现,虽然管理层已开始意识到碳风险和机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但目前尚未将碳风险纳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中。事实上,2011年,BURRITT等[5]就开始呼吁建立碳管理会计框架,为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提供指导。

实现低碳转型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低碳转型要求钢铁企业由高投入、高排放转向低投入、低排放的经营模式。而无论是减少碳资源投入还是降低碳排放都离不开有效的碳资产管理,碳资产管理已成为碳管理的关键环节。因为碳资产贯穿于整个低碳经营过程中,从直接产生碳排放的碳基材料、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到碳预算编制中的碳资金预测等都是碳资产发挥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然而,与已有相关方法和标准的碳排放量核算、鉴证和报告[6]、初具雏形的碳预算框架[7]及已提出的碳成本作业成本控制法[8]相比,碳资产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明显滞后,诸如碳资产的内涵与外延、确认的原则、分类的标准及绩效评价方法等根本性问题既缺乏理论上的系统研究,实践中也没有提出合理的评价方法。基于这一背景,本研究试图在界定碳资产定义及其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碳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分析BS钢铁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以检验其合理性。

图1 碳投入与碳排放Fig.1 Carbon input and carbon emission

2 碳资源分析与碳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2.1 碳资源分析

碳资产的概念源于碳资源,因此在界定碳资产内涵前必须先分析企业的碳资源。碳资源,顾名思义,含碳之资源。在自然界中,化石能源是主要的碳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碳资源最典型的特点在于其会排放温室气体(统称为二氧化碳等价物(CO2e))。追踪碳资源的流动路线可知,碳资源贯穿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料取得、产品生产、商品销售到废弃物排放的全过程。资源消耗的同时伴随着CO2e的直接和间接排放。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与世界资源研究所于2003年发布的《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简称《议定书》),碳资源在不同过程中会产生不同形式的碳排放,并将这些排放界定为3个范围。其中,范围1核算产生于企业内部的直接排放;范围2核算企业活动外购电力和动力所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3则核算没有包括在范围1、2中的其他排放,主要是价值链上下游的碳排放(见图1)。

碳资源作为含碳元素并会产生温室气体的特殊资源,其主要包括:(1)碳基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外购电力、热力资源等。(2)碳配额,允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排放一定数量温室气体的许可。由于国家对碳排放量以配额的方式进行总体管控,实际排放量少于配额的部分构成碳资源的重要内容。(3)低碳设备,是实现低碳技术改造和研发以及生产低碳产品的设备、建筑物等长期资产。(4)低碳技术,购买或自主研发的有助于降低碳排放的各种技术。

2.2 碳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碳资源是形成碳资产的物质基础,企业合理利用碳资源就可通过降低碳排放,创造具有低碳价值的碳资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碳资产的本质展开了研究。KANAMURA[9]根据碳资源的特征,将碳资产分为天然碳资产,如碳材料和衍生碳资产、碳期货和期权。WARWICK等[10]根据碳资产与碳排放的关系认为,碳资产是一种碳信用,即政府事先设定一定时期内碳排放总量限制并分配相应的配额,然后通过比较实际排放量与配额,减排量所对应的配额即为企业所拥有的碳资产。RAMREZ等[11]根据碳资源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影响,将碳资产定义为企业所获得的、由政府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等法律法规分配的碳排放配额。高喜超等[12]认为,碳资产是指有低碳贡献价值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碳资产是企业竞争力培育的核心环节。

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碳资产定义为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并能为企业创造低碳价值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考虑到各种碳资产对企业低碳价值创造的作用和方式不同,将碳资产分为流动和长期碳资产。其中,流动碳资产包括:(1)碳资金(专门用于低碳生产的流动资金);(2)碳原料(含碳资源、能源,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直接和间接材料);(3)碳产品(运用低碳材料和低碳技术完工的产品);(4)碳配额(当年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所获得的可随时出售的剩余配额)。长期碳资产包括:(1)碳固定资产(为进行低碳改造和低碳生产的各种设备、建筑物和器械等);(2)碳无形资产(外购或自主开发的低碳技术或专利等)。

3 碳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尽管已有企业开始意识到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却尚未提出有效的碳资产管理模式。理论上,刘萍等[13]运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对碳资产估值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碳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江玉国等[14]根据碳无形资产的不同类型,构建了碳无形资产减排和配额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并列出相应的评价方法。由于缺乏碳资产管理理论的指导,实务界仅将用于交易的碳配额和自愿减排量确认为碳资产。显然,由于对碳资产的狭隘认识,导致企业一方面无法全面管理企业的所有碳资产,不利于提高碳资产的整体管理效益;另一方面,则因为无法准确识别和把握碳资产管理的重心和关键,从而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碳减排战略。基于此,笔者尝试提出指标管理法对碳资产进行管理。根据碳资产的分类,构建碳资金周转率(CFTR)、碳排放率(CER)、碳配额结余率(CASR)、碳固定资产收益率(ROFCA)和低碳技术转化率(LCTTER)5大指标,多角度反映企业碳资产的管理效益和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1)

(2)

(3)

(4)

(5)

式中:CTR为碳交易收入,元;CF为碳资金,元;CE为碳排放量,t;CM为碳原料投入量,t;CAS为碳配额结余,t;CA为碳配额,t;FCA为碳固定资产,元;ICA为碳无形资产,元;LCT为低碳技术投入资金,元。

3.1 碳资金周转率

碳交易收入是指企业出售因碳减排获得的剩余配额所带来的收入。碳资金是指为碳减排而安排的专项资金。就目前我国碳减排市场而言,选择碳交易收入作为核算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由式(1)可知,碳资金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碳资金投入效率越高,减排资金的安排越有效。

3.2 碳排放率

由式(2)可知,清洁能源和低碳原料占碳原料的比例越大,碳排放率越低。运用碳排放率可判断企业低碳原料的投入情况。这一指标将激励企业采购更加低碳的材料和能源。

3.3 碳配额结余率

碳配额是为实现国家层面的整体减排目标,而由政府考虑企业历史排放情况等因素免费分配或拍卖给企业的碳排放权,一般是期初分配、期末交付、中期可交易。由式(3)可知,碳配额结余率反映了企业的碳减排能力。若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获得剩余配额越多,减排效果越好。配额结余可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获得碳交易收入。

3.4 碳固定资产收益率

碳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专用减排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减排实力。由式(4)可知,该指标可较好反映企业的低碳持续盈利能力。在当今碳排放管制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碳固定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的低碳经营程度越高,低碳盈利能力越强。

3.5 低碳技术转化率

鉴于低碳技术对碳减排的关键作用,低碳技术投入越大,企业的碳减排竞争越强。由式(5)可知,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低碳技术转化为碳无形资产的比例越大,从而比较地合理反映企业低碳技术的成熟程度。

4 碳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BS钢铁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为检验碳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BS钢铁企业碳资产管理绩效。因为钢铁是典型的高碳排放行业,而且也是我国首批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行业。BS钢铁企业是中国冶金行业中第一家通过ISO 14001认证的企业,独家发布了绿色宣言,制订了第一个与钢铁产品环境特性相关的国家标准——《钢铁产品制造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规范(产品种类规则)》(GB/T 30052—2013)。

根据2013—2014年BS钢铁企业的碳原料投入、碳配额交易以及碳排放等数据,评价其碳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见表1。

(1) 2013年的碳资金周转率为0.010 4,2014年上升至0.016 6,说明每元碳资金投入获得的收益仅0.01元左右。这一方面说明,企业的碳减排压力较大,大部分的碳资金投入必须用来完成履行减排义务;另一方面则表明,企业的碳减排能力还较弱,无法获得足够的剩余配额用于交易取得收入。

表1 2013—2014年BS钢铁企业碳资产绩效指标

(2) 2013年碳排放率为1.088 7,2014年为1.088 3,说明每吨碳原料产生的碳排放约为1.08 t。这表明,BS钢铁企业尚没有积极采购低碳材料和能源以替代原有的碳原料。原因之一是作为老牌钢铁企业,BS钢铁企业拥有稳定的供应链,短时间内很难更换原料供应商来打破这一既有的利益格局;原因之二是目前我国低碳材料和清洁能源市场尚未形成,供给有限且价格偏高,减排收益不足以弥补上涨的采购成本,BS钢铁企业采购动力不足。

(3) 2013年碳配额结余率为0.045 0,2014年略有提高(0.053 4)。这说明,企业获得配额结余的能力很有限。

(4) 2013、2014年的碳固定资产收益率变化不大,分别为0.000 2、0.000 3,说明每元碳固定资产的投入仅获得微小的回报,碳固定资产对低碳盈利能力的贡献还非常有限。尽管如此,BS钢铁企业还是积极开展了“金太阳”发电工程,希望通过建设屋顶光伏发电为企业提供清洁能源以降低间接碳排放量。这表明,BS钢铁企业正在碳减排战略的指导下逐渐加大对低碳固定资产的投入。

(5) 2013年的低碳技术转化率为0.010 3,2014年下降至0.009 0,这说明每元低碳技术投入只有约0.01元会转化为碳无形资产。虽然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但低碳技术耗费大、周期长、失败风险高等特征使其研发进展相对迟缓。

5 结 语

在明确碳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将碳资产定义为有助于降低碳排放量,并能为企业创造低碳价值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为了反映各项碳资产的减排效率和效果,构建了碳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碳资金周转率、碳排放率、碳配额结余率、碳固定资产收益率和低碳技术转化率5大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分析BS钢铁企业碳资产的实践,表明由于BS钢铁企业碳排放量还处于较高水平,低碳技术转化率低,导致碳配额结余率、碳资金周转率和碳固定资产的收益率偏低。总体而言,该企业还处于碳减排的初级阶段,减排效率不高,低碳盈利能力还很弱。未来还需要通过加大低碳材料和能源以及固定资产的投入,参与碳交易市场,增强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来提高碳减排效率和效果。

碳资产管理作为碳会计这一领域的前沿问题,以下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探讨:(1)碳资产的本质。虽然少数学者对碳资产进行了定义,但对碳资产的本质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未来还应通过总结企业碳资产管理实践,揭示其规律,明确其本质;(2)碳资产管理模式。尽管不同企业的碳资产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其管理方式应具有某种共性。因此,应进行多行业和多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实践分析,构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碳资产管理模式,为提高全体企业的碳减排能力提供指导。

[1] BUYYKOZKAN G,CIFCI G.A novel hybrid MCDM approach based on fuzzy DEMATEL,fuzzy ANP and fuzzy TOPSIS to evaluate green suppliers[J].Expert System Application,2012,39(3):3000-3011.

[2] HRASKY S.Carbon footprints and legitimation strategies:symbolism or action?[J].Accounting,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12,25(1):174-198.

[3] WAHYUNI D,RATNATUNGA J.Carbon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an uncertain carbon environment-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oal-fa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27(1):1-10.

[4] SUBRAMANIAM N,WAHYUNI D.Integration of carbon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i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systems:evidence from Australian firm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27(3):1-11.

[5] BURRITT R L,SCHALTEGGER S,ZVEZDOV D.Carbon management accounting:explaining practice in leading German companies[J].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2011,21(1):80-98.

[6] RANGANATHAN J,CORBIER L BHATIA P,et al.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 - a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R].Washington,D.C.:World Business Council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4.

[7] 涂建明,李晓玉,郭章翠.低碳经济背景下嵌入全面预算体系的企业碳预算构想[J].中国工业经济,2014,312(3):147-160.

[8] ASCUI F,LOVELL H.Carbon accoun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ete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26(3):48-59.

[9] KANAMURA T.Comparison of futures pricing models for carbon assets and traditional energy commodities[J].Journal of Alternative Investments,2012,25(3):42-44.

[10] WARWICK P,NG C.The “cost” of climate change:how carbon emissions allowances are accounted for among European union companies[J].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2012,22(1):54-67.

[12] 高喜超,范莉莉.企业低碳竞争力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3,278(2):136-140.

[13] 刘萍,陈欢.碳资产评估理论及实践初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14] 江玉国,范莉莉.碳无形资产视角下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275(9):42-51.

Carbonassetsperformanceevaluationindicatorsandtheirpracticeinthesteelandironenterprises

ZHANGCaiping,ZHANGYing.

(SchoolofManagement,UniversityofSouthChina,HengyangHunan421001)

10.15985/j.cnki.1001-3865.2017.07.023

2016-05-22)

张彩平,女,1977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碳排放会计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3CGL029);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16A190)。

猜你喜欢
配额钢铁企业绩效评价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拍卖机制研究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