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商洛城镇群发展模式研究

2017-11-08 09:19杨瑛娟石军利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首位度商州区商洛

杨瑛娟,韩 洁,石军利

“一带一路”战略下商洛城镇群发展模式研究

杨瑛娟,韩 洁,石军利

(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商洛(商州区和镇安县、丹凤县、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柞水县1区6个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提出商洛城镇群的概念。采用首位度的概念,对商洛城镇群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商洛城镇群规划实施成效正在日益显现;再根据“引力模型”分析商洛城镇群内部各区县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强度,提出建立一个以商州区为核心,丹凤县、山阳县、洛南县为紧密辐射区,柞水县为竞争辐射区,再由丹凤辐射商南、柞水辐射镇安的依托中心城市和区域交通网络形成紧密协作的合理化的城镇群发展模式,以达到资源合理分配、空间布局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的集约型的城镇群落,进而更加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县域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商洛;城镇群;中心城镇;首位度;引力模型

在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与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的国际背景下,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则是构建了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机制。城市作为经济带这条珠链上的明珠,迎来了新的开放和发展历史机遇。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延伸的腹地和端点,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应率先对新丝绸之路在交通、能源、产业、城市群、贸易、金融等方面的一体化战略进行系统、科学、完整地具体规划。西安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及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与商洛、咸阳、渭南、宝鸡四市抱团打造关天经济区。其中,商洛作为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西安对外开放的东门,大关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和服务关天经济区整体发展战略的义务,对整个陕西能否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有着重要作用。

商洛市辖区包括商州区和镇安县、丹凤县、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柞水县1区6个县,区域分布辽阔。而这六县一区由于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似、经济相通的特点,为商洛市城镇群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性条件。2011年商洛市政府对商洛城镇群空间布局进行了规划,在建设商丹一体化城镇的同时,以丹江为城镇发展主轴线,拓展带状空间经济结构,以商州区和丹凤县城区为中心,构建带状城镇群模型和带状经济带,开启了商洛城镇群建设的新篇章,之后其他城镇也纷纷加入到商洛城镇群建设中。然而,经济差异明显、整体功能性较弱、城镇水平较低、产业结构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商洛城镇群的经济发展,因此对商洛市城镇群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商洛所辖城镇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通过加强城镇群内各区县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逐渐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聚集区域城镇圈,使得资源分配利用更加合理,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的一种集约型的群落,进而更加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县域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 商洛城镇群发展模式

1.1 商洛城镇群扩散效应分析

缪尔达尔认为经济发达地区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向周围不发达地区的扩散,从而产生一种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运动趋势,即城镇群中中心城镇具有带动周边不发达地区发展的能力[1]。马克·杰斐逊用其提出的城市首位度进行衡量这种带动能力。他用人口第一多的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代表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聚集能力和辐射作用[2]。然而,又有学者认为经济能力(GDP总量或人均 GDP)比人口规模更能代表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因此提出了经济首位度的概念,即首位城市与第二、第三城市的GDP总量之比。经济首位度越高,说明首位城市的聚集能力和辐射功能越大,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带动能力也就越强。当经济首位度从增幅呈现出下降趋势时,则代表周边区域与中心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扩散、带领作用。

结合商洛城镇群近年来的发展现状,由于前四位的城镇GDP总量在商洛城镇群中的比重超过70%,对分析全部城镇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采用四城市经济首位度对商洛城镇群的扩散效应进行衡量,分析商洛城镇群中各县域经济之间的带动作用,判定商洛城镇群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性。由于商洛城镇群六县一区行政单位所限,将商洛城镇群的经济首位度定义为四城镇经济首位度,由公式1计算可得:

其中,Pe表示四城镇的经济首位度,G1、G2、G3、G4分别表示商洛城镇群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城镇的生产总值。Pe指数越小,说明县域间经济差距越小。商洛城镇群2010~2015年GDP总量居前四位的城镇均为商州区、镇安县、洛南县、山阳县,将以上四区县2010~2015年的GDP带入到公式1中,测算出2010~2015年的经济首位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近几年商洛城镇群首位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商州区作为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越来越强。而且自2012年以后,城镇群首位度增幅变缓,说明周边县域与商州区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与2012年“商丹一体化”政策的提出紧密相连。这反映出在商州区这一中心城镇的带领和辐射下,商洛城镇群各区县之间的经济差异虽然仍在扩大,但较之前差异的增长速度已有较大改善,商丹一体化、一体两翼中心城镇建设等城镇群规划实施的成效日益体现出来,商洛正在向商品、资本、技术等要素能够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阶段跨入,商洛城镇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 商洛城镇群发展模式的建立

1.2.1 商洛城镇群的空间经济隶属度

根据“引力模型”测度商洛市各县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区域内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经济隶属度进行测定,以确定城镇群的中心城镇。它表示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程度,以及周边地区接受辐射的能力[3]。

计算公式如下:

Rij表示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Fij表示的是两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隶属度,其数值越大表示城市间的空间一体化程度越高。其中 Pi、Pj为两城市人口规模;Gi、Gj为两城市经济规模;Dij为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本文分别采用各县(区)的总人口数(万人),GDP(亿元)和两城市间的公路里程(公里)来表示。根据商洛统计年鉴及商洛统计公报,将2015年商洛各县(区)的总人口数(万人),GDP(亿元)和两城市间的公路里程(公里)进行汇总,并将数据代入公式(1)和(2)中,得到商洛地区各县间经济联系隶属度如表2。

经济辐射区域的空间划分标准为:Fij表示隶属度,当 Fij>9%时,属于其紧密辐射区域;当1.5%<Fij<9%时,属于其次紧密辐射区域;如果0.5%<Fij<1.5%,属于竞争辐射区域;Fij<0.5%则为边缘辐射区域。商洛城镇群经济联系隶属度网状图如1所示。

由表2和图1可知,从空间角度分析出商洛市县域的经济联系隶属度以网状分部。其中,洛南、丹凤、山阳三个县的空间经济联系隶属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它们可以认为成互相结合的经济发展中心,具有了核心经济城镇的一些功能,可以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商州和洛南两县的经济联系隶属度为27.29%最高,商州和丹凤次之,柞水和镇安随后,这与两城镇的地理位置相邻有很大的关系。

2.2.2 商洛城镇群发展模式

分析商洛城镇群内部的经济联系情况,在城镇群建设中,要发挥商州区的带头作用,建立一个能充分发挥商州区经济核心作用,镇安县、丹凤县、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柞水县(6县)作为周边辐射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群动态发展模式,如图2所示。

第一,商州是商洛城镇群的中心城镇,经济辐射带动能力最强。洛南、丹凤、山阳为商州的核心辐射区域,与商州区地理位置最近,且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联系最为紧密,是商州区的卫星城镇。这四个城镇组成商洛城镇群经济发展核心。

第二,商南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为商州的次紧密腹地。商南与丹凤的经济联系隶属度相对较高,收到丹凤经济带动程度较大,因此这两县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商洛东南部的经济。

第三,柞水由于紧邻西安,是陕南离西安最近的县份,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因而对商州区各项资源的流入都存在竞争关系,因而为商州的竞争腹地。而镇安和柞水两县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可以共同发展商洛西部的经济。

最后,在边缘地区之间的联系中,丹凤与柞水的经济联系相对较高,两县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搭建商洛中部与西北部经济联系的桥梁。

表1 2010~2015年商洛城镇群首位度

表2 商洛城镇群空间经济联系隶属度(%)

图1 商洛城镇群经济联系程度网状图

图2 商洛城镇群发展模式

3 政策建议

3.1 以商州区为核心,发挥中心城镇辐射作用

商州区作为中心城镇,要进一步拓宽中心城镇的发展空间,扩大中心城镇框架,提高产业的承载能力,增强城镇群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商洛经济加强版。作为西安的后花园,应更好地融入到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主动承接更强一级中心城市(西安)的辐射,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完善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才、资本、信息、劳务等要素在各县间的流通速度,降低交易的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商业贸易合作,提高商洛的整体经济实力,再以自身发展促进商洛城镇群发展,从而缩小商洛地区经济差异。以商州区为核心,培育龙头产业,再将龙头产业在商洛城镇群内推广,生产出具有明显商洛印记的核心产品。

3.2 加强区域合作,降低城镇群内部经济差异

在城镇群建设中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各县域之间的区域合作,达成共同的经济利益诉求。六县一区内部之间必须协调统一发展,利用丰富资源,相互合作,借力发展,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完善各县域之间的交通运输道路,为资源、人力、技术的互通交流打好基础。西汉高铁的全面开工,全面建设商州至其他各县域的交通干线,灵活调整商州区增加县域客车的班次,加快通乡、通村、通旅游景点、通景区的公路交通建设,都将进一步加强各县域之间的通达能力,以紧密的交通网络加强合县域之间的沟通,使商洛城镇群的建设落到实处。

3.3 加强主导产业优势,促进产业集群

整合商洛城镇群内部现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中精力打造地区产业优势:

第一,商州、洛南、丹凤、山阳三县一区组成核心城镇群。商州区依赖行政位置和人才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商丹科技园区和现代化绿色工业,加速产业集中、集约生产要素、集群产业园,以经济和技术优势带动其他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开发利用商州、丹凤、山阳、洛南丰富的矿产资源,推动传统矿产业向绿色矿业、现代材料业发展;全面发展种植现代中药和绿色食品,创建具有商洛特色的循环医药、饮食体系,加快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清洁能源等新兴工业产业。

第二,商南、丹凤依赖现有的珍稀重要资源,建立中药材产业聚集地,将“天然药库”美称发扬光大,同时“5A”景区金丝峡、仙莲宝地闯王寨、古道驿站阳城驿、丹江漂流、龙驹寨等丹江沿岸水利风景区,打造丹江水利旅游一条线。

第三,柞水、镇安以个大色润、品质独特的板栗为优势资源,建立板栗产业园,发展特色农业。发挥与西安距离相近,又与陕南其他地区及湖北接壤的地理优势,将商洛板栗向外销售,扩大商洛城镇群的影响范围。

4 总结

将商洛“六县一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商洛城镇群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已经实现的发展,预测未来的发展潜力;再结合商洛实际情况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充分考虑商洛区县空间经济影响,确立以商州区为核心城镇,镇安县、丹凤县、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柞水县(6县)作为周边辐射城镇的城镇群动态发展模式,从整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着眼,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以充分利用商洛山水人文及自然景观,着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秦岭最美城镇群。

[1] 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 D Vining.The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s.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J].1989,29(1):127.

[3] 王力.城市体系功能分析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1992.

[4] 周立群,夏良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J].江海学刊,2010(4):81~87.

[5] 邹卫星,周立群.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剖析: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J].区域经济,2010(10):86~93.

[6] 许吉辰,李佩瑶.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2(5):142~144.

[7] 李雪松,孙博文.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8):996~1002

[8] 娄文龙.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量和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4(2):90~92.

[9] 程诗有,刘军.商洛市在西三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J].陕西综合经济,2009(4):26~27.

[10] 刘建林,张浩明.商洛市经济发展的 SWOT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1,25(2):69~72.

[11] 杨长亚.关于商洛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J].理论导刊,2011(2):81~83.

[12] 华中煜.推动商丹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探析——基于 SWOT的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198~201.

[13] 周宏.加快推动商丹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考[J].经济师,2014(5):183~184.

F299.21

B

1002-1728(2017)05-0024-05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5.006

2017-09-17

商洛学院科研项目(15SKY017)

杨瑛娟(1986-),女,商洛学院讲师,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管理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首位度商州区商洛
陕西商洛商州区:抓早动快精心谋划产业
商州区樱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长三角世界城市群首位度对标分析
2010—2019年中国城市电影院线规模等级结构研究
作品赏析6
哈长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演变特征研究
我的是故乡商洛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测度与评价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