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教学评价的理论及其实施

2017-11-12 22:14方晓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实施

方晓真

摘要:教学评价的良性发展应该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后现代主义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依据,结合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成功经验,向着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动态化、情境化、质化和互动协作方向发展。为了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评价的目的,建立涵盖教师、学生、同行和专家的多元评价主体,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整合多种评价方式,完善评价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学生;理论;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84

一、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和教学活动是相伴共生的。在现在的信息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日趋多样化,但是课堂教学仍是他们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教师也是通过教学这一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学智慧,实现其专业成长。

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是教学的继续,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反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共享经验,创生新的知识增长点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学评价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事实性知识再现的层面上,而将重点落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求知的愿望等方面。假如教师只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注重的只是教学结果,那么他在教学过程中将无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就有可能采用有些单一的教学方法而不顾其负面作用,“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可以说是这种评价观念催生的产物。

教学评价能够反映“教”与“学”的情况,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的途径与办法,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这凸显了教学评价的激励和改进的功能。教学评价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導向作用。尽管早就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是现实中仍然高唱应试教育的主旋律,这是受以“升学率”论成败,以分数的高低定优劣的高考制度的制约。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标准,这一评价方式在高校中仍很盛行,而考试的内容往往又局限在陈述性知识的再现上。由于评价的导向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新型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

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程教学评价依据的主要理论之一。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一书是其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总结。作者经过多年对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他认为,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以上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加德纳用研究证明:过去在西方流行的智商测试和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他在书中指出: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这样做实际上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了他们当中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成绩很好,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弊端,是人才的极大浪费。

多元智能理论实际上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它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和轻重之别。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国当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变传统教学评价观为新的科学的教学评价观的改革,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建构主义思想

20世纪后叶,针对传统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弊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基于人们对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重新认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盛行西方。

与传统的赫尔巴特“三中心”相反,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和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经验的中心应该是主体在有目的的选择对象基础上的主观改造。皮亚杰也认为,“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建构主义的思想使我们在评价教学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新的标准,更加强调了教学的能动性和有效性。

3.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认为,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没有绝对唯一的价值度量,应该以一种多维的、开放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做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三、新型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endprint

1. 确立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评价目的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高低好坏之分,只有各种智力不同组合形成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新课程的评价的目的也应该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通过识别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机会,通过诊断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以改进教师的教学质量,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要求。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培养,突出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环节,其目的不是为了给教师“分等”“排序”,不是为了鉴定和证明教师和学校的好坏,而应着眼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师生的共同成长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2. 建立多元的评价主体

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专家和同行。新课程教学评价倡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被评价者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现象。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了教育过程的民主化、人性化。评价过程中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有助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形成友好、民主的评价关系,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和发展。

3. 建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的评价指标的建立通常要经过问卷调查、严格论证、专家评判、实验修正等基本程序,具体的指标一般从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教学状况、教师的教学成效三个维度来保证。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的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及其结果反馈,改善教师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

4. 整合多元的评价方式

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要想使评价客观、科学,就应该整合多元的评价方式,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的参照下,教师应该尊重个体、尊重差异,从不同的视觉、不同的层面去看待、评价每一个学生,在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引导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迁移。

四、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评价也必须讲究艺术性。评价中要善于励进,富有激情,使学生在强有力的感染下受到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评价时要持有信任和耐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一视同仁,全面公平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评价的艺术缘于爱,缘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耐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322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实施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