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7-11-10 12:09张喜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责任心品德人文

张喜艳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需要做出相关的思考,需要对课程和学生进行研究,以实现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品德社会 有效教学 实现策略

多年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自感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多比较难以实现,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上亦多波折。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能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与人们所实施的教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将自身的相关思考和矫正实践拙于笔端,期求。

一、实现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需思考课程的人文性指正

现行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多与社会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具体活动中产生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这是人文性,这就告诉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则应当首先在人文性的这些方面得以体现。作为教师在思考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时,首先必须思考所教课程内容的人文性问题。所教的每一课,该让学生能够形成怎样的爱心,该让学生去产生怎样的责任心等都当心理有底。其次必须思考怎样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比较迅即地产生这样的爱心,将相关人文性的要求在学生心理烙下深深的印记,以致永不磨灭。平时的教学,坚持让学生在对教材并茂图文的阅读中产生自主性的感悟,坚持给学生以教材所叙述内容的活生生的画面再现,促使学生得以比较切身的感受,思考着作为品德与生活的学习自己必须具备着怎样的责任心等。让学生形成这样的人文性观念,不可施以某些意义上的强迫,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感受,作为教师必须真真切切地爱护学生。教师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最主要表现是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学生自己的健康人格。

二、实现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需思考课程的方向性

在诸多的品德與社会的教学课堂,人们业已开始发现教学课堂的诸多不良。如品德与社会老师将自己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确定在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上,把自己课堂教学的行为定格在对教科书的讲解上。这样的教学是实现不了学生的情感熏陶,品格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我们应当看到,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这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标准中已经讲得非常明确。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当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持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护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越多,就是小学生也会感到生活已经得到充实,情感已经得到熏,学生的品格自然可以得到发展,身心自然可以健康地成长起来。如教学《我爱我家》注意让学生在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亲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教学时让学生拿出全家人的合影照片,在聆听歌曲《可爱的家》的愉悦中,欣赏自己的《全家福》。把亲爱的父母长辈,把自己家欢乐的故事思考出来,把自己家的欢乐故事介绍给老师和学生。经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具体的介绍中,充满着温馨,充满着自豪。我爱我家的情感油然而生。

三、实现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需思考课程的实践性

应当说,学生的学习都应当离不开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大抵也就说明着这样的道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需要不需要实践,作为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教师来说,其回答应该是非常肯定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已经肯定起教学的几大观念,如教师观、学生观和实践观等。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人们还都没有能够重视这样的问题,大都以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白一些为人道理即已万事大吉。也有相关教师对自身教学课程责任心不强,对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的离开学生实践的教学主旋律,所教学生是不能得以充分发展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教学良知,一个具有教学良知的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活动的实践。作为教师则必须具有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学理念思考和实践学生学习活动的实践问题。还以教学《我爱我家》为例,能够让学生进行实践的内容比较普遍,教学前,让学生去做前置性的观察实践。如让学生去做观察性的实践,学生看到父母亲在操持家务上的诸多忙碌;让学生去观察父母亲对自己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忙碌;让学生观察父母亲在发家致富上的忙碌。学生便从观察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父母亲是相当辛苦的,值得自己去尊重尊敬和热爱。教学中,让学生去做好表述性的语言实践,学生畅所欲言地进行表述,不仅仅就是语言技能技巧的表露,更为理想的是为自己生于这样的家庭而尤以自豪的表现,为学生真正做到“我爱我家”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实现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所需要的思考还比较普遍,作为教师有义务和责任进行不尽的思考。也应当看到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人们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上“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直面前行,不畏艰辛,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将会绽放出靓丽的风采。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J】.江苏教育研究,2000(4)

【2】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责任心品德人文
责任品格培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