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生鲜超市流通模式对相关环节的影响分析

2017-11-10 10:14杨宗南邓永辉张淑婕
对外经贸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

杨宗南++邓永辉++张淑婕+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生鲜产品的便利化和优质化需求越来越高,生鲜超市作为规模化流通企业,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通过对生鲜品流通模式演变的介绍,分析了哈尔滨市生鲜超市流通模式对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销售领域相关环节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哈尔滨市生鲜超市更加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促进农业合作社规模化生产,完善生鲜配送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采用O2O模式对生鲜企业进行优化升级。

[关键词]生鲜超市;流通模式;农超对接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0-0087-02

[作者简介]杨宗南(1995-),女,天津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行政管理;邓永辉(1973-),女,黑龙江青冈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劳动经济;张淑婕(1996-)女,浙江绍兴人,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基金项目] 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610240088)。

近几年,地利生鲜、万家乐、绿万家等生鲜连锁超市的兴起丰富了哈尔滨市的生鲜产品市场。生鲜连锁超市主营果蔬、肉类、水产品,给居民带来更低廉的价格、更丰富的品种和更优良的品质,使哈尔滨市生鲜产品流通市场出现传统经营模式和现代经营模式并存的现况。同时,这种影响延伸到产业链的上游,将使生鲜产品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安全和流通领域发生系统性的变化。

一、流通模式的演变

建国初期,由于生产能力有限、物资短缺,票证制度在城市的日常物资供应方面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使稀缺物资在居民之间尽量平均分配;1983年开始,允许农民从事农产品的长途贩运和销售后,包括票证制度在内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渐消失;改革开放之后,农户自产自销,从事贩运,城乡中的个体经营逐渐增多。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生鲜产品流通流程如图1所示。

随着市场优胜劣汰,一些企业开始利用掌握的信息和渠道,拓展原有业务的边界,从而缩短流通链条的环节,通过将收购、批发、零售等原本分属不同主体的外部流通环节内部化,生鲜超市流通模式就是将收购、批发、零售环节等一系列的市场交易内化为企业内分工,通过企业内部的指挥协调,产生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使生鲜超市流通模式的经济效率高于以上各环节分别由不同市场主体单独生产的经济效率。现阶段生鲜超市流通流程如图2所示。

在生鲜超市流通模式中,通过减少生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农产品的运输时间,最终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生鲜超市企业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地直采模式,在专业的采购部门和质检部门的监督下,通过“订单农业”合同收购大批量的生鲜产品,对生鲜产品残留农药、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因此,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作用下,生鲜超市企业和门店数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二、哈尔滨市生鲜超市流通模式对相关环节的影响

(一)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首先,生鲜连锁超市要求生产数量具有稳定性,而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分散性生产为主,不能达到新型模式下生鲜超市规模化采购的标准,货源得不到保证,出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供需矛盾现象。其次,生鲜超市在新型的流通模式下,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我国目前农户小规模生产中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使用农药、没有科学技术支持情况普遍存在,无法达到生鲜超市对产品品质安全的要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能与超市需求达到有效对接,出现了滞销贱卖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生鲜超市的采购。

(二)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产品的损耗率较高,有时甚至高达30%,而美国仅为1%~2%;同时中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量不足10%,与美国、日本60%以上冷链物流量的差距明显[1]。

哈尔滨超市生鲜经营的配送服务主要包括自行采购配送、大型农产品批发商物流配送以及供应商或中间商配送三种方式。这三种配送方式分别存在超市投入大、风险高,管理复杂;大型批发市场集散功能与超市分散配送业务矛盾;中间商经营规模小、实力弱,不能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等问题。同时,生鲜产品物流技术薄弱,缺乏必要的冷链系统[2]。因此,不仅需要提高物流速度,同时还需改善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保鲜技术。

(三)对销售领域的影响

随着生鲜超市流通模式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哈尔滨市生鲜销售市场中生鲜超市、农贸市场、便利店并存,方便了百姓生活。而生鲜企业自身发展快速,在初期运营中,竞争力弱,无法与大型连锁超市抗衡,易于在市场竞争中落败较大规模的生鲜连锁企业有专业的采购队伍,有实力在产地与农业合作社长期合作,在源头把握生鲜产品质量;并通过全程冷链配送,保证农药残留率低和食材的新鲜度。

通过调研发现,相比于前几年传统流通模式下的价格高、质量无法保证来说,无论是价格、商品质量还是消费者满意度都明显提高。从生鲜连锁超市的溯源来看,这些生鲜超市的经营者原本就是生鲜产品的批发者,通过拓展原有的产业链条,将物流环节和零售门店等原本由市场配置的资源纳入到企业的行政指令中,并通过价格策略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张来实现利润。生鲜连锁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以产地价格直供,省去中间商加价,流通链条的缩短保证了品质溯源,使百姓吃上物美价廉的食材,同时,为了竞争客源,生鲜超市的促销活动比较频繁,让百姓得到实惠。

三、促进哈尔滨市生鲜超市流通模式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农业合作社规模化生产

通过调查发现,生鲜连锁超市的规模化采购要求生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而农业合作社就是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首先,这种组织形式是农产品生产者自发结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整合农民力量、对接市场需求及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可以细化“农超对接”领域的政策保障,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市场主体作用,从而化解小生产、流通成本高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其次,生鲜连锁超市作为精品生鲜和严格甄选标准,使农业合作社的生产注重质量,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带领农民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推广利用科学技术生产生鲜产品,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产品。

(二)完善生鲜配送中心和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是超市进行自筹资金建设,这种方式便于超市进行管理,但对超市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二是超市可以联合大型供应商进行联合创建,减轻超市压力,专注于超市本身的经营;三是将运输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节省了人力但却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增加产品的成本。同时,构建专业的生鲜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加强超市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交换。由于生鲜产品的原产地大多地处农村,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差,农民缺乏电商知识等问题。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让“网络进万村”,使农民能够方便上网;二是对农户进行专业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主要培训接单、包装等电商业务,培养生产者进行订单式生产的意识,有效地解决供需矛盾问题[3]。

(三)采用O2O模式对生鲜企业进行优化升级

城市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大多数年轻人不再喜欢出门买菜,“生鲜上门”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迎合了人们的需求,成为了大众乐于接受的销售经营模式。生鮮企业应进行企业优化转型,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增加O2O模式,即线上交易与线下配送相结合。但要想将此类服务推向大众市场,需要有遍布全市的大型连锁超市和完善的物流体系。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生鲜上门”的服务已经出现,但在哈尔滨还未大面积发展和普及。较为典型的有天猫闪电、京东到家,这类配送多是电商与生鲜企业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生鲜送货服务。因此哈尔滨市要发展生鲜上门服务应从大型的生鲜连锁超市入手,如地利生鲜、永辉超市等,可设立专门的网上销售服务部门,与电商企业保持密切长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赵英霞,赵艳盈.基于流通效率的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5-21.

[2]任兴洲.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

[3]赵趁.我国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7(1):139-140.

(责任编辑:乔虹刘茜)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
融合多特征信息的管理决策模型分析
基于“农超对接”的S集团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心理契约与农产品流通效率关系机制研究
浅析“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石门柑橘农超对接现状分析
基于农超对接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分析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基于农户利益视角的“农超对接”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