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2017-11-11 07:25刘元峰
速读·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道德与法治小学

刘元峰

摘 要:《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的有关事项通知》当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品德与生活》,后续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主题的变化和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目前,从分值的角度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两三节课。而且很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的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其实在所有学科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对学生在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上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每周的那两三节课,让该课程成为学生喜欢的课。

一、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帶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景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二、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2]。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三、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过去满堂灌,学生厌学或死学现象较重;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道德与法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且必须联系变动着的具体的实际。因此,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学生真正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进而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加强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关注时政热点,培养自主认知社会的能力,也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时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及时的激励评价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我在教学中,总喜欢提一些问题,更喜欢让学生提问,大家共同探讨。有时课上,有时课下,给学生一个评价标准:谁提的问题好,属于思考性学者;谁会回答的问题多而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只会学习不会发问,不是老师的好学生。或许是一种培养吧,我的学生很善于表现自己,非常善于发问,课堂上少了些书呆子多了些智慧的火花。对于学生有自学成果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用“你的见解真棒”“你很聪明”等。由此可见,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49+51.

[2]任洪飞.小组学习模式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微[J].华夏教师,2017,(02):67.

[3]关蕊.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6,(15):17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