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7-11-11 10:51马德彪
速读·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杨桃创设课文

马德彪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自己的语感,加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谈谈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如教学《画杨桃》一文时,针对本地孩子不熟悉杨桃这种热带水果的实际,我特地把杨桃带到课堂并指导学生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不同”有了感性认识,在豁然顿悟中理解了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事实就是的做法,同学们嘲笑“我”是错误的道理。

用实物演示情境,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让学生来展示。

三、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也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使文本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指导观察,加上声情并茂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如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的其中一个目的是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①通过阅读注释,引出天门山;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感悟长江汹涌澎湃的气势;③“孤帆一片日边来”通过朗读感受意境,加上教师点拨,这三个层次老师用简笔画展示出来。学生结合简笔画,更一进步的感悟的诗境。

用图画创设情境,除了简笔画,还有其他几种常见形式,如放大的挂图、剪贴画、课文插图、电教画面等。无论运用哪种形式,都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和描绘,引导学生感知的角度和侧重点,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为语言文字训练铺桥引路。

四、选择精彩文段,创设朗读情境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却也是很好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在教学朱自清《春》中最后三个比喻段组成的排比段时,我提出分男女形式赛读,看谁读得最精彩,并给予了两分钟的准备酝釀时间。在两分钟内,学生一遍一遍地尝试,一遍一遍的根据文本修改语调节奏。两分钟过后,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你争我抢地参与到比赛的行列。他们精神饱满,不仅读出了与之相配的感情,理解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且几遍读取之后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背诵任务,简单却出乎意料的一举多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五、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文章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在教学《多彩的春天》一课时,我就运用了歌曲引路。“小朋友,当冬爷爷向我们挥手告别后,美丽的春姑娘正向我们轻轻地走来。春天在哪里呢?听歌曲《春天在哪里》的节选。”歌中唱到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交流,然后出示春天图。“春天多美啊!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去感受它的美丽吧!”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都跟唱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就被激活了,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

六、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再高点的是改编课本剧。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改编课本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然后在小组里自编自演,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同学献策献计。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这样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

总之,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趣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当学案铺天盖地的走进学生的课堂上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杨桃创设课文
创设未来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画杨桃》的“标点妙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
打杨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