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纯中与丰饶相遇

2017-11-09 00:10李东华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10期
关键词:白马湖本雅明光晕

李东华

赵霞的儿童散文集《我的湖》,有着周作人散文和梭罗的《瓦尔登湖》的气质韵味。它不单单是一个人通过对童年往事近乎微醺式的回望来给予自我身心甜美的慰藉,作为一位对童年文化研究颇深的学者,每一个反复斟酌的文字背后,都蕴藏着作者对童年问题的深深关切之情。一种文化担当的情结所自然而然促生的思考始终沉淀在字里行间,因而这部散文集情真意切的感性的文字时时闪耀出理性的光芒。

赵霞在这部集子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童年的光晕。何谓“童年的光晕”?在一封邮件中赵霞是这样回答我的提问的。她说:“信中提到的‘光晕一词,是从我一度非常喜爱的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的藝术理论中借用来的,只是在用的方向上有点儿反其道而行。本雅明以‘光晕喻指艺术品的灵性、气韵、氛围、境界、魅力等多重蕴含,我以为生动极了。我的‘童年的光晕,也是想借‘光晕一词,来表达属于童年的那种饱满珍贵、独一无二、充满灵韵的生命感觉,这种感觉能令一个孩子对最简单的生活也充满了最充沛的期望、想象和热情。当时之所以提笔写这篇小文,是有感于身边许多孩子一再发出对生活的怠惰和无聊感受,深觉‘光晕感从童年生命中日渐逝去是当代童年文化中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不过本雅明是从艺术大众化的角度积极肯定光晕消失的现实意义的,我的用法则正好相反。”这段话可以看作是解读这部书的钥匙。赵霞笔下的湖名曰“白马湖”,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湖,因为湖畔的春晖中学曾得到蔡元培、叶圣陶、朱光潜等现代名士的垂青和眷顾,他们都曾任教或讲学于此。因此,你脚下一条不起眼的小煤屑路可能是朱自清走过写过的;一间不起眼的宿舍可能是李叔同居住过的。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足以让一个后来的写作者产生滔滔不绝的言说的冲动。然而赵霞对故乡的这一面却轻轻一笔带过,作为背景交代过三言两语,在此后的篇章中甚少提起。我想这当然不是因为她对这些文化大师们的怠慢,相反,恰恰因为她的文化基因里流淌着他们的因子,因而她更能从简单的日常生活本身,从朴素平实的故乡风物中品咂出生命的滋味。所以她总是从最不起眼的童年小事落笔,津津有味地发掘出里面的趣味。她写春天折柳,夏天凫水,秋天钓鱼,冬天吹冰,又有摸螺蛳,采菱角,收河蚌各种乐事。这些小事是司空见惯的,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可能经历过的,尽管我们的故乡不一定有一个闻名天下的湖,甚至说我们的故乡可能普普通通,但这都不能阻碍一颗善感的心去发现其中的诗意和趣味。即便在最简单的生活里,人依旧能够找到生的魅力与丰饶。

所以我觉得赵霞避开笼罩在白马湖上的文化光环,把它还原为“我”的湖———这个“我”是生活在乡间的你、我、他,是平民的,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是一种自觉的选择。这种选择隐藏着作者小小的骄傲,也是对每一位普通人审美能力的肯定和尊重。因此,赵霞写故乡,写童年,却又不局限于此,事实上她写的是人生。比如她提出的适度的匮乏感而不是轻易的满足更能激发人的幸福感,都是有着诸多自身经验支撑的人生体悟。

赵霞是位思想犀利的80后评论家,尤以对中西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的熟稔让人钦佩。她的文字逻辑性强,客观冷静。但在这部集子中,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赵霞,那些丰盈的细节,来自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片杨梅,一朵河底的小黄花,一本借阅的书,一粒糖果,一位代课老师以及慈祥的外公……童年在她简洁而传神的文字中一寸一寸复活。她不只是要唤醒自己对童年的记忆,她也想借助于文字精灵般的神奇力量,唤醒每一位与这本书相遇的读者,让我们和她一起感受童年,感受人生的丰饶与美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马湖本雅明光晕
白马湖之冬
白马湖之冬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试论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
家乡的白马湖
瓦尔特·本雅明:马克思主义、艺术意志与思想图像
圣诞节的灯光
本雅明论布莱希特
本雅明的俄国之恋
凝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