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脚竞速运动发展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为例

2017-11-07 04:24李晓玉何小军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育系高脚竞速

李晓玉,何小军



高脚竞速运动发展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为例

李晓玉1,何小军2

1.四川省彭州市第一中学碧城实验学校,四川彭州,611930;2.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四川康定,626001。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高脚竞速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认为:(1)高脚竞速运动在四川民族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教学、训练和比赛“三维一体”相结合的模式,其中,高脚竞速比赛成绩斐然;(2)初学者心理障碍明显,提高期受伤现象突出;(3)针对高脚竞速运动普遍存在“有比赛就重要,无比赛就不要”的现象,以及训练方法缺乏创新、中青年专业教师缺乏、设备器材更新迟缓等问题,提出:①加大高脚竞速运动的宣传与推广力度;②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③强化器材保障工作,确保教学与训练安全等,以期为实现高脚竞速运动广泛参与目标,使教学专业化、规范化,为高脚竞速运动在我省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踩高跷;高脚竞速;四川民族学院;对策

“支撑着、支撑着……大渡河的涛声淹没了你的竹声,‘睡古山’的柔姿陪着……回忆的镜头沾染了灰尘,被风的凛冽刷新;支撑着、支撑着……一次次鸟瞰的视线注视着差距,一步步抖动的支点在心里磨碎,在汗与血滋润甘裂的竹的季节,你连个足迹都不肯留下,默默地在付出与收获之间,解读生命被支撑的岁月”,以诗的意境作为学术论文的开篇,纯属难舍高跷。尽管不符常理,但有其传承高脚竞速运动文化之妙处,也有其“做一个具有一定体育文化的当代大学生”之意义。高脚竞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土家族,原称为高脚马或踩高跷[1],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高脚”是四川以及南方其他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的用语,而大多数地方称之为“踩高跷”,它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在下雨天用来出门的交通工具,具有非常独到的蕴意和深远的历史。随着人们对‘踩高跷’的不断认识,因其由交通工具,演变为游戏,发现其具有鲜明的竞速特点,因而开发成为“高脚竞速运动”,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2]。当“高脚马”或“踩高跷”以这种命名现象出现时,主要反映或表达着民间文化活动的特点,当“高脚马”或“踩高跷”以“高脚竞速”运动的形式出现时,则体现体育竞技的特征。由此,必须加以区别认识。“高脚竞速”运动在云南、湖南、湖北、河北、广西等地得到迅速发展[3]。而四川的“高脚竞速”运动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目前,“高脚竞速”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它的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不断被人们所了解和认识。已有研究认为,长期坚持学练“高脚竞速”,能培育诸如:勇敢、顽强之品质,敢于面对困难、失败之勇气,使个体身、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增强克服挫折和困难的信心,这也是高校陆续开展‘高脚竞速’运动的主要原因。

1 四川民族学院高脚竞速运动开展现状

1.1 高脚竞速运动相关调查

对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大1专、本科,大2专、本科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展开抽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四川民院体育系学生了解高脚竞速的程度、高脚竞速运动开展的满意度、高脚竞速学生裁判培训情况。回收有效问卷:男生57份,女生40份,有效率97%,达到研究要求。

表1 民院体育系学生对高脚竞速活动开展的满意度(N=97)

由表1可知,学生对开展高脚竞速运动的态度十分满意,男女生在态度上没有明显差异,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非常的感兴趣。

表2 民院体育系学生了解高脚竞速程度(N=97)

从表2可知,学生对这项民族运动项目比较熟悉。但是,相对而言,女生不如男生那么急于了解该项运动。其原因是:由于高脚竞速运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女生在学练中所表现出来的畏惧心理比男生表现得更加突出。所以,女生想要克服心理障碍就显得比男生更困难的多。男女生在开始学习阶段都有一定的兴趣,风险随着学习进程的延伸而越来越大,女生仅有的一些兴趣开始消退。因此,从学练的一般意义上讲,男生因持续性的兴趣使然,使技术水平普遍比女生提高得更快。

表3 民院体育系学生参加高脚竞速裁判培训情况(N=97)

从表1、2可知,不论是学生对高脚竞速运动的了解,还是对此运动的满意度,男生所占比例都远远高于女生。这也证明,竞技特征突出的体育项目,能普遍受到男生的欢迎,更能激发其冒险精神。其中,表3充分反映了男生比女生更愿意参加高脚竞速比赛规则的培训。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学生,对高脚竞速运动的认知态度是极积的,男生的兴趣表现为上升趋势。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推动地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脚竞速运动的教学发展

1.2.1 课程设置 目前学院高脚竞速运动仅面向体育系学生开放,且仅作为2个学分的一项专业选修科目而设的课程。选修人数多达60人左右;每周只有1节课,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想要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技术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练习的时间太少,加之选修人数较多,所以,成绩也就普遍相对较差,仅是应付期末考核为目的。

1.2.2 以“自学成才、半路出家型”教师为主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特别是非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都存在很多困难。其中,师资专业化水平表现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从民院体育系师资结构图表中不难看出,该项目都是“自学成才、半路出家型”的兼职(兼项)教师;且年龄结构不合理,其表现在参与高脚竞速运动教学的是中老年教师,年轻教师既不会,又没有动力和兴趣学。这是导致教学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

四川民族学院师资数量表(单位:26人)

1.2.3 高脚竞速运动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脚竞速运动的技术特点是右脚动,左脚也要动,所以是顺步跑,技术难点、要求关键在这个地方。因为竹竿细,接触点比较小,再一个是顺步跑,同手同脚,亦即同步跑。对运动员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4]。这与径赛项目中的跑恰恰相反(异步路,出左脚,伸右手)。目前学院高脚竞速运动教学所采取的方法和径赛项目的训练方法基本相似。教师根据这个特点,一般采取如下教学手段:采用观看自做高脚竞速比赛影片,并对照其它高脚竞速运动影片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既实现了介绍和了解我院高脚竞速比赛的现有水平,同时,又使学生对高脚竞速的基本技术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一般由教师示范动作、讲解要领、学生体验和纠正动作四个环节构成,并重点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练原则。

高脚竞速是一项需要人的双脚站在高脚上进行走、跑、跳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充满民族特色韵味和竞技特点的民间活动。高脚竞速的运动特点,要求人体上、下肢协调工作,同边手脚高度精细配合,身体重心随着走、跑、跳的交替运动而起伏,以维持身体平衡,避免上下左右的晃动。所以,高脚竞速中就需要具有较强的腿部、手臂和腰腹力量。教师根据这个特点,采用快速跑、变速跑、耐力跑、负重跑、高抬腿、后蹬跑、跳台阶、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运动方法来增强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素质,提高其运用速度和力量的能力。

高脚竞速的技术动作变化不大、重复技术动作和维持平衡性的特点突出。因此,高脚竞速运动的不安全因素广泛存在。在学练进行中,需排除各种外界干扰,克服自身心障碍,使整个身体肌肉随运动动作的需要,实现时而放松待命、时而紧张工作的状态,以连续不断的实现重复动作和维持身体平衡。教师在这方面所采取的心理素质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高跷”上的不同感觉有其不同的意义。需要学练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初学者在刚接触这项运动时,肯定存在难以克服的心理恐惧,上“跷”对于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女生来说,纯属不易。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或教练对其心理素质进行一些拓展性的训练方式,以建立敢于上“跷”的自信和勇气。再来谈诸如灵敏的反应能力、冷静的思考能力,面对竞争对手的淡定、从容能力等等,以及坚强,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等等。因此,在学习中,教师有目的通过增加激励机制的有关比赛,给学练者创造形式多样的竞技机会,以增强学练的积极性,最后使学练者能快速提高动作灵敏性、平衡性,让学练者能充分体会到比赛的激烈性、竞争性和紧张性等,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战胜自我、超越极限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消解不安全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可知,提高学生高脚竞速教学质量的关键是:(1)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突破,找到适合学生个体学习的方法。(2)在枯燥无味的课堂上增加一些与高脚竞速有关的小游戏,在课堂结束后组织教学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期望值。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值得借鉴和推广。

1.3 高脚竞速比赛成绩斐然

高脚竞速运动,虽然说是靠两根竹竿来跑步,但高脚竞速的速度却一点也不慢。据了解,目前男子100m的全国纪录是12″5左右。这个速度如果不经过专门训练,一般人是无法达到的。虽然,高脚竞速运动的教学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作为学院高脚竞速运动的参训参赛人员,背负学校和康巴人的重托,承受每天巨大的训练强度和密度,面对苦操无味的训练,参加训练比赛的男、女学生那种不怕流汗,甚至不惜流血的拼搏精神,给师弟师妹们留下的是一毕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2013级专科班的马福同学,曾在高速跑动中捽倒而无法正常训练。经过汗的浸泡和血的代价,从而走出低谷,代表甘孜州参加了在宜宾召开的四川省第14届民运会,取得了高跷100m、200m竞速两块金牌和4×100m、2×200m接力两块银牌;马福同学还代表四川队参加了由内蒙古鄂尔多斯承办的(2015年8月9日-17日)2015年8月第10届全国民运会。杨俊丽等同学,在女子高跷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四川民院高脚竞速运动队的比赛成绩斐然,与参加训练比赛的男、女学生们的一路坚持和负出是分不开的(图:纯蓝装居中者为马福、杨俊丽同学)。

2 发展对策

基于高脚竞速运动的上述特点及其学训现状,拟提出如下对策:

2.1 加大高脚竞速运动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作为非主流体育文化的高脚竞速运动,网络或电视等媒体的相关宣传仍不够,人们对高脚竞速运动的了解和认知还很薄弱。要改变人们对高脚竞速运动的认识和观念,就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以第15届四川省民运会在四川康定市举行为契机,与校内外相结合的形式,组织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组织或筹备相关交流和友谊比赛等活动,从而通过体育与非体育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和接触这项充满民族气息的传统体育项目,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加强高脚竞速运动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2.2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力量的缺失是导致高脚竞速运动滞后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学训,“半路出家”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从事高脚竞速运动学训的人员水平不高。或多或少的阻碍了高脚竞速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因此,体育院校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普通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真正实现“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看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稀缺现象与它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另外,由于高脚竞速器材简单,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又便于组织和开展,因此,可以让高脚竞速运动进入到大学体育课堂中,并且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有此项目的比赛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真正体现出民族学院体育活动中的民族文化,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和健身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形成以活动促教学、以教学促比赛的良性发展。

2.3 强化器材保障工作,确保教学与训练安全

现代西方体育项目占居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已是不争事实。本土体育在体育专业中被边缘化,也是不争事实。地方普通高校支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不够,特别是对非本地体育项目的发展显得更是如此。高脚竞速器材十分陈旧,更新换代滞后。因此,要重视高脚竞速运动的发展,首先要重视高脚竞速运器材的保障工作。可在当地购买原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也可添置高科技材料制作的高跷器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运动器材”[5],确保教学与训练的安全,把受伤几率控制在最低限度是第一要务。也就是说,由于高脚竞速运动不安全因素的广泛存在,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总之,只有在加强高脚竞速运动宣传与推广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意识,加强器材保障工作,确保教学与训练安全的基础上,高脚竞速运动教学的广泛参与目标及其专业化、规范化、竞技化,才能在根本上实现以教学、训练和比赛“三维一体”相结合的模式。

3 “踩高跷”民间文化向“高脚竞速”运动演变的反思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安全的重要问题。“踩高跷”是一种充满民族特色韵味和竞技特点的民间活动,与其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样,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困境。“踩高跷”演变成“高脚竞速运动”的形式而出现,必然引起我们对民族文化被同化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仅是因为现代西方体育文化,诸如垄断赛事资源、学校体育“竞技化”、奥运至上“功利化”、职业体育“金钱化”等形式阻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这么简单,而是从根本上和意识上的占有。因此,“踩高跷”以“高脚竞速运动”的形式出现,这种传承方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任何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必须符合和建立在国家文化安全发展战略这一核心要意基础之上,才能谈发展与创新。因此,面对“踩高跷”向“高脚竞速运动”的演变,若成为没有“仪式”文化的高脚竞速,而只有“量化”成份的高脚竞速,那么,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与有限反思。

4 结 语

“跑在地上、游在水上、跳在空中、跷在空中”这四大竞速运动有其不同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人类进化史与生存史的原始过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来说,其优势在于具有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佳传承场域。由此,我们也应该看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何在异地普及与提高,既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何在异地普及与提高高脚竞速运动水平,需要得到民族地方高校的支持。尽管高脚竞速运动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是,我们必须坚持“参与比竞争更重要,竞争比获胜本身更重要的思想”[6]。无论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是现代体育,只有坚持这种思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体育,以及高脚竞速运动才有存在的价值。正若残疾人的双拐支撑起的不仅仅是躯体,还有精神,而“高跷”正以它独有的方式支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生存高度与境界。

[1] 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八年级民族体育与健康[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21~24.

[2] 陈 辉.民族传统体育高脚马运动发展瓶颈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2,10(04):93~95.

[3] 梁文敏.高脚竞速教学与训练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8(06):89~91.

[4] 刘召用.甘肃省高脚竞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

[5] 蓝照光.广西高脚竞速发展策略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03):52~54.

[6] 路云亭.竞技·中国(竞技文化与中国的国民性)[M].北京:中华工商联出版社.1997.

[7] 彭 岩.高脚竞速100米途中跑技术分析[D]. 北京体育大学. 2008.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 leg Racing——A Case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I Xiaoyu1, HE Xiaojun2

1.Bicheng Experimental School of Pengzhou No.1 Middle School, Pengzhou Sichuan, 611930, China;2.P.E. Insititute of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Kangding Sichuan, 626001, China.

The use of literature,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tiltscompetitivespeed teaching research, train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ga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high foot racing sport at the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as formed a teach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three in one” model of combining the high foot racing success; (2) significantly improve psychological barrier for beginners, frequent injuries; (3) for high foot racing sports widespread "game is important, no game is not 'phenomenon, and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the training method, young teachers lack of equipment, slow updating. Questions: (1)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stiltscompetitivespeed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campaign; (2)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3) to strengthen the equipment security work,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foot racing sports participation goal, teaching speci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eet racing mov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province.

Step on stilts; High racing; Sichuan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Countermeasures

1007―6891(2017)05―0021―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5.06

G852.9

A

2017-06-27

2017-07-06

猜你喜欢
体育系高脚竞速
氢能“竞速”
美的历程
啜饮
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专项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师园学院体育系学生教师资格考试结果分析
体育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湖南人文与湖南城市羽毛球课教学现状分析
竞速大挑战
体育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积极性不高的理论探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