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介质”在阅读教学中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2017-11-12 21:12卓艳梅
课外语文·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任务介质阅读教学

卓艳梅

【摘要】“介质”可以是教师着力创设的跟教材相匹配的情境,可以是一项具有驱动作用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是一个精心设计有统领或启发作用的问题,等等。运用“介质”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情绪、勾连思维、引导交流、强化认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介质”;任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所讲的“介质”,是指在语文课堂上能够介入阅读实践活动中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资源或问题。“介质”可以是教师着力创设的跟教材相匹配的情境,可以是一项具有驱动作用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是一个精心设计有统领或启发作用的问题,等等。运用“介质”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情绪、勾连思维、引导交流、强化认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一、运用音乐“介质”渲染氛围,促进文本对学生的感染

母爱,乃世间崇高的情感,也是无数作者倾情赞美的一个主题。教材中亦不缺乏关于母爱的题材,它们如同一枝枝艳丽的奇葩绽放在多姿多彩的阅读园地中。胡适的《我的母亲》便是其中亮丽的一束。教学此文,笔者先借助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创设情境,然后出示并激情诵读台湾诗人汪国真的《母亲的爱》,以此来渲染气氛,拨动学生心弦。这样,“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在正式接触课文之前,其心境就已被浓浓的亲情所感染,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并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状态。

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对大意及结构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笔者又立足于多个视角,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来推动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把握,尤其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作为“恩师”和“慈母”给予“我”的影响是多么的感人与难忘。这一过程是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来实现的,笔者将默读、朗读、细读、交流融入阅读实践中,师生、生生、生本等不同层面之间的对话,促进了思维碰撞、交融与分享。反馈环节,学生对课文的思想主旨及写作方法的分析有根有据、头头是道。不管是基于语言情感的感知,还是对文本形式的欣赏,都没有游离于文本之外,而是紧紧抓住精彩语段进行咀嚼、赏析。在本课时接近尾声之际,笔者又以一曲感人肺腑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作结,跟开头的导入相互照应、相得益彰,营造出了“曲已终而情未了”的教学效果。

上述教学活动中,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介质”,它在课始课终都“闪亮登场”,首尾照应,相得益彰,较好地渲染了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促进了文本对学生的感染。

二、运用任务型“介质”,激发学生自主性思维

阅读实践活动离不开任务的参与和支撑,任务始终伴随在其 中。任务是阅读实践活动的依托。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到生活阅历、知识经验及思维能力的局限,学生跟文本之间可能存在着或长或短的心理距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务必要依据文本特点来提供某项任务型的“介质”,以此来缩短生本之间的距离,激活学生自主性思维,引发联想与想象。

譬如余光中的《乡愁》这首经典之作,跟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为引导学生较好地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发挥了“介质”的作用。首先,在导入环节,笔者借助背景配乐《思乡曲》激情诵读此诗,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之后要求他们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畅所欲言,实现生生之间的分享。范读之后,再安排学生自由朗读,争取在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有所发现,然后再将自己的发现在全班进行交流。反馈时学生兴奋地阐述着自己的发现,有的概括出了诗歌蕴含的四个典型的画面,有的拎出了诗歌的时间线索,有的提炼出了诗歌的四个意象,有的认为诗歌运用了“托物寄情”的艺术手法……总之,这些都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收获。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笔者又匠心独运,将一个更富有思维含量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假如你是一个摄影家,请你把这首诗拍成‘MTV,你准备给每一节诗拍出怎样的画面?配上什么样的音乐?”这一任务,就是笔者为学生提供的一个“介质”,它可以放飞学生想象,强化情感体验。

上述教学活动中,“自由朗读”“自主发现”“拍什么画面”“配什么音乐”就属于“任务型”的介质。当学生带着任务阅读,自然会投入精力,力求有所发现。

三、运用问题“介质”,推动学生的理解与交流

问题,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介质”,没有问题引领的课堂是盲目的、肤浅的;但问题作为一种“介质”宜少而精,思维“含金量”要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思想、领略表达艺术。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在导读环节,笔者跟学生一道进行品读、感悟,从学生的表情和语调中可以发现,蕴含于字里行间的父子情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扉,此时笔者适时抛出了问题:“‘我为什么非要选取‘望父买橘的背影来表达情感,并以‘背影为题呢?”借助这一问题“介质”的点拨和启发,学生用心研读了文中“惨淡家境”“浦口送行”“讲价钱”等语段,通过交流终于明白“父亲”是在什么状况与心境下移动着笨重的身躯,艰难地攀越铁道,到月台那边为儿子买橘子——于是,背影中的那种深沉的父爱、那种感动儿子心扉的迂执、那种不畏艰难的努力……都被“我”讀懂且深深地“定格”在心中。所以,“背影”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活生生的意象,以“背影”为题,含蓄而又不张扬,平实而又耐人寻味。这样,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与交流,调动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从本质上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及构思上的匠心,感悟、欣赏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阅读教学中,“介质”呈现的时机很多:当需要引发学生阅读期待时,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作品思想或表达形式已经获取了一定的感知时,当情感体验的层次水平还有待于深化时……总之,教师要切实把握好时机,让“介质”适时出场,更好发挥助读作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内化与积淀。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介质阅读教学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淬火冷却介质在航空工业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考虑中间介质换热的厂际热联合
多孔介质中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性