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

2017-11-11 23:27封力源刘艳亮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9期
关键词:死苗对策

封力源 刘艳亮

摘 要:分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并给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死苗;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47

水稻旱育秧技术简化了水稻育秧技术环节,具有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省种、省水、利于高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垦区水稻生产上,但每年各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发生,很不利于水稻丰产,死苗也是目前水稻早育秧的老大难问题,为此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调查,除去稻种质量问题,具体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1 施肥量不均匀、过大、过浓引起肥害死苗

过多施用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施肥不深,肥料与土壤没有混匀,以致肥料在土壤中发酵,产生了大量热量和过高肥力,大量热量会灼伤幼芽和幼根,使根芽受损出现死苗;过高肥力会烧苗,导致幼嫩的秧苗无法在苗床生存,成片或呈带状死亡;苗床的肥料用量通常是水育秧的2~3倍,别是有机肥,加之肥料自身在干旱土壤中迁移性小,由于技术原因,种植户施入的底肥过量,或追肥时施肥量加大,使得土壤的浓度上升而导致稻苗出现脱水、死苗现象。

2 肥水管理不当造成的干枯死苗

干枯死苗主要发生在1叶1心期至3叶期,播种时气温高,底水不足,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植株水分供需失调,会造成干枯死苗;播种量偏高、播种过密,导致稻株出苗后群体过大、单株根系范围小,肥水等养分供求矛盾突出,水分过多或过少,断奶肥过早、过量都会造成小苗、弱苗突出,抗旱力下降,更宜发生死苗;苗床耕作层浅,表土易形成板结层,在水分补给时水分无法透过板结层,使土壤蓄水力差,稻株根系不能下扎,无法吸收土壤深层养分,造成秧苗干枯死亡。秧苗一般是叶片从下向上逐步干枯而死。

3 水分供应不平衡导致的青枯死苗

苗床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稻苗根系往下扎根的能力不强,往往会导致地上部分的秧苗比较脆弱,在秧苗现青后揭膜过迟,如遇大风或晴天中午揭膜,周围空气湿度急剧下降,秧苗叶面蒸腾过速,极易造成嫩弱秧苗的水分供应不平衡,尤其是根部水分供不应求而出现苗根变黄,根毛、根冠脱落、枯萎,叶片失水迅速卷曲,叶色由浅绿色变为深绿色发生青枯,严重田块呈连片大片死苗,青枯死苗一般都是揭膜2~3d后开始发生。

4 高温烧苗导致的死苗

育苗期间,膜内温度超过40℃以上时,就会发生高温烧苗现象,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时,膜内温度可达50~60℃,若未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揭膜、通风、遮阳,或仍然坚持盖膜,均会造成高温烧苗,叶片灼伤失绿,枯萎死亡。另外,出苗后早晚膜的盖、揭不及时,也会造成高温烧苗。 膜内高温、高湿条件易于病菌侵入,发生叶稻瘟病、恶苗病,造成死苗。

5 病虫危害所致的死苗

稻苗培育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直接影响稻苗种植。病害:北方稻区水稻旱育秧期间昼夜温差大,气温不稳定,冷暖空气交替活动,时冷时热,影响秧苗正常生长发育,低温使种谷中胚乳转化效率降低,进而出现烂种、烂芽、现象,秧苗遇低温,抗逆性降低,易发生立枯病、绵腐病,病害主要发生在秧苗1叶1心至3叶1心期,此时正是种子胚乳营养耗尽,秧苗开始吸收土壤中养分的营养交替“断奶期”。 虫害: 旱育苗床土壤肥沃,膜内土壤温度高,地老虎、蛴螬、螟虫、蚯蚓等地下害虫活跃,咬傷、咬断或翻动土壤常常造成稻苗芽、根系受伤、失水死亡。

6 预防水稻旱育秧死苗对策

6.1 苗床地选择

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肥沃疏松的老秧田作苗床地。必须坚持秧田肥、松、厚的原则。

6.2 选种及种子处理

要提高稻苗出苗率,必须保证种子的纯度和精度,应选择颗粒饱满、纯度高、发芽势强、无病虫害的优质稻种;用25%施保克乳油2000~3000倍液浸泡种子3~5d,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抑制病虫的危害。播种前将种子浸水20min,用旱育保姆800g拌种1kg后播种。

6.3 提高苗床地的培肥质量,预防肥害死苗

苗床地的肥力高低是培育旱育秧壮秧的基础。坚持冬前培肥,提高培肥质量,将秋季作物的秸秆稻草等均匀翻入土中,任其自由发酵,充分被土壤吸收,一定要充分腐熟后才能施入苗床,并要多次精耕细耙,耕深要达15cm以下,使床土熟化,土肥搅拌均匀,达到床地厢平土细、通气、保墒、疏松,苗床质量的提高,可有效防止肥害产生,经过这样培肥的秧田播种至5叶前基本不用施追肥。若秧苗确实需要少量使用“断奶肥”或“送嫁肥”,可与秧苗2~2.5叶期、起秧前7d浇施。

6.4 适时揭膜,防止青枯死苗

为增强秧苗抵抗力,减轻和防止青枯死苗,播种后5~7d,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揭膜,利于培育壮苗。尽量不要在温度较高时揭膜,特别是晴天的中午,晴天须在傍晚前揭膜,最好是边揭膜边浇水,浇透水;遇温度较低、空气湿度大的阴雨天可在上午10:00前揭膜,可有效防止青枯死苗的发生。发现秧苗出现卷叶时,可以喷清水或者及时再覆盖膜,减少稻苗体内水分流失,避免造成青枯。

6.5 适时控温,防止烧苗

春天气温变幅较大,播种至出苗期,要注意控温降湿,膜内温度控制在在35℃以下视为适宜,日均气温达到20℃以上,膜内温度在35℃以上又不到揭膜时间时,为防止高温烧苗,必须用遮阳网或在薄膜上加盖稻草等遮荫,使膜内温度稳定在35℃以下;晴天膜内温度超过25℃时要揭开膜的两头通风透气,若床土干燥要及时喷水。

6.6 防治病虫害

主要是防治地下虫和早期秧苗立枯病,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防治立枯病的发生可在揭膜后喷洒敌克松2000倍液。endprint

猜你喜欢
死苗对策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五河县夏玉米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基于秸秆还田的稻茬小麦黄苗与死苗原因分析及对策
水稻旱育秧死苗de成因与对策
早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